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
背景技术:
2.工字钢也称为钢梁,是截面为工字形状的长条钢材。工字钢分普通工字钢和轻型工字钢。
3.现涉及一种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现有的工型钢表面除锈通常是通过人工打磨,人工进行除锈操作较为精细,能够全面照顾到构件表面边角部分,但操作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打磨产生的碎屑与粉尘会影响周围环境,长期工作甚至会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使用机器进行除锈,构件表面容易产生静电附着,进而会吸附更多粉尘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喷头且另一侧设置有多个静电消除棒,所述喷头与静电消除棒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除锈轮与两个第二除锈轮,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与集渣腔,所述集渣腔顶壁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渣口,且多个排渣口的一侧设置有清洁板,所述清洁板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移动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的内部设置有水泵,两个所述喷头均与机体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喷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一端均贯穿机体侧壁向下与储液腔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槽,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除锈轮设置于第一开口槽内部,且第一开口槽与集渣腔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滑块、第一驱动腔、第二驱动腔、固定杆与第一条形口,所述第一驱动腔与第二驱动腔分别设置于机体两内侧壁内部,所述固定杆分别与第一驱动腔、第二驱动腔两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形口分别开设于第一驱动腔与第二驱动腔一侧侧壁,所述滑块一端均与清洁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条形口延伸至第一驱动腔、第二驱动腔内部与固定杆外表面滑动套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腔远离第一条形口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口,靠近第二驱动腔的所述滑块一端贯穿第二条形口固定连接有拉杆。
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板下表面设置有毛刷。
11.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槽,四个所述静电消除棒呈方形排列且延伸至第二开口槽内部,四个所述静电消除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多个所
述连接板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且连接块通过固定块与机体两内侧壁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通过设置的喷头、连接管与储液腔,能够将除锈剂均匀喷洒至构件表面进行预处理,加速铁锈反应分解,提升打磨除锈效果并进一步缩短打磨周期,通过设置的静电消除棒、连接板与连接块,能够对打磨过后的构件表面进行吸附处理,减少静电附着,避免出料后构件表面吸附粉尘影响后续使用,通过设置的清洁板与移动结构,可拉动拉杆清扫机体表面碎屑,便于将打磨除锈产生的碎屑统一收集进行处理,无需接触内部除锈环境,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消除棒的连接示意图。
17.图例说明:
18.1、机体;2、第一除锈轮;3、第二除锈轮;4、喷头;5、连接管;6、清洁板;7、滑块; 8、第一驱动腔;9、固定杆;10、第二驱动腔;11、第一条形口;12、第二条形口;13、拉杆; 14、排渣口;15、储液腔;16、水泵;17、集渣腔;18、第一开口槽;19、第二开口槽;20、静电消除棒;21、连接块;22、连接板;2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内部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喷头4且另一侧设置有多个静电消除棒20,喷头4与静电消除棒20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除锈轮2与两个第二除锈轮3,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5与集渣腔17,集渣腔17顶壁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渣口14,且多个排渣口14的一侧设置有清洁板6,清洁板6 与机体1之间设置有移动结构。
20.在使用建筑用工字钢构件表面除锈设备时,启动机体1,使两个第一除锈轮2与两个第二除锈轮3转动,启动水泵16,通过连接管5将储液腔15内部的除锈剂泵出,并通过喷头4均匀喷出至构件表面促进铁锈去除,构件经过两个第一除锈轮2打磨去除上表面与下表面铁锈,经过两个第二除锈轮3打磨去除两侧壁铁锈,打磨去锈完成后,经过静电消除棒20吸附去除表面静电完成出料,打磨产生的碎屑散落在机体1表面,通过拉动拉杆13,带动一侧滑块7 移动,使清洁板6能够沿多个排渣口14方向移动,将碎屑直接清扫至集渣腔17内部便于后续统一处理。
21.进一步的方案中,储液腔15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6,两个喷头4均与机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喷头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两个连接管5一端均贯穿机体1侧壁向下与储液腔15连通,通过水泵16将除锈剂泵出,并通过连接管5输送至喷头4内部,喷头4将除锈剂均匀喷洒至构件表面进行预处理,加速铁锈反应分解,提升后续打磨除锈效果。
22.进一步的方案中,机体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槽18,位于下方的第一除锈轮2设置于第一开口槽18内部,且第一开口槽18与集渣腔17连通,两个第一除锈轮2可分别对构件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打磨,同时能够带动构件向前移动,打磨出的碎屑通过第一开口槽18
可直接进入集渣腔17内部收集处理。
23.进一步的方案中,移动结构包括滑块7、第一驱动腔8、第二驱动腔10、固定杆9与第一条形口11,第一驱动腔8与第二驱动腔10分别设置于机体1两内侧壁内部,固定杆9分别与第一驱动腔8、第二驱动腔10两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条形口11分别开设于第一驱动腔8与第二驱动腔10一侧侧壁,滑块7一端均与清洁板6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条形口 11延伸至第一驱动腔8、第二驱动腔10内部与固定杆9外表面滑动套接,通过设置移动结构,使清洁板6能够沿机体1表面定向移动,无需直接接触内部除锈环境,避免吸入粉尘,减少对工人身体的影响防护性较好。
24.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二驱动腔10远离第一条形口1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口12,靠近第二驱动腔10的滑块7一端贯穿第二条形口12固定连接有拉杆13,通过拉动拉杆13可带动滑块7移动,进而使清洁板6移动清扫碎屑,可将除锈打磨出的碎屑统一收集处理。
25.进一步的方案中,清洁板6下表面设置有毛刷,通过毛刷进行清洁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机体1表面造成磨损等影响。
26.进一步的方案中,机体1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槽19,四个静电消除棒20呈方形排列且延伸至第二开口槽19内部,四个静电消除棒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多个连接板22之间均通过连接块21固定连接,且连接块21通过固定块23与机体1两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静电消除棒20可从四个方向吸附构件表面产生的静电,减少构件表面静电附着,避免出料后构件表面吸附粉尘进而影响后续使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