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闭路监控在民用及商业用途的日益普及,监控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监控装置中监控设备的镜头为整个装置中较为脆弱易碎的部件,然而传统的监控装置只是将监控设备安装于监控支架上,当需要停止监控装置运作或者移动监控装置位置时,监控装置缺乏收纳保护监控设备镜头的措施,导致镜头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监控装置缺乏收纳保护监控设备镜头的措施,提供一种监控装置。
4.一种监控装置,包括:
5.监控设备;
6.监控支架,包括壳体、安装架和第一驱动组件;
7.所述壳体包括侧面以及收纳面,所述侧面与所述收纳面限定出连通所述壳体外部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监控设备,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所述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容置空腔的通孔;
8.所述安装架可转动设于所述通孔上,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收容空间所在一侧设有外接结构,所述外接结构用于安装所述监控设备;
9.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所述监控设备能够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监控设备的镜头面隐藏于所述收纳面;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监控设备的镜头面外露于所述收纳面。
10.上述监控装置,通过在监控支架上设置收容空间,用于收容监控设备,且收容空间由侧面与收纳面限定而成;监控设备通过安装架可转动安装于侧面,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监控设备的镜头面能够隐藏或露出于收纳面,从而完成监控设备在收纳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监控装置具备收纳保护监控设备镜头面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收纳面,且所述侧面与所述收纳面相连接,所述壳体呈l型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面的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监控设备镜头面的面积,以使所述收纳面能够覆盖所述监控设备的镜头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轮辐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以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围绕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轴心周向等距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孔、固定安装轴二者中的一者,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固定安装孔、固定安装轴二者中的另一者,所述固定安装轴能够插入所述固定安装孔,用以实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安装架的固定安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支架还包括安装底座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壳体还包括相对于所述收纳面的安装底面;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底面之间,用以驱动所述壳体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转动。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安装底面固定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底面之间预留有安装空位,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安装空位内;所述安装底座内开设有安装空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空腔内,且所述安装底座朝向所述安装空位一侧开设有安装通孔,供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连;及/或,所述安装架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壳体相对所述安装底座的转动方向垂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为圆盘支架;及/或,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监控设备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轴向与所述侧面平行,所述监控设备的宽度方向或者径向与所述收纳面平行。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监控装置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监控设备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监控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24.图5为图3中壳体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5.图6为图3中安装底座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26.10-监控装置;100-监控支架;110-壳体;111-收纳面;112-侧面;113-收容空间;114-容置空腔;115-通孔;116-安装底面;120-安装架;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130-第一驱动组件;131-第一驱动电机;132-第一传动齿轮;1321-第一主动齿轮;1322-第一从动齿轮;140-外接结构(连接结构);141-安装孔;142-安装轴;143-螺纹通孔;150-第一固定结构;151-固定安装孔;152-固定安装轴;160-安装底座;161-安装空位;162-安装空腔;170-第二驱动组件;171-第二驱动电机;172-第二传动齿轮;1721-第二主动齿轮;1722-第二从动齿轮;180-第二固定结构;181-第二固定安装孔;182-第二固定安装轴;200-监控设备;210-镜头面。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0.参考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控装置10,能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用于实现安防监控。其中,使用范围可以为室内、户外以及移动监控。
31.监控装置10包括监控支架100和监控设备200。
32.参考附图2所示,监控设备200为监控装置10的监控拍摄部件,用于拍摄监控画面。在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200包括外侧面,外侧面上开设有连接结构140,监控设备200通过连接结构140与监控支架100实现固定安装。
3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40可以为安装轴142与安装孔141两者中的一者,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安装孔141。
