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铝合金型材安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建筑门窗风格一大类为面积较大的带型门窗,此类门窗需要通过两个或者多个以上的单樘门窗以及一些连接型材,并经过螺丝的连接,从而实现门窗整体的较大面积,满足建筑的设计外观及对应需要的性能。
3.此类门窗的主要特点是面积较大,安装好玻璃后的门窗,不宜实现道路运输和工地现场的垂直运输等,不能在工厂内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组装加工。
4.工地现场需要安装玻璃或者拆玻璃然后二次安装玻璃。而现有的拼接型材和螺丝连接的工艺多为工地现场施工,就会存在安装速度慢、安装质量参差不齐现象。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拼接门窗的连接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其主要目的在于在保证安装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拼接门窗的连接型材的拼接速度。
6.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包括:第一边框型材、第二边框型材、隔热条以及至少两个紧固件;
7.所述隔热条的顶部和所述第一边框型材连接,所述隔热条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边框型材连接;
8.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边框型材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卡接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用于和带玻璃的门窗连接;
9.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边框型材和所述第二边框型材中的至少一个开设安装槽,所述紧固件塞入所述安装槽;当所述拼管和所述门窗连接后,所述紧固件介于所述门窗和所述拼管之间,所述紧固件用于锁紧固定所述门窗。
10.一种实施例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弹性密封件;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弹性密封件挤压配合,用于强化所述门窗的连接固定。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件为条状密封件。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两侧分别开设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顶部设置。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型材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撑板,所述门窗抵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矩形条状紧固件。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硬质材料,所述第一边框型材和所述紧固件接触的
至少一侧设置咬合部,所述咬合部用于咬合固定所述紧固件。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咬合部为锯齿状;所述紧固件上设置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位置。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顶板底部设置所述咬合部,所述第一边框型材的顶部设置加强框。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加强框接触,并用于增加所述加强框的结构强度。
19.采用上述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两侧均可以和带有玻璃的门窗连接,即能够将小块的门窗进行拼接,得到大块的门窗。将带有玻璃的门窗进行拼接时,只需要将门窗和拼管上同一侧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连接即可,使得现场的门窗拼接,更加简单、高效。位于安装槽内的紧固件,介于拼管和门窗之间,能够对门窗产生挤压,更好的将门窗和拼管进行紧密的连接,防止门窗使用久之后发生松动,更好的保证门窗的使用寿命。将门窗和拼管连接好后,向安装槽内塞入紧固件,即可实现门窗的拼接安装。拼管能够将已经安装好玻璃后的门窗进行拼接,较小块的门窗能够实现在工厂内进行规范化的组装,让门窗的性能拥有保障。安装好玻璃后的较小块门窗运输到现场,不需要再拆装玻璃,只需要通过拼管进行拼接。极大的简化了现场的拼接工序,并提高现场的门窗拼接效率。本技术所设计的拼管,拼接操作简单,便于实施,既能提高拼接速度,也能保障拼接后的门窗性能。即使是不同作业能力的师傅安装,拼接也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型材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拼管单侧安装门窗前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拼管单侧安装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拼管双侧安装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类隔热条安装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类隔热条安装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采用第三类隔热条安装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
