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坠落的电梯。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但是现有的电梯防坠落效果不好,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危险,降低了市场占有率,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落的电梯,具备防坠落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梯防坠落效果不好,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危险,降低了市场占有率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坠落的电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线盘,所述线盘的正表面传动连接有缆绳,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内腔下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光板,所述第一光板的正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二滑环,所述第二滑环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所述缆绳的底部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正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滑环,所述第一滑环的左端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的右端,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第二滑环的底部。
5.优选的,所述支撑箱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正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关。
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左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端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的左端。
7.优选的,所述电梯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架,所述可伸缩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腔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支撑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光板,所述第二光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第二光板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三滑环,所述第三滑环相互靠近的
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支撑台的两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线盘和缆绳的设置,可以对电梯本体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支撑杆和第一滑环的设置,可以辅助电梯本体通过滑槽和滑块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设置,达到了对电梯本体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第一光板和第二滑环的设置,达到了连接板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台、第二光板和第三滑环的设置,达到了对支撑柱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柱的设置,可以对电梯本体进行支撑。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箱门和开关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支撑箱进行日常维修,通过可伸缩支架的设置,达到了对电梯本体进行多重支撑的效果,通过滑槽和滑块的设置,更好的辅助电梯本体进行高度调节。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箱结构剖视图。
16.图中:1、壳体;2、线盘;3、缆绳;4、电机;5、可伸缩支架;6、支撑杆;7、第一滑环;8、电梯本体;9、第一弹簧;10、开关;11、第二弹簧;12、固定板;13、支撑箱;14、箱门;15、滑块;16、滑槽;17、连接板;18、第一光板;19、电动伸缩杆;20、第二滑环;21、限位块;22、第三滑环;23、第二光板;24、支撑台;25、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技术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技术文件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19.请参阅图1-3,一种防坠落的电梯,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的左端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的内腔滑动安装有滑块15,通过滑槽16和滑块15的设置,更好的辅助电梯本体8进行高度调节,滑块15的右端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8的左端,壳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线盘2,线盘2的正表面传动连接有缆绳3,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
撑箱13,支撑箱13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14,箱门14正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关10,通过箱门14和开关1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支撑箱13进行日常维修,支撑箱13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光板23,第二光板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1,第二光板23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三滑环22,第三滑环22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支撑台24的两侧,支撑箱13内腔下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光板18,第一光板18的正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二滑环20,第二滑环20的正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24,支撑台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梯本体8,电梯本体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架5,通过可伸缩支架5的设置,达到了对电梯本体8进行多重支撑的效果,可伸缩支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腔的顶部,缆绳3的底部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8的顶部,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正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滑环7,第一滑环7的左端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8的右端,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腔的底部,支撑箱13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9,电动伸缩杆19的输出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第二滑环20的底部,通过电机4、线盘2和缆绳3的设置,可以对电梯本体8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支撑杆6和第一滑环7的设置,可以辅助电梯本体8通过滑槽16和滑块15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1的设置,达到了对电梯本体8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19、第一光板18和第二滑环20的设置,达到了连接板17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台24、第二光板23和第三滑环22的设置,达到了对支撑柱25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柱25的设置,可以对电梯本体8进行支撑。
20.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同时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技术文件中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1.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4工作带动线盘2进行旋转,线盘2旋转带动缆绳3进行高度调节,缆绳3高度调节带动电梯本体8通过滑槽16和滑块15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19工作带动第二滑环20通过第一光板18进行左右运动,第二滑环20左右运动带动连接板17进行高度调节,连接板17高度调节带动支撑台24通过第二光板23和第三滑环22进行高度调节,支撑台24高度调节带动支撑柱25对电梯本体8进行支撑,通过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1对电梯本体8进行缓冲减震。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