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受环境的影响,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以及沙化土地的扩张,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目前应对土地沙化的措施一般都是植被修复,在土地上种植植物,避免沙化加剧,但是栽种的植物容易被风沙吹走,生长环境不稳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造成植被修复失败。
3.所以采用装置对植被固定,现有的装置都是对植被进行固定,但是风沙地中很难固定住装置,从而影响了生态修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利用风沙的堆积,从而确保了对植被的保护。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进行安装的外部安装机构、用于卡紧进行固定的卡紧固定机构和用于弹性进行收集沙子的弹性集沙机构,所述外部安装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外部安装机构通过设置的底盘外壁固定连接有卡紧固定机构,所述外部安装机构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套,所述外部安装机构通过设置的锥形套顶部设置有弹性集沙机构。
6.优选的,所述外部安装机构的内部包括底盘和锥形套,所述底盘的内壁开设有与锥形套卡接的槽,所述锥形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锥形套通过设置的卡块卡接在底盘的槽内,所述底盘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块。
7.优选的,所述锥形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锥形套的外壁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锥形套外壁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
8.优选的,所述卡紧固定机构的内部包括螺纹杆和六角盘,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啮合块,所述底盘通过设置的啮合块啮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六角盘。
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开设有槽,所述底盘外壁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孔,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卡接在螺纹杆的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弹性集沙机构的内部包括第一弹性杆和弧形板,所述锥形套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为锥形,所述锥形套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11.优选的,所述锥形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遮挡板,所述第二弹性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通过锥形套对植被进行固定,卡扣对锥形套固定,螺
纹杆嵌入沙地中时不断被锥形块扩大,从而使螺纹杆上的螺纹卡在沙地中,确保了植被的固定。
14.2、该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圆环、第一弹性杆、弧形板和第二弹性杆的弹性缓冲,从而对植被进行保护,击打到第二弹性杆与植被上的沙子会落到锥形套中,从而确保了植被不被损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部安装机构;11、底盘;12、锥形套;13、卡扣;2、卡紧固定机构;21、螺纹杆;22、六角盘;23、锥形块;3、弹性集沙机构;31、第一弹性杆;32、弧形板;33、遮挡板;34、圆环;35、第二弹性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进行安装的外部安装机构1、用于卡紧进行固定的卡紧固定机构2和用于弹性进行收集沙子的弹性集沙机构3,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底盘11,外部安装机构1通过设置的底盘11外壁固定连接有卡紧固定机构2,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套12,外部安装机构1通过设置的锥形套12顶部设置有弹性集沙机构3。
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卡扣13为可以卡死的装置,可以固定住锥形套12。
23.具体的,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包括底盘11和锥形套12,底盘11的内壁开设有与锥形套12卡接的槽,锥形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锥形套12通过设置的卡块卡接在底盘11的槽内。
24.本实施例中,撞击到遮挡板33与植被上的风沙会落到锥形套12中。
25.具体的,锥形套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锥形套12的外壁通过合页铰接,锥形套12外壁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13。
26.本实施例中,弧形板32有一定的弹性,弧形板32对植被进行保护。
27.具体的,卡紧固定机构2的内部包括螺纹杆21和六角盘22,底盘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啮合块,底盘11通过设置的啮合块啮合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数量为四个,螺纹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六角盘22。
28.本实施例中,圆环34、第二弹性杆35和第一弹性杆31均套在植被上,减小植被的晃动。
29.具体的,螺纹杆21的外壁开设有槽,底盘11外壁开设有与螺纹杆21相适配的孔,底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23,锥形块23卡接在螺纹杆21的槽内。
30.本实施例中,螺纹杆21在下降的过程中,六角盘22不断被锥形块23撑开,从而与沙地卡紧。
31.具体的,弹性集沙机构3的内部包括第一弹性杆31和弧形板32,锥形套12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杆31,第一弹性杆31为锥形,锥形套12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2。
32.本实施例中,往锥形套12中填入一定量的沙子,使其对植被卡紧。
33.具体的,锥形套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杆35,第二弹性杆3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遮挡板33,第二弹性杆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34。
34.本实施例中,螺纹杆21的螺纹槽可以卡在沙地中
35.使用时,底盘11套在植被上,锥形套12继而套在植被上,卡扣13固定住锥形套12,往锥形套12中填入一定量的沙子,敲击螺纹杆21上的六角盘22使螺纹杆21插入到风沙中,螺纹杆21的螺纹槽可以卡在风沙中,螺纹杆21在下降的过程中,六角盘22不断被锥形块23撑开,从而与沙地卡紧,圆环34、第二弹性杆35和第一弹性杆31均套在植被上,减小植被的晃动,弧形板32对植被进行保护,撞击到遮挡板33与植被上的风沙会落到锥形套12中,从而使锥形套12填满。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进行安装的外部安装机构(1)、用于卡紧进行固定的卡紧固定机构(2)和用于弹性进行收集沙子的弹性集沙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底盘(11),所述外部安装机构(1)通过设置的底盘(11)外壁固定连接有卡紧固定机构(2),所述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套(12),所述外部安装机构(1)通过设置的锥形套(12)顶部设置有弹性集沙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安装机构(1)的内部包括底盘(11)和锥形套(12),所述底盘(11)的内壁开设有与锥形套(12)卡接的槽,所述锥形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锥形套(12)通过设置的卡块卡接在底盘(11)的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锥形套(12)的外壁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锥形套(12)外壁远离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固定机构(2)的内部包括螺纹杆(21)和六角盘(22),所述底盘(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啮合块,所述底盘(11)通过设置的啮合块啮合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螺纹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六角盘(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1)的外壁开设有槽,所述底盘(11)外壁开设有与螺纹杆(21)相适配的孔,所述底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23),所述锥形块(23)卡接在螺纹杆(21)的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集沙机构(3)的内部包括第一弹性杆(31)和弧形板(32),所述锥形套(12)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杆(31),所述第一弹性杆(31)为锥形,所述锥形套(12)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杆(35),所述第二弹性杆(3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遮挡板(33),所述第二弹性杆(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3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进行安装的外部安装机构、用于卡紧进行固定的卡紧固定机构和用于弹性进行收集沙子的弹性集沙机构,所述外部安装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外部安装机构通过设置的底盘外壁固定连接有卡紧固定机构。该沙地树植生态修复装置,通过锥形套对植被进行固定,卡扣对锥形套固定,螺纹杆嵌入沙地中时不断被锥形块扩大,从而使螺纹杆上的螺纹卡在沙地中,确保了植被的固定,圆环、第一弹性杆、弧形板和第二弹性杆的弹性缓冲,从而对植被进行保护,击打到第二弹性杆与植被上的沙子会落到锥形套中,从而确保了植被不被损伤。从而确保了植被不被损伤。从而确保了植被不被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李团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团界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