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34.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35.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6.如图1-5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包括:第一边框型材1、隔热条2、第二边框型材3以及至少两个紧固件5。隔热条2的顶部和第一边框型材1连接,隔热条2的底部和第二边框型3材连接。第一边框型材1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卡接槽11,第二边框型材3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卡接槽31。同一侧的第一卡接槽11和第二卡接槽31均用于和带玻璃的门窗连接。
37.同一侧的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中的至少一个开设安装槽13,紧固件5塞入安装槽13。当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和门窗6连接后,紧固件5介于门窗6和拼管之间,紧固件5用于锁紧固定门窗6。
38.采用上述用于安装门窗的拼管,以下简称拼管,如图6-8所示,其左右两侧均可以和带有玻璃的门窗连接,即能够将小块的门窗进行拼接,得到大块的门窗6。例如将4个1.5m*3m的玻璃门窗通过三个拼管连接成大约6m*3m的大块玻璃门窗。将带有玻璃的门窗进行拼接时,只需要将门窗6和拼管上同一侧的第一卡接槽11和第二卡接槽31连接即可,使得现场的门窗拼接,更加简单、高效。所说的现场,指需要安装带有玻璃门窗的建筑物附近。位于安装槽13内的紧固件5,介于拼管和门窗6之间,能够对门窗6产生挤压,更好的将门窗6和拼管进行紧密的连接,防止门窗6使用久之后发生松动,更好的保证门窗6的使用寿命。将门窗6和拼管连接好后,向安装槽13内塞入紧固件5,即可实现门窗6的拼接安装。拼管能够将已经安装好玻璃后的门窗6进行拼接,较小块的门窗6能够实现在工厂内进行规范化的组装,让门窗的性能拥有保障。安装好玻璃后的较小块门窗6运输到现场,不需要再拆装玻璃,只需要通过拼管进行拼接。极大的简化了现场的拼接工序,并提高现场的门窗拼接效率。本技术所设计的拼管,拼接操作简单,便于实施,既能提高拼接速度,也能保障拼接后的门窗性能。即使是不同作业能力的师傅安装,拼接也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性能。
39.关于本技术所说的上下、左右、顶部、底部等方位词,仅为更好的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40.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为铝合金材质,既满足一定的支撑强度,还具有材质轻的优势。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为中空的结构,进一步的降低拼管的重量。
41.同一侧的第一卡接槽11和第二卡接槽31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弹性密封件4。紧固件5和弹性密封件4挤压配合,用于强化门窗6的连接固定。
42.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第一边框型材1的两侧分别开设安装槽13,安装槽13位于第一卡接槽1的上方。第一卡接槽1和第二卡接槽3的开口均朝向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部设置,
便于安装门窗6。如图6所示,门窗6和拼管连接的一侧设置对应的第一卡接部61和第二卡接部62。第一卡接部61卡接固定在第一卡接槽11上,第二卡接部62卡接固定在第二卡接槽31上。较好的,可以在卡接部和/或卡接槽上设置对应的钩状结构,可以将卡接部和卡接槽更牢固的卡接。
43.紧固件5为矩形条状紧固件,其截面呈矩形。对应的,安装槽13也为矩形状的安装槽。这样当紧固件5位于安装槽13上时,一方面和第一边框型材1以及门窗6较为平整的接触,便于现场安装紧固件5,另一方面,紧固件5更好的施力,保障门窗6和拼管的连接牢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5和安装槽13还可以设置为截面为多边形、圆形等形状的条状紧固件,但相对应的,紧固件5的安装接触面积小,不能较好的保障门窗6和拼管的连接牢固性,并且不便于加工。
44.由于紧固件5介于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板和门窗6之间,充当一个塞紧固定的作用,因此紧固件5不能选择发泡胶条等空心结构材质,需要选择硬质材料。例如,紧固件5材质为聚氯乙烯。第一边框型材1和紧固件5接触的至少一侧设置咬合部14,咬合部14用于咬合固定紧固件5。聚氯乙烯不仅有一定的硬度,满足锁紧固定的强度,还具有一定的膨胀系数。这样紧固件5塞入安装槽13后,咬合部14会对接触的紧固件5起到挤压变形的作用,从而使得紧固件5牢固的安装,保障门窗6和拼管的连接强度。门窗6由于工作环境会有一定的风压震动,并且使用年限久,若采用螺母连接的方式,螺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定的松动,造成门窗6和拼管的连接松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若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紧固件5来实现门窗6和拼管的连接,连接牢固,有效防止门窗6和拼管脱落,安全性更有保障。
45.如图4所示,紧固件5上设置限位部52,限位部52用于限制紧固件5相对第一边框型材1的位置。有了限位部52以后,安装紧固件5时,当限位部52和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板边缘接触时,安装师傅即可得知紧固件5此时安装到位,不用再使劲安装。既能提高安装效率,还能避免过渡安装紧固件5造成的损伤拼管的现象。具体的可在紧固件5塞入安装槽13的一端设置导向部51,便于紧固件5的安装固定,在紧固件5的另一端设置限位部52,实现紧固件5的定位。
