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机载式液压破碎锤,属于大型机载式液压破碎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液压破碎锤已经成为液压挖掘机的一个重要作业工具,也有人将液压破碎锤安装在挖掘装载机或轮式装载机上进行破碎作业。液压破碎锤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冲击能,依靠液压力驱动活塞往复运动,带着钎杆实现破碎功能。液压破碎锤具有作业效率高、能耗少、噪音小,以及能适应复杂艰苦的破碎、破拆作业环境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冶金工业、公路铁路和市政工程等部门。液压破碎锤常在挖掘机、矿山碎石机,挖掘装载机等产品上使用。
3.目前常规使用的液压破碎锤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液压破碎锤连续性低,冲击力不足,冲击频率下降,油管容易发生异常抖动,液压破碎锤容易出现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机载式液压破碎锤,所述的液压破碎锤可以有效避免漏油、连续性低、冲击力不足、频率下降以及油管异常抖动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机载式液压破碎锤,所述的液压破碎锤包括锤体,所述锤体上设有转换阀机构、中缸体腔、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中缸体腔内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安装有钎杆;
6.所述中缸体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中缸体上腔、中缸体低压腔b、中缸体转换腔和中缸体下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若干主油封,所述主油封将所述的中缸体上腔、中缸体低压腔b、中缸体转换腔和中缸体下腔依次分隔开;
7.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中缸体下腔,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转换阀机构,所述中缸体上腔通过通油管连接所述转换阀机构,所述中缸体转换腔通过转换油管连接所述转换阀机构,所述中缸体低压腔b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口,转换阀机构属于本领域常规已知的部件,此处不再详细描述转换阀机构的内部原理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缸体下腔、中缸体上腔、中缸体转换腔都属于高压腔,中缸体低压腔b属于低压腔,高压腔连接进油口,高压腔是为了推动活塞杆上下运动设计;低压腔连接回油口,低压腔是为了给高压腔泄压而设计;中缸体下腔是为了推动活塞杆上行,防止中缸体腔高温膨胀间隙过大,而影响活塞杆上行的位置不一,在中缸体下腔与中缸体低压腔b之间增加主油封可以防止泄压;中缸体转换腔是为了推动转换阀机构的打开与关闭,防止中缸体腔与转换阀机构高温膨胀间隙过大,而影响转换阀的阀体运动不到位,转换阀机构打开时间不稳定从而影响打击频率及打击力现象,在中缸体转换腔与中缸体低压腔b之间增加一道特定主油封,可以防止转换阀换向时间不一;中缸体上腔是为了推动活
塞下行,中缸体上腔会影响破碎锤出现连续性低、冲击力不足、频率不稳定、油管抖动的问题,中缸体上腔如果与中缸体低压腔 b之间设有主油封,可避免中缸体上腔如果与中缸体低压腔b之间发生泄压,从而避免出现油管抖动、冲击力不足、频率不稳定、连续性低下问题,主油封使得每个腔之间都是独立的,使得实际更接近与理论运动。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的,所述中缸体腔还包括中缸体低压腔a和中缸体低压腔c,所述中缸体低压腔a和中缸体低压腔c均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口,所述中缸体低压腔c位于所述中缸体上腔的上端,所述中缸体低压腔a位于所述中缸体下腔的下端。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缸体低压腔a和中缸体低压腔c内存有的油对活塞杆起到润滑作用,确保活塞杆可以保持长时间稳定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中缸体低压腔c和所述中缸体上腔之间通过主油封分隔开,所述中缸体低压腔a和所述中缸体下腔之间通过主油封分隔开。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缸体低压腔c与中缸体上腔之间通过主油封分隔开,可以避免中缸体上腔泄压,从而避免油管抖动,避免破碎锤冲击力不足、频率不稳定、连续性低的问题;中缸体低压腔a和中缸体下腔之间通过主油封分隔开,避免中缸体下腔泄压,避免活塞杆上行的位置不一,也放置破碎锤的高压油腔的油从下部漏出。
14.进一步的,所述的锤体上设有氮气室,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氮气室内。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破碎锤长期工作运行容易发热,氮气室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另外活塞杆上行会使氮气室内受压,活塞杆下行时,氮气室和中缸体上腔共同给活塞杆提供向下运行的推动力。
16.进一步的,所述锤体上设有蓄能器,所述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连通所述中缸体下腔,所述蓄能器连通所述进油管。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蓄能器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进油口进入的油压过大对进油管及中缸体下腔内部造成冲击损坏,蓄能器的设置可以使进油过程更加平稳。
