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化学、医疗或生物等领域,常常需要将取样的样品进行检测,例如大便检测,可以测试人体的轮状病毒、幽门螺旋杆菌、转铁蛋白等指标,通过取样杆或取样管取样后,将样品放置到管体内进行稀释或保存。取样杆和管体需要进行组装,使用时再将取样杆从管体取出,目前没有对取样杆和管体组装的自动化设备,大多依赖人工进行组装,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取样杆和管体组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
4.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包括取样杆上料机构、管体定位机构和移交组装机构,所述取样杆上料机构用于取样杆的上料,所述管体定位机构用于将管体进行定位,所述移交组装机构用于将取样杆从取样杆上料机构移动到管体上,并将取样杆和管体进行组装;
5.所述移交组装机构包括组装机架,所述组装机架上设有运输模组,所述运输模组上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安装有夹子气缸和压块,所述夹子气缸上连接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夹子,所述压块设置在两个夹子的上端之间,所述压块的长度小于取样杆上端的长度。本设备提高了管体和取样杆组装的效率。
6.可选的,所述运输模组包括安装在组装机架上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上设有升降气缸,所述移动板与升降气缸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夹子气缸和压块安装在固定板上。
7.可选的,所述取样杆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和错位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将取样杆移动到错位装置上,所述移交组装机构将错位装置上的取样杆移动到管体上。
8.可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所述上料机架上设有振动盘、直振器和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一端与振动盘连接,另一端与错位装置连接,所述直振器与输送轨道连接,靠近错位装置的输送轨道上设有挡料气缸,所述挡料气缸连接有挡料块。
9.可选的,所述输送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到料感应器和满料感应器,所述到料感应器靠近所述错位装置。
10.可选的,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水平移动模组,所述水平移动模组上设有载具,所述载具上设有若干个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接收输送轨道上的取样杆。
11.可选的,所述管体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上设置有左夹爪和右夹爪,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分别连接有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设置在右连杆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左夹子和右夹子,所述左夹子和右夹子两两配合。
12.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上设有滑轨,所述夹爪气缸安装在伸缩板上,所述左夹子和右夹子均安装在滑轨上。
13.可选的,所述左夹子和右夹子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自动化实现取样杆和管体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取样杆上料机构实现取样杆的批量上料,移交组装机构既能够将取样杆进行移动,同时又能将取样杆和管体扣合安装,结构紧凑;管体定位机构用于管体定位,确保组装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错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交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体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体和取样杆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参考附图1~7,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包括取样杆上料机构1、管体定位机构2和移交组装机构3,取样杆上料机构1用于取样杆61的上料,管体定位机构2用于将管体62进行定位,移交组装机构3用于将取样杆61从取样杆上料机构1移动到管体62上,并将取样杆61和管体62进行组装。移交组装机构3设置在取样杆上料机构1和管体定位机构2侧边,管体定位机构2对管体62定位后,移交组装机构3将管体62和取样杆61进行组装,取样杆61下端伸入管体62内,取样管61上端与管体62通过扣合固定,自动化操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4.该取样杆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装置4和错位装置5,上料装置4将取样杆61移动到错位装置5上,移交组装机构3将错位装置5上的取样杆61移动到管体62上。
25.上料装置4包括上料机架41,上料机架41上设有振动盘、直振器42和输送轨道43,输送轨道43一端与振动盘连接,另一端与错位装置5连接,直振器42与输送轨道43连接,靠近错位装置5的输送轨道43上设有挡料气缸44,挡料气缸44连接有挡料块45。输送轨道43的两端分别设有到料感应器46和满料感应器47,到料感应器46靠近错位装置5。
26.取样杆61放置在振动盘内,通过输送轨道43移动到错位装置5,通过上料装置4能够实现取样杆61的批量上料。满料感应器47设置在靠近振动盘的输送轨道43一端,用于判断输送轨道43上是否已经满料,到料感应器46用于感应取样杆是否已经移动到靠近错位装置5的输送轨道43一端,到位后,挡料气缸44驱动挡料块45阻挡下一取样杆。
27.错位装置5包括水平移动模组51,水平移动模组51上设有载具52,载具52上设有若干个型腔53,型腔53用于接收输送轨道43上的取样杆。具体的,水平移动模组51驱动载具52进行水平移动,使载具52上的若干个型腔53依次与输送轨道43对接,以便取样杆61移动到各型腔53内。
28.该移交组装机构3包括组装机架31,组装机架31上设有运输模组32,运输模组32上安装有移动板33,移动板33上安装有夹子气缸34和压块35,夹子气缸34上连接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夹子36,压块35设置在两个夹子36的上端之间,压块35的长度小于取样杆61上端的长度。
29.运输模组32驱动移动板33进行移动,夹爪气缸34驱动夹子36夹住型腔53内的取样杆61,然后运输模组32将取样杆61移动并放入管体62上,运输模组32驱动压块35将取样杆61上端与管体62的开口压合,管体62和取样杆61扣合安装。移交组装机构3同时实现运输和组装的功能,整体结构紧凑。该夹子气缸34的数量与型腔53的数量相同,可以一次性对多个取样杆61进行夹取移动。
30.运输模组32包括安装在组装机架31上的直线模组321,直线模组321上设有升降气缸322,移动板33与升降气缸322连接,移动板33上还设置有固定板323,夹子气缸34和压块35安装在固定板323上。具体的,直线模组321驱动升降气缸322进行水平移动,升降气缸322驱动夹子气缸34进行上下移动,该直线模组321为现有常规模组结构,如电缸结构。由于压块35的长度小于取样杆61上端的长度,压块35设置在夹子36的上端侧边,不影响夹子36对取样杆61的夹持,该压块35的形状可以为“l”形,倒“t”形,压块35上端安装在固定板323上,下端延伸到两个夹子36之间。
31.管体定位机构2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设有夹爪气缸22,夹爪气缸22上设置有左夹爪23和右夹爪24,左夹爪23和右夹爪24分别连接有左连杆25和右连杆26,左连杆25设置在右连杆26的上方或下方,左连杆25和右连杆26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两两配合。该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固定座21上设有伸缩气缸291,伸缩气缸291连接有伸缩板292,伸缩板292上设有滑轨293,夹爪气缸22安装在伸缩板292上,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均安装在滑轨293上。
32.伸缩气缸291驱动伸缩板292进行水平移动,夹爪气缸22工作,带动左连杆25和右连杆26移动,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沿着滑轨293移动,并相互配合夹住管体62,若干个左夹子27和右夹子28之间两两配对,能够同时实现对多个管体62的定位,有利于提高效率。管体62可以通过现有运输线移动到管体定位机构2,管体定位机构2对管体62定位,便于移交组装机构3将取样杆61准确放入管体62。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杆上料组装设备,自动化实现取样杆和管体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取样杆上料机构实现取样杆的批量上料,移交组装机构既能够将取样杆进行移动,同时又能将取样杆和管体扣合安装,结构紧凑;管体定位机构用于管体定位,确保组装位置的准确性。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施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