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系统冰箱。
背景技术:
2.实验室用于存放样品的冰箱都是采用-86℃超低温冰箱,这类冰箱由于制冷温度太低,压缩机的工作强度很大,对设备的整体工作性能要求很高。而且生物样品都非常珍贵,大部分都是独本,因此对冰箱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以往市面上都是采用一套压缩机的制冷系统来制冷到-86℃,稳定性较差。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两套压缩机的双系统冰箱,但是双系统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一套系统故障的概率很大。待一套系统故障后,整个冰箱的稳定性将大打折扣。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两套压缩机的双系统冰箱,但是双系统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一套系统故障的概率很大。待一套系统故障后,整个冰箱的稳定性将大打折扣。
4.为此,设计一种三系统冰箱来解决上述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系统冰箱,通过设置三套独立的制冷系统并分别进行控制,将会使设备整体稳定性提高大大提高,从而使冰箱使用周期大大提高,以解决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两套压缩机的双系统冰箱,但是双系统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一套系统故障的概率很大。待一套系统故障后,整个冰箱的稳定性将大打折扣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系统冰箱,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上安装有外门,所述保温外壳内部设置有低温冷柜,所述保温外壳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和温控系统,所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第三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第三制冷系统均与温控系统连接。
7.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散热风扇、第一冷媒分离器、第一中间冷却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散热风扇、第一冷媒分离器、第一中间冷却器、第一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铜管连接。
8.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散热风扇、第二冷媒分离器、第二中间冷却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散热风扇、第二冷媒分离器、第二中间冷却器、第二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二铜管连接。
9.所述第三制冷系统包括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散热风扇、第三冷媒分离器、第三中间冷却器和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散热风扇、第三冷媒分离器、第三中间冷却器、第三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三铜管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均延伸至低温冷柜中。
11.优选的,所述低温冷柜上设置有内门,所述低温冷柜内部设置有冻存架。
12.优选的,所述外门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外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把手。
13.优选的,所述底座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格栅。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系统独立的制冷系统,单套系统都采用单机自复叠混合冷媒制冷系统,每一套制冷系统工作时超低温冰箱的冷柜内温度均可以达到-86℃。三套系统又通过温控系统相互连接,根据系统运行状况,选择启动几套制冷系统,一方面保证温度波动幅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确保三套系统能交替运行,增加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延长了单台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温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面板的正面剖视图。
19.图中:1外门、2把手、3内门、4散热格栅、5底座、6冻存架、7低温冷柜、8控制面板、9保温外壳、ⅰ1第一压缩机、ⅰ2第一冷凝器、ⅰ3第一散热风扇、ⅰ4第一冷媒分离器、ⅰ5第一中间冷却器、ⅰ6第一蒸发器、ⅱ1 第二压缩机、ⅱ2第二冷凝器、ⅱ3第二散热风扇、ⅱ4第二冷媒分离器、ⅱ5 第二中间冷却器、ⅱ6第二蒸发器、ⅲ1第三压缩机、ⅲ2第三冷凝器、ⅲ3 第三散热风扇、ⅲ4第三冷媒分离器、ⅲ5第三中间冷却器、ⅲ6第三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系统冰箱,包括保温外壳9,所述保温外壳9上安装有外门1,所述保温外壳9内部设置有低温冷柜7,所述保温外壳9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内部设置有制冷机构和温控系统,所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第三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第三制冷系统均与温控系统连接,实际应用中,温控系统主要包括温控和继电器,温控器和继电器通过导线连接,温控器固定设置在低温冷柜7内部,继电器至少设置为三个并且分别连接在第一压缩机ⅰ1、第二压缩机ⅱ1以及第三压缩机ⅲ1的电源电路中,根据低温冷柜7 的温度启闭或调控第一压缩机ⅰ1、第二压缩机ⅱ1以及第三压缩机ⅲ1的电源电路,进而对三个制冷系统进行控制。
22.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ⅰ1、第一冷凝器ⅰ2、第一散热风扇ⅰ3、第一冷媒分离器ⅰ4、第一中间冷却器ⅰ5和第一蒸发器ⅰ6,所述第一压缩机ⅰ1、第一冷凝器ⅰ2、第一散热风扇ⅰ3、第一冷媒分离器ⅰ4、第一中间冷却器ⅰ5、第一蒸发器ⅰ6之间通过第一铜管连接,第一铜管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第一铜管可将第一压缩机ⅰ1、第一冷凝器ⅰ2、第一散热风扇ⅰ3、第一冷媒分离器ⅰ4、第一中间冷却器ⅰ5和第一蒸发器ⅰ6连接形成完整制冷环路。
23.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ⅱ1、第二冷凝器ⅱ2、第二散热风扇ⅱ3、第二冷媒分离器ⅱ4、第二中间冷却器ⅱ5和第二蒸发器ⅱ6,所述第二压缩机ⅱ1、第二冷凝器ⅱ2、第二散热风扇ⅱ3、第二冷媒分离器ⅱ4、第二中间冷却器ⅱ5、第二蒸发器ⅱ6之间通过第二铜管连接,第二铜管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第二铜管可将第二压缩机ⅱ1、第二冷凝器
ⅱ
2、第二散热风扇ⅱ3、第二冷媒分离器ⅱ4、第二中间冷却器ⅱ5和第二蒸发器ⅱ6连接形成完整制冷环路。
24.所述第三制冷系统包括第三压缩机ⅲ1、第三冷凝器ⅲ2、第三散热风扇ⅲ3、第三冷媒分离器ⅲ4、第三中间冷却器ⅲ5和第三蒸发器ⅲ6,所述第三压缩机ⅲ1、第三冷凝器ⅲ2、第三散热风扇ⅲ3、第三冷媒分离器ⅲ4、第三中间冷却器ⅲ5、第三蒸发器ⅲ6之间通过第三铜管连接,第三铜管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第三铜管可将第三压缩机ⅲ1、第三冷凝器ⅲ2、第三散热风扇ⅲ3、第三冷媒分离器ⅲ4、第三中间冷却器ⅲ5和第三蒸发器ⅲ6连接形成完整制冷环路。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ⅰ6、第二蒸发器ⅱ6和第三蒸发器ⅲ6均延伸至低温冷柜7中。
26.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冷柜7上设置有内门3,所述低温冷柜7内部设置有冻存架6。
27.进一步地,所述外门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8,所述外门1边缘处固定设置有把手2。
2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5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格栅4。
2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内部设置三套独立的制冷系统和温控系统,温控系统与三套制冷系统相连接,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和温控系统监控,冰箱启动时,三套制冷系统先后启动,加快制冷速度。运行起来后,可以根据温控系统对低温冷柜7内温度的监控判断后续是启动一套或者几套制冷系统。一般情况下,稳定运行时,三套制冷系统交替运行,以延长整套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时间。此外,温控系统还可以根据监控的各项参数判断三套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故障情况,并采取对应的运行方案并进行故障报警。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