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

专利查询2022-5-15  18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进行肝移植、肝叶切除述、胆道手术等采用腹部切口手术中,为了获得理想的术野,需要将打开的腹部保持良好的牵开状态,广泛使用牵开器来帮助医生拓展手术视野,用以牵开组织,显露手术视野,便于医生探查和操作。目前很多腹部牵开器通过拉钩将腹部拉开以此获得手术视野,其需要医护人员持续保持拉伸拉钩的力度和方向,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需要耗费医护很大的体力和精力,且不易保持稳定的力度及方向。此外拉钩的设置还会遮挡医生的手术视野,给医生的探查和操作带来不便。此外,不同的患者其腹部面积不同,开腹的大小也不同,但是目前的支撑装置可视直径不能根据特定患者进行调节,从而给手术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开腹牵开器通过设置拉钩固定,难以保持拉伸拉钩的力度和方向,因此提供一种稳定撑开腹部器官的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撑开腹部内器官的支撑筒筒体,所述支撑筒筒体由第一管片组、第二管片组拼合形成,支撑筒筒体还设置有连接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支撑筒筒体的外径。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连接件与设置于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表面的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沿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周向排列,所述第一管片组上设有n排m列调节孔, n≥1,m≥2,所述第二管片组上设有l排p列调节孔,p≥l≥1,所述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内的调节孔对位形成一对连接孔。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调节孔相互贯通连接形成可供连接件连续滑动的连接通道,相邻调节孔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内径小于调节孔。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均包括外管片和内管片,所述外管片套设于内管片,并与其形成中间通道。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片设有若干个进液孔,所述中间通道内设置有积液部,所述积液部分别连接内管片和外管片。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部设置有用于套设吸引管的引导管安装座,该引导管安装座靠近积液部设置有进液口。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部为积液槽或积液管。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片组与所述第二管片组为弧形片装,其连接形成的支撑筒筒体的两端口径大于中间位置口径。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为弹性钢材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腹部牵开装置设置成支撑筒筒体,能够将腹腔内的肠管支撑至支撑筒筒体外周,保持腹部打开的状态持续稳定,便于观察后腹膜病灶,同时避免受到拉钩等牵开装置阻挠视线;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通过调节单元可调节连接组成支撑筒筒体从而实现内径可调节的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通道设置积液部及在内支撑筒筒壁上设置进液孔,通过排液单元将处于内支撑筒内的血液流进积液部并通过引导管排出,从而避免过多血液影响手术视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支撑筒筒体;11-第一管片组;12-第二管片组;13-外管片;14-内管片;15-中间通道;2-调节单元;21-调节孔;141-进液孔; 151-积液部;3-引导管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9.根据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开腹手术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撑开腹部内器官的支撑筒筒体1,所述支撑筒筒体由第一管片组11、第二管片组12拼合形成,支撑筒筒体还设置有连接第一管片组11和第二管片组12的调节单元2,所述调节单元2用于调节支撑筒筒体的外径。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筒体撑开腹部内器官,便于对后腹膜病灶的观察及手术,同时将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通过调节单元可调节的连接形成支撑筒筒体,通过调节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相互间叠合面积的大小进行调节外中空管道的直径大小,即叠合面积越大,支撑筒筒体的直径越小,所述支撑筒筒体的可调直径为 20cm-30cm。
21.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调节单元2包括连接件与设置于第一管片组11和第二管片组12表面的若干个调节孔21,所述调节孔21沿第一管片组11和第二管片组12周向排列,所述第一管片组11上设有n排m列调节孔,n≥1,m≥2,所述第二管片组12 上设有l排p列调节孔,p≥l≥1,所述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部分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内的调节孔对位形成一对连接孔。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调节孔,通过对应连接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不同位置的调节孔调节第一管片组与第二管片组的叠合面积,从而对支撑筒筒体直径大小进行调节。此外将连接件设置成平头连接件,同时将连接件的连接头从支撑筒筒体外壁穿入,或者沿调节孔外沿设置内凹的连接台,避免了支撑装置对腹部内其他组织造成损伤。
23.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多个所述调节孔21相互贯通连接形成可供连接件连续滑动的连接通道,相邻调节孔21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内径小于调节孔21。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调节孔贯通,使得连接件可在相邻调节孔间滑动,便于支撑筒体内径大小的调节。
25.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片组11和第二管片组12均包括外管片13和内管片14,所述外管片13套设于内管片14,并与其形成中间通道15。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筒筒体设置成双层结构,提高了筒体的支撑强度,避免支撑筒筒体受到肠管挤压而发生形变。
27.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管片14设有若干个进液孔141,所述中间通道15内设置有积液部151,所述积液部151分别连接内管片14和外管片13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片表面上设置进液孔,并在中间通道内设置积液部,将内因手术累积的血液排至积液部。
29.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积液部151设置有用于套设引导管的引导管安装座3,该引导管安装座3靠近积液部151设置有进液口31。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积液部内设置引导管安装座,使得积液部可连通引导管和吸引装置将积液部内的血液吸出,该吸引装置可以是抽水泵,从而避免内中空管道内因手术操作产生过多血液影响手术视野。
31.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积液部151为积液槽或积液管。
32.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片组11与所述第二管片组12为弧形片装,其连接形成的支撑筒筒体1的两端口径大于中间位置口径。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设置成弧形管片,从而连接形成“)(”型支撑筒筒体,加大手术视野以及操作空间。
34.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片组11与第二管片组12为弹性钢材质。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片组和第二管片组选用弹性钢材质,便于调整支撑筒筒体的弯曲形状,从而固定最佳观察区域。
3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