18.进一步的,所述转换阀机构内设有阀高压腔,所述进油口与所述阀高压腔相通,所述阀高压腔上设有通油孔,所述转换阀机构内的阀体在油压作用下向上移动会使所述通油孔与所述通油管相通。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阀高压腔内通入液压油推动阀体上行,从而使通油孔与通油管相通,实现液压油进入中缸体上腔。
20.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上粗活塞圈和下粗活塞圈,所述上粗活塞圈的外径与所述中缸体上腔下端的内径相配合,所述下粗活塞圈的外径与所述中缸体下腔上端的内径相配合,所述上粗活塞圈和下粗活塞圈的外圈上均设有主油封,所述中缸体低压腔b的内径比所述中缸体上腔的内径大,所述中缸体转换腔的内径比所述中缸体下腔的内径粗。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上粗活塞圈和下粗活塞圈上主油封的结构的设置,以及中缸体低压腔b和中缸体转换腔的结构设置,既可以实现中缸体上腔、中缸体低压腔b、中缸体转换腔和中缸体下腔之间的相互独立,又能确保中缸体低压腔b回油的顺利进行,中缸体转换腔与转换阀机构之间油路的相通。
22.进一步的,所述上粗活塞圈的上端面积大于所述下粗活塞圈的下端面积。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粗活塞圈的上端面积大于下粗活塞圈的下端面积,从而使中缸体上腔油压作用的面积大于中缸体下腔油压作用的面积,从而更利于在活塞杆在油压作用下向下运动。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破碎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中主油封与中缸体腔内各个腔之间的结构关系;
26.图中,1锤体,2转换阀机构,3进油口,4回油口,5活塞杆,6钎杆,7中缸体上腔,8中缸体低压腔b,9中缸体转换腔,10中缸体下腔,11主油封,12通油管, 13转换油管,14回油管,15中缸体低压腔a,16中缸体低压腔c,17氮气室,18蓄能器,19进油管,20阀高压腔,21通油孔,22上粗活塞圈,23下粗活塞圈。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机载式液压破碎锤,所述的液压破碎锤包括锤体1,所述锤体1上设有转换阀机构2、中缸体腔、进油口3和回油口4,所述中缸体腔内安装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下端安装有钎杆6;
30.所述中缸体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中缸体上腔7、中缸体低压腔b 8、中缸体转换腔 9和中缸体下腔10,所述活塞杆5上设有若干主油封11,所述主油封11将所述的中缸体上腔7、中缸体低压腔b 8、中缸体转换腔9和中缸体下腔10依次分隔开;
31.所述进油口3连通所述中缸体下腔10,所述进油口3连通所述转换阀机构2,所述中缸体上腔7通过通油管12连接所述转换阀机构2,所述中缸体转换腔9通过转换油管13连接所述转换阀机构2,所述中缸体低压腔b8通过回油管14连通所述回油口 4。
32.所述中缸体腔还包括中缸体低压腔a 15和中缸体低压腔c 16,所述中缸体低压腔 a15和中缸体低压腔c 16均通过回油管14连通所述回油口4,所述中缸体低压腔c 16 位于所述中缸体上腔7的上端,所述中缸体低压腔a15位于所述中缸体下腔10的下端。
33.所述中缸体低压腔c 16和所述中缸体上腔7之间通过主油封11分隔开,所述中缸体低压腔a15和所述中缸体下腔10之间通过主油封11分隔开。
34.所述的锤体1上设有氮气室17,所述活塞杆5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氮气室17内。
35.所述锤体1上设有蓄能器18,所述进油口3通过进油管19连通所述中缸体下腔 10,所述蓄能器18连通所述进油管19。
36.所述转换阀机构2内设有阀高压腔20,所述进油口3与所述阀高压腔20相通,所述
阀高压腔20上设有通油孔21,所述转换阀机构2内的阀体在油压作用下向上移动会使所述通油孔21与所述通油管12相通。
37.所述活塞杆5上设有上粗活塞圈22和下粗活塞圈23,所述上粗活塞圈22的外径与所述中缸体上腔7下端的内径相配合,所述下粗活塞圈23的外径与所述中缸体下腔 10上端的内径相配合,所述上粗活塞圈22和下粗活塞圈23的外圈上均设有主油封11,所述中缸体低压腔b8的内径比所述中缸体上腔7的内径大,所述中缸体转换腔9的内径比所述中缸体下腔10的内径粗。所述上粗活塞圈22的上端面积大于所述下粗活塞圈23的下端面积,中缸体上腔7油压作用的面积大于中缸体下腔10油压作用的面积。
38.工作原理:
39.初始状态时,活塞杆5和阀体都位于最下端位置,通油孔21和中缸体上腔7不相通,中缸体上腔7内受低压作用,中缸体下腔10和转换阀机构2的阀高压腔20内无论何时总是受高压作用,与回油口4连接的中缸体低压腔b8始终处于低压状态。中缸体低压腔b8与中缸体转换腔9相连,所以活塞杆5向上运动之前中缸体转换腔9受低压,转换阀机构2受相关结构的作用,阀体受向下作用力(转换阀机构2为常规已知的结构,图中没有详细展示)。
40.高压油进入中缸体下腔10使活塞杆5上升,当活塞杆5开始向上运动时,氮气室 17受压。当活塞杆5运动到中部时,中缸体转换腔9与中缸体下腔10相通,这样中缸体转换腔9就受高压,由此使转换阀机构2的阀体向上运动,使通油孔21与通油管12 相通,使高压油从阀高压腔20进入中缸体上腔7,中缸体上腔7变为高压,氮气室 17内蓄能达到最大。由于中缸体上腔7油压作用的面积大于中缸体下腔10油压作用的面积,所以中缸体上腔7内的油压使活塞杆5向下运动,氮气室17内的高压氮气也给活塞杆5一个向下的力,实现活塞杆5打击钎杆6,活塞杆5下行的过程中,中缸体低压腔b8回油,中缸体转换腔9受低压,在中缸体转换腔9的作用下,转换阀机构2的阀体向下运动;活塞杆5打击完钎杆6后,活塞杆5开始向上运动,循环重复以上步骤。
41.主油封(11)使得每个腔之间都是独立的,使得实际更接近与理论运动,避免泄压,从而避免出现油管抖动、冲击力不足、频率不稳定、连续性低下问题。
4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