34.参考附图3所示,监控支架100为监控装置10的安装部件,一方面用于安装监控设备200,另一方面能固定于墙体、房屋横梁、桌椅、汽车、横杆、立杆等物体上,从而实现监控设备200的固定拍摄。
35.在一实施例中,监控支架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第一驱动组件130。
36.参考附图4,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侧面112以及收纳面111,侧面112与收纳面111限定出连通壳体110外部的收容空间113,收容空间113用于收容监控设备200,壳体110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114,侧面112上开设有连通收容空间113与容置空腔114的通孔115。
37.在一实施例中,侧面112垂直于收纳面111,且侧面112与收纳面111相连接,壳体110呈l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均垂直于收纳面,壳体呈凵型设置,监控设备200安装于两个侧面之间。
38.在一实施例中,收纳面111的面积等于或大于监控设备200镜头面210的面积,以使收纳面111能够覆盖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当收纳面111的面积等于或者大于监控设备200镜头面210的面积时,收纳面111能够完整地保护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以使镜头面210免受灰尘污染或者颗粒物碰撞。可以理解,收纳面111也能够部分覆盖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
39.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20可转动设于通孔115上,安装架12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第一表面121朝向容置空腔114,第二表面122朝向收容空间113,第二表面122上设有外接结构140,外接结构140用于安装监控设备200。
40.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20采用支架圆盘,只需要一个部件即可实现安装监控设备200与带动监控设备200转动,相比于其他形状的安装架120,结构更为紧凑。可以理解,在其
它实施例中,安装架120的形状也可以不为圆盘结构,安装架120的形状还可以为凸轮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等,本技术不作限制。
41.在一实施例中,外接结构140包括安装孔141、安装轴142中的二者中的一者,外接结构140与监控设备200的连接结构140(参考附图2所示)相对应;例如,外接结构140为安装轴142,则对应可安装开设有安装孔141的监控设备200。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接结构140为安装孔141时,则可对应安装设置有安装轴142的监控设备200。
42.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轴142的设置数量与位置和监控设备200的安装孔141相对应。例如,监控设备200相对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41,则安装架120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安装轴142,安装孔141与安装轴142装配实现监控设备200与安装架120相对固定安装。
43.在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200的安装孔141为沉头孔,沉头孔包括内孔与外孔,且内孔设置有内螺纹,外孔直径大于内孔,安装轴142的直径与外孔相对应可插入外孔,且安装轴142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对应的螺纹通孔143,通过螺纹连接件将安装轴142与安装孔141固定连接。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0设于容置空腔114内,与第一表面121连接,用于带动安装架120相对壳体110转动,以使安装于安装架120上的监控设备200能够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收纳状态时,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隐藏于收纳面111;当处于工作状态时,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外露于收纳面111。
4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31与第一传动齿轮132,第一驱动电机131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132输入端连接,第一传动齿轮132的输出端与安装架1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131输出转向力,第一传动齿轮130将第一驱动电机131的转向力传递至安装架120,从而带动监控设备200转动。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132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321与第一从动齿轮1322,第一主动齿轮1321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31的输出端,第一主动齿轮1321与第一从动齿轮1322啮合,第一从动齿轮1322与安装架120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132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以及第一皮带,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主动皮带轮与第一从动皮带轮联动,第一从动皮带轮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或者,实施例中的第一皮带可以替换为第一链条,则第一主动皮带轮相应替换为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皮带轮相应替换为第一从动链轮;或者,第一传动齿轮132只有一个齿轮进行传动,该齿轮同时与第一驱动电机131的输出端以及安装架120连接。
4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131连接有无线控制模块,该无线控制模块可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31运作,搭配发射控制信号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可远程操控第一驱动电机131。
48.参考附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齿轮1322轮辐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结构150,第一固定结构150围绕第一从动齿轮1322轴心周向等距设置,第一固定结构150用以连接固定安装架120。在第一从动齿轮1322轮辐上设置多个第一固定结构150可以分散第一从动齿轮1322带动安装架120转动时产生的轴向力,提高第一从动齿轮1322与安装架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受力超过负载损坏第一固定结构150而导致监控设备200角度发生偏移。
4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50包括固定安装孔151、固定安装轴152二者中的一