46.如图1、6所示,第二边框型材3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撑板32,门窗6和拼管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三卡接部63,门窗6的第三卡接部63抵接在支撑板32上。拼管上从上到小设置的第一卡接槽11、第二卡接槽31以及支撑板32,较好的保证拼管和门窗6的安装。
47.第一卡接槽11内设置弹性密封件4。虽然设置的紧固件5和门窗6以及第一边框型材1能够实现较为紧密的接触,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但紧固件5的作用主要侧重于实现门窗6和拼管的牢固连接,防止门窗6松动、甚至脱落。故而为保证门窗6的连接密闭性,在第一卡接槽11内设置弹性密封件4,以更为完备的保障拼管连接的密闭性。
48.弹性密封件4为条状密封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密封件4还可以为几段,间隔或连成一条放在第一卡接槽11内。再或者,弹性密封件4还可以为片状,铺设在第一卡接槽11内,通过门窗6上第一卡接部61的接触挤压变形,来实现密封效果。具体不做限制,只要弹性密封件能够实现挤压变形,和第一卡接槽紧密接触,实现密封效果即可。
49.弹性密封件4材质为三元乙丙,三元乙丙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变形。
50.如图7所示,第一卡接槽11内安装弹性密封件4之后,门窗6的第一卡接部61卡接固
定在第一卡接槽11上,同时会对弹性密封件4有一个初步的挤压。再将紧固件5置于安装槽13上,会再一次的对门窗6挤压,进而门窗6会再次挤压弹性密封件4,使得弹性密封件4达到一个较大程度的变形,充分和第一卡接槽11接触,更好的保证拼管连接的密闭性。同时,紧固件5和弹性密封件4配合,还能进一步强化门窗6和拼管连接的牢固性。
5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3个、4个紧固件,以及设置对应的3个、4个弹性密封件4和安装槽13。例如,在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置安装槽13,紧固件5塞入安装槽13内。第一边框型材1两侧的第一卡接槽11上均设置弹性密封件4,第二边框型材3两侧的第二卡接槽31上均设置弹性密封件4。此时,如图1所述,第一边框型材1上的第一卡接槽11开口向上,安装槽13位于第一卡接槽11的上方,第二边框型材31上的第二卡接槽31开口向下,安装槽13位于第二卡接槽31的下方(未图示),便于安装门窗6。再例如,设置2个安装槽、2个弹性密封件4以及2个紧固件5,在第二边框型材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安装槽,其上的第二卡接槽31开口向下,弹性密封件4位于第二卡接槽31内,将门窗6和拼管连接好后,塞入紧固件5,紧固件5位于门窗6和第二边框型材3底板之间(未图示,此时第二边框型材3的结构相当于将图1中的第一边框型材1旋转180
°
后的结构)。再例如,在第一边框型材1的一侧上设置对应的安装槽13、弹性密封件4以及紧固件5,在第二边框型材的一侧上设置对应的安装槽13、弹性密封件4以及紧固件5,第一边框型材1的安装槽和第二边框型材3的安装槽位于不同侧。
5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型材1的底部设置第一安装位12,和隔热条2的顶部凹凸配合可拆卸连接,第二边框型材3的顶部设置第二安装位33,和隔热条2的底部凹凸配合可拆卸连接。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均和隔热条2可拆卸连接,使得拼管的适用范围更加灵活。当安装不同型号的门窗6时,主要是高度上的变化,这样只需要更换对应不同高度的隔热条2即可,第一边框型材1和第二边框型材3不需要更换,仍可以继续应用在不同型号的门窗6上。
53.具体的采用本技术的拼管,可以使用的18-63mm高的隔热条2,对应可安装58-100系列的门窗。例如如图9所示,采用24mm高度的第一类隔热条21,对应安装61系列门窗6,例如如图10所示,采用33mm高度的第二类隔热条22,对应安装70系列门窗6,再例如如图11所示,采用41mm高度的第三类隔热条23,对应安装78系列门窗6。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了拼管更加灵活的应用,还能节约材料成本。
54.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板底部有足够大的面积来设置咬合部14,故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板底部设置咬合部14。如图4所示,咬合部14为锯齿状。如图5所示,还可以在第一边框型材1和紧固件5上均设置紧固件咬合部53。再或者,将第一边框型材1和紧固件5之间设置为凹凸配合的方式。实际上,当设置为多处咬合部或凹凸配合时,虽能实现紧固件5的固定,但相对只在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部底部设置咬合部14,增加的效果微乎其微,但材料加工上会明显麻烦一些。
55.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边框型材1的顶板顶部设置加强框15。常规的玻璃门窗6高度在2.5m以内,设计的拼管满足使用强度。但对于更大的门窗6,例如2.5-3m的玻璃门窗6,对拼管的连接强度要求更高,故而设置加强框15来增加拼管的连接强度。
56.更佳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加强框15内设置支撑件16,支撑件16和加强框15接触,并用于增加加强框15的结构强度。对于高原或常有台风发生的地区,有较大的风
压,或者有特殊强度要求的,通过在加强框15内设置支撑件16,可以进一步的增大拼管安装门窗6后的抗风压性能。支撑件16为钢衬、肋板等结构,具体不做限制。更进一步的,加强框15为矩形框,其两端设置端盖,使得加强框15成为一个较为密闭的框体,并在端盖上封胶层,以保证加强框15内的密封性,防止生锈,延长拼管的使用寿命。
57.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