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2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五金模具在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多个面进行铣削加工。为了实现对模具的不同面的加工,需要在承载模具的底座上设置用于驱动模具转动的驱动结构,使得模具的一面加工后,通过转动模具,使得模具的另一面能够得到加工。尽管这样可以实现对模具的不同面的加工,但这样的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4.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包括:底座、第一铣削机构、第二铣削机构;
5.所述第一铣削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横移导轨、第一横移驱动器、第一滑动座、第一支架和第一铣削组件,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横移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滑动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在所述第一横移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6.所述第二铣削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横移导轨、第二横移驱动器、第二滑动座、第二支架和第二铣削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横移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所述第二横移导轨平行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滑动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在所述第二横移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所述第二铣削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铣削组件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均朝向所述底座设置;
7.所述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所述加工承台用于固定模具。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排屑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排屑驱动器,所述排屑驱动器与第一第一排屑螺旋件连接,所述第一排屑螺旋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排屑槽内,所述第一排屑螺旋件设置为螺旋结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排屑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排屑驱动器,所述第二排屑驱动器与第二排屑螺旋件连接,所述第二排屑螺旋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排屑槽内,所述第二排屑螺旋件设置为螺旋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推进导轨,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进导轨上,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推进驱动器,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支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推进导轨靠近所述底座或者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推进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二推进导轨,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推进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二推进驱动器,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支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推进导轨靠近所述底座或者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推进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纵移驱动器和第一纵移导轨,所述第一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移导轨上,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与所述第一铣削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铣削组件沿着所述第一纵移导轨滑动,所述第一纵移导轨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设置;
17.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纵移驱动器和第二纵移导轨,所述第二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纵移导轨上,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铣削组件沿着所述第二纵移导轨滑动,所述第二纵移导轨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设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于底座的两侧的第一铣削机构和第二铣削机构同时对底座上的模具进行铣削,能够实现对模具两侧的同时铣削,从而提高了对模具的铣削加工效率,此外,加工承台在底座上的转动,还能够使得模具能够在相背的两面加工后转动,对模具的另外两面进行铣削加工,从而有效提高了铣削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再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10,包括:底
座300、第一铣削机构100、第二铣削机构200;所述第一铣削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撑座110、第一横移导轨120、第一横移驱动器130、第一滑动座140、第一支架150和第一铣削组件160,所述第一支撑座110连接于所述底座300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横移导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10上,所述第一滑动座14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120,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130与所述第一滑动座14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1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140在所述第一横移导轨120上滑动,所述第一支架150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140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16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50上;所述第二铣削机构200包括第二支撑座210、第二横移导轨220、第二横移驱动器230、第二滑动座240、第二支架250和第二铣削组件260,所述第二支撑座210连接于所述底座30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横移导轨22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0上,所述第二滑动座24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220,所述第二横移导轨220平行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120,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230与所述第二滑动座24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23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240在所述第二横移导轨220上滑动,所述第二支架250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240上,所述第二铣削组件26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50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160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26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铣削组件160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260均朝向所述底座300设置;所述底座300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310,所述加工承台310用于固定模具。
25.本实施例中,第一铣削机构100和第二铣削机构200分别设置于底座300的两侧,模具放置于加工承台310上,第一铣削组件160和第二铣削组件260分别朝向底座300上的加工承台310上的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第一铣削组件160好的第二铣削组件260分别对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进行铣削加工。本实施例中,第一铣削组件160和第二铣削组件260可采用现有的铣削头的结构实现,其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累赘描述。
26.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140在第一横移导轨120上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滑动座240在第二横移导轨220上的滑动方向,这样,使得第一支架150能够随着第一滑动座140在底座300的一侧滑动,以横向调整第一铣削组件160,使得第一铣削组件160对模具上的不同位置进行铣削,同理,使得第二支架250能够随着第二滑动座240在底座300的一侧滑动,以横向调整第二铣削组件260,使得第二铣削组件260对模具上的不同位置进行铣削。
27.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移驱动器130对第一滑动座140的驱动结构以及第二横移驱动器230对第二滑动座240的驱动结构可采用丝杆实现,比如,第一支撑座110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横移驱动器130与第一丝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螺接有第一螺接块,所述第一螺接块与第一滑动座140连接,第二支撑座210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横移驱动器230与第二丝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螺接有第二螺接块,所述第二螺接块与第二滑动座240连接,这样,使得第一横移驱动器130以及第二横移驱动器230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滑动座140以及第二滑动座240。