者,安装架120上设有固定安装孔151、固定安装轴152二者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一固定结构150为固定安装孔151时,安装架120上则设置有固定安装轴152,反之,当第一固定结构150为固定安装轴152时,安装架120上开设有固定安装孔151,固定安装轴152能够插入固定安装孔151,用以实现安装架120与第一从动齿轮1322的固定安装。固定安装孔151与固定安装轴152的详细安装参考上述安装孔141与安装孔142的安装方法。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齿轮1322轮辐上开设有3个固定安装孔151,3个固定安装孔151围绕第一从动齿轮1322轴心周向等距设置,则安装架120上对应设置有3个固定安装轴152,固定安装轴152同样围绕安装架120的轴心周向等距设置。
51.上述监控装置200,通过在监控支架100上设置收容空间113,用于收容监控设备200,且收容空间113由侧面112与收纳面111限定而成。监控设备200通过安装架120可转动安装于侧面112,在第一驱动组件130的驱动下,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能够隐藏或露出于收纳面111,从而完成监控设备200在收纳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监控装置10具备收纳保护监控设备200镜头面210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例如,需要停止监控装置10运作或者更改监控装置10的安装位置时,可以先将监控设备200的镜头面210转动至朝向收纳面111,此时,以使镜头面210免受灰尘污染或者颗粒物碰撞。
52.参考附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监控支架100还包括安装底座16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170,壳体110还包括相对收纳面111的安装底面116;安装底座160与安装底面116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70设于安装底座160与安装底面116之间,用以驱动壳体10相对安装底座160转动。
53.安装底座160为监控支架100的安装部件,在一实施例中,监控支架100通过在安装底座160上开设有连接孔位,安装时在墙体、横梁上打孔,然后利用连接件(例如、螺丝)将安装底座160安装于墙体、横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安装底座160上设置卡箍组件,将安装底座160安装于横杆、立杆等管状物上。
5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71与第二传动齿轮172,第二驱动电机171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齿轮17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传动齿轮172的输出端与安装底面116固定连接。
5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齿轮172包括第二主动齿轮1721与第二从动齿轮1722,第二主动齿轮1721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71的输出端,第二主动齿轮1721与第二从动齿轮1722啮合,第二从动齿轮1722固定安装于安装底面11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齿轮172包括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从动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主动皮带轮与第二从动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联动,第二从动皮带轮与安装底面116固定连接;或者,实施例中的第二皮带可以替换为第二链条,则第二主动皮带轮相应替换为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皮带轮相应替换为第二从动链轮;或者,第二传动齿轮172只有一个齿轮,该齿轮同时与第二驱动电机171的输出以及安装底面116连接。
5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171连接有无线控制模块,该无线控制模块可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71运作,搭配发射控制信号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可远程操控第二驱动电机171。
57.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底面116下陷形成有安装空位161,壳体110与安装底座160连接后,安装空位161内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1721与第二从动齿轮1722,安装底座160开设有
安装空腔162,第二驱动电机171安装于安装空腔162内,安装底座160朝向安装空位161的一侧面开设有可供第二驱动电机171输出端露出的安装通孔(参考附图6所示),第二驱动电机171的输出端通过该安装通孔与安装空位161内的第二主动齿轮172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空腔162可开设于壳体110内,则第二驱动电机171对应安装于壳体110,第二从动齿轮1722也对应与安装底面116固定连接。
5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从动齿轮1722轮辐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结构180,第二固定结构180围绕第二从动齿轮1722轴心周向等距设置,第二固定结构180用以连接安装底面116。在第二从动齿轮1722轮辐上设置多个第二固定结构180可以分散第二从动齿轮1722带动壳体110转动时产生的轴向力,提高第二从动齿轮1722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受力超过负载损坏第二固定结构180而导致壳体110发生偏移。
5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结构180包括第二固定安装孔181、第二固定安装轴182二者中的一者,安装底面116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安装孔181、第二固定安装轴182二者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二固定结构180为第二固定安装孔181时,则安装底面116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安装轴182,反之,当第二固定结构180为第二固定安装轴182时,安装底面116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安装孔181,第二固定安装轴182能够插入第二固定安装孔181内,用以实现第二从动齿轮1722与壳体110的固定安装。第二固定安装孔181与第二固定安装轴182的详细安装参考上述安装孔141与安装孔142的安装方法。
6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从动齿轮1722轮辐上开设有3个第二固定安装孔181,3个第二固定安装孔181围绕第二从动齿轮1722轴心周向等距设置,则壳体110的安装底面116上同样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安装孔181数量、位置均对应的第二固定安装轴182。
61.上述监控支架100,安装底座160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70驱动转动,由于安装架120可转动设于侧面112,侧面112垂直于收纳面111,安装底面116相对于收纳面111,所以安监控支架100可驱动安装于安装架120上的监控设备200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调节灵活。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