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土层临时支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和设施向地下要空间,地下工程如沟渠类基坑将原本分散在地下的燃气、给排水、电信、电力等不同种类的管道,通过集约化的设计共同铺设在同一地下空间。在铺设管道时,经常需要对沟渠进行支撑操作。
3.沟渠类支撑系统的使用条件较为恶劣,常常使用一段时间钢板桩就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但现有的支撑系统的支撑杆并没有预紧的功能,在钢板桩发生松动后,并不能通过调节支撑杆进行钢板桩的预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支撑组件中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通过螺纹副连接,当钢板桩发生松动时,可以通过螺纹副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而实现围檩的预紧,从而反向对土体施加压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基坑变形的作用。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包括:
7.至少两钢板桩、至少两围檩、若干吊具组件和若干支撑组件;
8.两所述钢板桩分别竖直设置在沟渠的两侧;
9.两所述围檩分别设置在两所述钢板桩相对的一侧;
10.每一所述吊具组件分别与一所述钢板桩、一所述围檩连接;
11.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均设置在两所述围檩之间;
12.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
13.两第一连接件,两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两所述围檩连接;
14.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一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15.螺纹副,另一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螺纹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螺纹副的另一端连接。
16.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包括:
17.第一挂板,所述第一挂板的一侧与一所述围檩固定连接;
18.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19.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副或第二连接件连接。
20.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吊具组件均包括:
21.第二挂板,所述第二挂板设置在所述钢板桩的顶端;
22.挂链,所述挂链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挂板与所述围檩。
23.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挂板均包括:
24.第二挂板本体,所述第二挂板设置在所述钢板桩的顶端;
25.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挂板固定连接;
26.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环与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挂环与所述挂链连接。
27.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挂链均包括:
28.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围檩的一端;
29.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分别与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挂环连接;
30.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一链条的中间部分连接。
31.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挂板本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每一所述第二挂板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钢板桩卡接。
32.上述沟渠类支撑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挂板均还包括:若干第一筋板,每一所述第一筋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挂板本体上
33.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34.(1)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中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通过螺纹副连接,当钢板桩发生松动时,可以通过螺纹副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而实现围檩的预紧,从而反向对土体施加压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基坑变形的作用;
35.(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挂板通过第一卡槽固定在钢板桩的顶端,钢板桩通过第二挂板与挂链连接,增大了钢板桩与挂链之间的接触面接,改善了钢板桩的受理情况。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侧视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挂链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挂板的主视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挂板的侧视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围檩的主视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支撑组件的主视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螺纹副的示意图;
4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45.附图中:100、第二挂板;110、吊耳;120、第二挂板本体;130、第一螺母;140、第一挂环;150、第一卡槽;200、挂链;210、第一挂钩;220、第一链条;230、第二挂钩;300、围檩;310、第一端板;320、第二筋板; 330、第三筋板;340、第二钢管;400、第一连接件;410、第一挂板;420、第一筋板;430、第一钢管;440、第一法兰板;450、第四筋板;500、螺纹副;510、第二螺母;520、抱箍;530、销钉;540、螺杆;550、第三螺母; 560、第一螺栓;570、第四螺母;580、第三法兰;600、第二连接件;610、第三钢管;620、第二法兰;700、钢板桩。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挂链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挂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挂板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围檩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支撑组件的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螺纹副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沟渠类支撑系统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9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沟渠类支撑系统包括:至少两组钢板桩700,两组钢板桩700竖直插入沟渠的两侧形成操作空间,每一组钢板桩700的形状根据沟渠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选用“s”钢板桩、“z”形钢板桩等。
4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沟渠类支撑系统还包括:至少两根围檩300,两组围檩300设置在两组钢板桩700之间形成的操作空间内,并且两个围檩300分别设置在两组钢板桩700的相对的一侧上。
4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沟渠类支撑系统还包括:若干组吊装组件,每一根围檩300的两端均设置有两组吊装组件,每一组吊装组件分别连接对应的一组钢板桩700与对应的一根围檩300的一端,每一根围檩300 的两端在对应的两组吊装组件的拉力作用下,被固定在两组钢板桩700上。
5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沟渠类支撑系统还包括:若干组支撑组件,每一组支撑组件均设置在两组钢板桩700之间,并且每一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围檩300相抵,从而起到支撑钢板桩700的作用。
5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组支撑组件均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400,两个第一连接件400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围檩300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4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00和螺纹副500,第二连接件600的一端与一第一连接件40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600的另一端与螺纹副 500的一端连接,另一第一连接件400的另一端与螺纹副500的另一端连接,螺纹副500的第三螺母550、第四螺母570同时与螺杆540螺纹连接,可以实现螺纹副500的伸长,从而实现螺纹副500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00的预紧,实现两端围檩300和钢板桩700的预紧,从而反向对土体施加压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基坑变形的作用。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53.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5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400还包括:第一钢管430和设置在第一钢管430一端的第一挂板410,第一挂板410与第一钢管430的一端焊接在一起,第一挂板410上还设置有搭边(未标出),从而更加方便的将第一挂板410固定在对应的围檩300上,减少了操作工序,第一钢管430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强第一连接件400 整体结构强度的第一筋板420、第四筋板450,延长第一连接件400的使用寿命。
5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组吊具组件均包括:第二挂板100 和挂链200,第二挂板100设置在对应的一组钢板桩700的顶端,挂链200 的一端与第二挂板100连
接,挂链200的另一端与一根围檩300连接,通过挂链200和第一连接件400将围檩300架起。
5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第二挂板100均包括:第二挂板本体120,第二挂板本体120的底端设置有与钢板桩700的顶端的形状匹配的第一卡槽150,方便第二挂板100轻松安装在钢板桩700的顶面,第二挂板本体120上焊接有第一螺母130,第一螺母130上焊接有第一挂环140,钢板桩700通过第二挂板100上的第一挂环140实现与挂链200的连接,增加钢板桩700与挂链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善了钢板桩700的受力情况。
5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第二挂板100均还包括:吊耳 110,吊耳110与第二挂板本体120的顶端焊接,需要拆卸整个支撑系统时,吊耳110方便吊机取下第二挂板110。
5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挂链200均包括:第一链条220、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30,第一挂钩210、第二挂钩230分别设置在第一链条220的两端,第一挂钩210挂在第一140挂环上,第一链条220的另一端绕在对应的一根围檩300上后,设置在第一链条220该端的第二挂钩230 与第一链条220的中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链条230的另一端锁紧围檩300 的目的。
5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根围檩300均包括:第二钢管340,第二钢管34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端板310、第二筋板320和第三筋板330,每一个第一端板310与对应的第一挂板410连接,第二筋板320、第三筋板 330用于加强围檩300的整体结构强度。
6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第二连接件600均包括:第三钢管610,第三钢管61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法兰620,每一个第一连接件 400上还设置有第一法兰板440,第二连接件600的第二法兰620与第一连接件400的第一法兰440固定连接。
6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螺纹副500还包括:抱箍520、销钉530、第一螺栓560、第四螺母570、第三法兰580,第三法兰580对称设置在螺纹副500的两端,螺纹副500的一端与一第一连接件400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三法兰580、第一法兰440连接,螺纹副5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600的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三法兰580、第二法兰620连接。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