28.为了实现对加工承台310的转动的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300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310,所述加工承台310用于固定模具,底座300上设置有转动驱动器320,转动驱动器320与加工承台310驱动连接,转动驱动器320用于驱动加工承台310在底座300上转动,具体地,转动驱动器320驱动连接一蜗杆,加工承台310连接一齿轮,齿轮与蜗杆啮合,这样,转动驱动器320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加工承台310
转动。
29.为了使得对模具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能够及时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110上设置有第一排屑槽101。这样,第一铣削组件160对模具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能够掉落至第一排屑槽101,由第一排屑槽101排出。
30.为了更好地收集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101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10上靠近所述底座3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排屑槽101位于第一支撑座110上靠近底座300的一侧,使得第一排屑槽101更为靠近模具,有利于更好地收集模具上铣削而产生的碎屑。
31.为了将第一排屑槽101内的金属碎屑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3,所述第一支撑座110上设置有第一排屑驱动器410,所述第一排屑驱动器410与第一排屑螺旋件420连接,所述第一排屑螺旋件420转动设置于所述排屑槽内,所述第一排屑螺旋件420设置为螺旋结构。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屑螺旋件420为螺旋弹簧,第一排屑螺旋件420在第一排屑驱动器410的驱动下转动,由于第一排屑螺旋件420设置为螺旋结构,使得第一排屑螺旋件420在转动中将金属碎屑沿着螺旋结构的轴向逐渐推出第一排屑槽101,该第一排屑螺旋件420推出碎屑的结构可参见绞龙。通过该第一排屑螺旋件420的自动排屑,有效提高了排屑效率,并且无需人工清理金属碎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3.为了使得对模具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能够及时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210上设置有第二排屑槽201。这样,第二铣削组件260对模具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能够掉落至第二排屑槽201,由第二排屑槽201排出。
34.为了更好地收集铣削产生的金属碎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屑槽201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0上靠近所述底座3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排屑槽201位于第二支撑座210上靠近底座300的一侧,使得第二排屑槽201更为靠近模具,有利于更好地收集模具上铣削而产生的碎屑。
35.为了将第二排屑槽201内的金属碎屑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座210上设置有第二排屑驱动器510,所述第二排屑驱动器510与第二排屑螺旋件520连接,所述第二排屑螺旋件520转动设置于所述排屑槽内,所述第二排屑螺旋件520设置为螺旋结构。
36.本实施例中,第二排屑螺旋件520为螺旋弹簧,第二排屑螺旋件520在第二排屑驱动器510的驱动下转动,由于第二排屑螺旋件520设置为螺旋结构,使得第二排屑螺旋件520在转动中将金属碎屑沿着螺旋结构的轴向逐渐推出第二排屑槽201,通过该第二排屑螺旋件520的自动排屑,有效提高了排屑效率,并且无需人工清理金属碎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7.为了实现更为高效地排除碎屑,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屑槽101的底部由靠近第一排屑驱动器4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且第一排屑槽101的宽度由靠近第一排屑驱动器4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第二排屑槽201的底部由靠近第二排屑驱动器5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且第二排屑槽201的宽度由靠近第二排屑驱动器5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屑槽101的远离第一排屑驱动器410的一端设置第一排屑出口,第二排屑槽201的远离第二排屑驱动器510的一端设置第二排屑出口,这样,由于
第一排屑槽101的底部和第二排屑槽201的底部倾斜设置,使得碎屑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排屑槽101的底部和第二排屑槽201的底部朝向第一排屑出口和第二排屑出口排出,此外,碎屑在第一排屑螺旋件420和第二排屑螺旋件520的带动下,朝向第一排屑出口和第二排屑出口的方向运动,沿着运动的方向,第一排屑槽101的宽度以及第二排屑槽201的增大,使得第一排屑口和第二排屑口的宽度更宽,能够排出更多的碎屑,使得排屑更为高效。
38.为了使得碎屑集中排出,便于收集,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屑槽与第二排屑槽之间的距离由靠近第一排屑驱动器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即第一排屑槽与第二排屑槽倾斜设置,相互不平行,第一排屑槽设置第一排屑驱动器的一端与第二排屑槽设置第二排屑驱动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排屑槽的设置第一排屑口的一端与第二排屑槽的设置第二排屑口的一端距离,使得第一排屑口以及第二排屑口较为靠近,便于对碎屑的收集。
3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滑动座140上设置有第一推进导轨141,所述第一支架15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进导轨141上,所述第一滑动座140上设置有第一推进驱动器142,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142与所述第一支架15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14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150沿所述第一推进导轨141靠近所述底座300或者远离所述底座300,所述第一推进导轨141垂直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1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座240上设置有第二推进导轨241,所述第二支架25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推进导轨241上,所述第二滑动座240上设置有第二推进驱动器242,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242与所述第二支架25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24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250沿所述第二推进导轨241靠近所述底座300或者远离所述底座300,所述第二推进导轨241垂直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220。
40.本实施例中,第一推进导轨141和第二推进导轨241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横移导轨120和第二横移导轨220的方向,比如,第一滑动座140在第一横移导轨120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滑动座240在第二横移导轨220上的滑动方向为x轴方向,第一支架150在第一推进导轨141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支架250在第二推进导轨241上的滑动方向为y轴方向,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推进驱动器142和第二推进驱动器242,使得第一支架150上的第一铣削组件160、第二支架250上的第二铣削组件260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加工承台310上的模具,实现与模具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铣削效果更佳。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50上设置有第一纵移驱动器151和第一纵移导轨152,所述第一铣削组件16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移导轨152上,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151与所述第一铣削组件16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1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铣削组件沿着所述第一纵移导轨152滑动,所述第一纵移导轨152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310设置;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50上设置有第二纵移驱动器251和第二纵移导轨252,所述第二铣削组件26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纵移导轨252上,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251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26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25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铣削组件沿着所述第二纵移导轨252滑动,所述第二纵移导轨252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310设置。
42.本实施例中,第一铣削组件160在第一纵移导轨152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铣削组件260在第二纵移导轨252上的滑动方向为z轴方向,比如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上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这样,通过第一纵移驱动器151和第二纵移驱动器251的驱动,使得第一铣削组件160和第二铣削组件260能够调节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从
而使得铣削效果更佳。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