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双向旋转闸门束水冲砂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的许多河流,特别是西北、华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含沙量非常高,当修建水库或者拦河坝时,会进一步降低水流速度,导致泥沙等悬浮物质沉积到河床形成淤积,由此对水库库容、生态环境、航运以及水库安全性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目前多采用汛期腾空库容,降低水库水平面的方式,此时水流对主槽形成冲刷,对水库的淤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引水工程及水电站的进口处经常需要布置沉砂池,沉砂池需要定期的冲砂。对于较大规模的沉沙池,往往布置多扇平面闸门或者弧形闸门,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双向旋转闸门束水冲砂系统,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双向旋转闸门束水冲砂系统,包括
5.冲砂流道,具有底面和设置在其两侧的挡墙,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段、闸室段和冲砂段;
6.闸门单元,位于所述闸室段内,包括
7.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冲砂流道的底面上;
8.转铰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具有垂直于冲砂流道底面的转轴;
9.挡水面板,设置在支撑架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冲砂段;
10.驱动单元,与所述闸门单元相连,用于改变所述挡水面板的位置,从而改变闸室段和冲砂段之间过流通道的位置和开度。
11.所述闸室段的挡墙为对称设置的同心弧形结构,闸室段的底面圆心处设置有所述转轴,转轴上连接有两套所述支撑架和挡水面板,所述挡水面板为等径设置的弧形面板,且两个挡水面板与闸室段的挡墙间距相等。
12.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承轮,所述支承轮下方的冲砂流道底面上对应设置有预埋轨道。
13.所述支承轮和预埋轨道均靠近挡水面板一侧设置,所述挡水面板的底部设置有l形水封,所述l形水封的另一端与预埋轨道相贴合。
14.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浮箱,所述浮箱靠近挡水面板一侧设置。
15.所述驱动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挡墙外侧的液压启闭机,所述液压启闭机的活塞杆延伸至闸室段内与支撑架相连。
16.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挡墙外侧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的齿轮与挡水面板外侧设置的齿条相互啮合。
17.所述冲砂段内设置有导墙,所述导墙将冲砂段分为多个冲砂槽。
18.所述进口段与闸室段相连处为缩口结构,所述冲砂段与闸室段相连处为扩口形的燕尾结构。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双向旋转闸门束水冲砂系统,设置有立式双向旋转闸门,并将闸门下游的流道分隔为多个冲砂槽,可以根据过流量调节闸门的位置和开合角度,从而达到减小过流断面、提高水流速度、扰动河床泥沙的目的,使水流按照预定路径将泥沙冲至下游,实现束流冲砂、恢复库容的目的,从而降低泥沙沉积对水库库容、生态环境、航运以及水库安全性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a-a向示意图一。
22.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23.图4是图1的a-a向示意图二。
24.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2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双向旋转闸门束水冲砂系统,通常由冲砂流道1、闸门单元和驱动单元组成。
27.上述冲砂流道1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底面和两侧挡墙,依次分为进口段、闸室段和冲砂段。其中,闸室段的挡墙为对称设置的同心弧形结构,受闸门规模的限制,其直径应在满足冲砂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小,因此,进口段与闸室段相连处多为缩口结构,而冲砂段与闸室段相连处则为扩口形的燕尾结构,且通常砌有导墙101,将冲砂段分为多个冲砂槽102,用以引导水流在对应的冲砂槽102中流动。
28.闸门单元位于闸室段内,包括转铰机构210、支撑架220和挡水面板230。上述转铰机构210通常为一个,其上可仅安装一个支撑架220和一个挡水面板230,也可如本实施例所述的在其上同时安装两套支撑架220和挡水面板230。具体地,上述转铰机构210主要由转铰埋件211、转轴212和连接件213组成,转铰埋件211位于闸室段的底面圆心处,其上安装的转轴212垂直于冲砂流道底面,转轴212上安装有两个连接件213,每个连接件213连接一个支撑架220。上述支撑架220均为钢制空间网架结构,长度小于闸室段的半径,挡水面板230即安装在支撑架220的另一端。为了减轻支撑架220的荷重,使支撑架220能够较为轻松地转动,在支撑架220的底部安装有4-10个支承轮221,支承轮221靠近挡水面板230一侧设置,且支承轮221下方的冲砂流道底面上对应安装有预埋轨道222。进一步地,支撑架220上还安装有中空结构的浮箱223,该浮箱223也靠近挡水面板230一侧设置。两个挡水面板230为等径设置的弧形面板,通常情况下,两者的大小、形状相同,且与闸室段的挡墙间距相等(间隔距离为100mm为宜)。此外,挡水面板230的底部安装有橡胶材质的l形水封231,该l形水封231
的另一端与预埋轨道222相贴合,起到挡水作用。
29.驱动单元与闸门单元相连,用于改变挡水面板230的位置,从而改变闸室段和冲砂段之间过流通道的位置和开度,通过束窄过流断面的方式提高水流速,扰动冲砂槽102下部沉积的泥沙,达到冲砂目的。
30.如图1-3所示,上述驱动单元可为安装在挡墙外侧(也可安装在挡墙顶部)的液压启闭机301,该液压启闭机301的液压缸通过十字铰轴与机架相连,活塞杆则延伸至闸室段内与支撑架220的顶部相连。当液压启闭机301工作时,挡水面板230可绕转轴21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31.如图4、5所示,上述驱动单元还可以为安装在挡墙顶部(也可安装在挡墙顶部)的液压马达302,液压马达302上安装有齿轮303,其与安装在挡水面板230外侧的齿条304相互啮合。当液压马达302工作时,挡水面板230可绕转轴21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32.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双向旋转闸门进行束水冲砂时,通常应根据水流量调节两个挡水面板230之间的位置和开度,即调节过流通道的位置和大小。具体地,当水流量较大时,将两个挡水面板230分别转移至两侧闸室段的挡墙内,使闸门处于全开状态,此时水流同时经过全部冲砂槽102;当水流量较小时,应使过流通道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移动,对冲砂槽102进行分次冲砂,在每次的冲砂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水流量,将过流通道的大小调节为一个、二个或三个
…
冲砂槽102的宽度,以期有效、高效地完成冲砂作业。
33.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是水流导向,并非挡水,因此不需要完全的密封;其次,当水流量较大时,即使闸门全开,仍可能不满足过流条件,此时允许冲砂流道挡墙及闸门顶部过流,但是需要将液压启闭机301的泵站部分布置在高处,防止被水淹没。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