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片材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夹紧力的自动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单张片材进入烘箱烘烤前,首先利用机器人进行片材的传输,将片材通过现有的扭簧夹板夹持在输送水车上,然后由输送水车带动片材输送进烘箱进行烘烤。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存有以下问题:
3.1、通过现有的扭簧夹板夹持片材,需要通过人工手动打开夹板,如果待烘烤片材数量过多,容易造成人工劳动强度过大的情况;并且现有的扭簧夹板的扭簧夹紧力无法调节,无法根据片材的质量对夹紧力进行实时调节,实用性低。
4.2、如果采用气缸的推动力带动夹板进行夹紧,在夹板加持片材后,需要气缸杆持续顶出,在完成烘烤后才能将气缸杆收回,实用性不高,并且如果气缸内存有高压气体,气缸便无法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造成危险。
5.3、如果通过螺栓对夹板进行螺旋夹紧,便需要不停的转动螺栓,来实现夹板的开闭,工作效率底。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调夹紧力的自动夹紧机构,以达到能够自动夹紧片材,以及调节夹持板夹紧力的目的。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夹板座,活动连接于夹板座上的传输组件、铰接于传输组件底端的夹持件,以及与传输组件顶端转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装配于夹板座上通过传输机构控制夹持件的开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穿设于夹板座内的压紧轴、固设于压紧轴一端的夹板座上用于推动压紧轴沿其轴线移动的气缸,以及固设于夹板座内且与压紧轴远离气缸一端抵接的弹性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夹板座上临近压紧轴自由端的一侧还固设有用于调节夹持件夹紧力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为螺纹连接于靠近弹性件一侧通孔内的螺钉。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压紧轴上的摆动部,以及顶端与摆动部铰接的转板;所述转板中部铰接于夹板座底端,且所述转板底端与夹持板铰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摆动部包括转动连接于压紧轴上、且相对设置于压紧轴两侧的连杆,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杆上的摆轴;所述摆轴垂直于连杆下表面,所述摆轴通过垂直于摆轴设置的摆轴转轴与转板顶端转动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夹持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转板底端且相对设置于夹板座两侧的夹持板。
14.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夹持件的自动开合,可避免现有夹紧机构中通过人工手动控制开合的方式,进而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气缸推动压紧轴移动,并通过与传输机构的配合,将夹持打开;片材放置于夹持件内后,卸去气缸的推力,夹持件将在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闭合,无需气缸的持续顶出,同时气缸内卸去高压气体,可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
17.(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调节件,能够通过转动调节件实现调节件于通孔内移动,可对复位弹簧的压缩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了对夹持件夹紧力的调节,便于适应质量不同的片材,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夹板座;2、凹槽;3、通孔;4、压紧轴;5、气缸;6、复位弹簧;7、螺钉;8、转板;9、连杆;10、摆轴;11、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
ꢀꢀ
一种可调夹紧力的自动夹紧机构
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夹板座1、驱动组件、传输组件以及夹持件。其中,驱动组件装配于夹板座1上,传输组件中部铰接于夹板座1底端,夹持件铰接于传输组件底端,驱动组件与传输组件顶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夹持件的自动开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进而可提升工作效率。
27.一、夹板座
28.夹板座1为现有结构中的矩形柱体,且夹板座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夹板座1前后两侧壁的凹槽2,夹板座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夹板座1左右两侧壁的通孔3,通孔3位于凹槽2内底面的上方。
29.二、驱动组件
30.驱动组件包括压紧轴4、气缸5以及弹性件。其中,压紧轴4通过直线轴承设置于通孔3内,压紧轴4左端延伸出夹板座1左侧壁,右端位于通孔3内,且压紧轴4能够在通孔3内沿通孔3轴线左右滑动;气缸5采用现有结构,气缸5固设于夹板座1左端,气缸5的气缸杆抵接于压紧轴4左端,气缸杆移动能够推动压紧轴4沿其轴线向右移动;弹性件采用现有结构中的复位塔簧6,复位塔簧6固设于通孔3内且与压紧轴4的右端抵接。当气缸5推动压紧轴4沿
其轴向向右移动时,复位塔簧6被压缩;当气缸杆收缩后,压紧轴4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沿其轴线向左运动。
31.进一步,为了能够对夹持件的夹紧力进行调节,于夹板座1右端的通孔3内螺纹连接有调节件,调节件采用现有结构中的螺钉7,能够通过转动螺钉7实现螺钉7于通孔3内左右移动,进而能够改变复位塔簧6的压缩量。
32.三、传输组件
33.传输组件包括摆动部,以及转板8。摆动部包括转动连接于凹槽2内压紧轴4上的连杆9,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杆9上的摆轴10。其中,连杆9水平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杆9相对设置于压紧轴4的前后两侧,摆轴10垂直于连杆9远离压紧轴4一端的下表面上;转板8为矩形板,且竖直设置有两组,两组转板8的中部相对铰接于夹板座1的前后两侧壁上,转板8位于连杆9左侧的夹板座1上,进而两连杆9在转板8的限制下组成的v字形结构,且v字形的开口朝向压紧轴4右端。转板8的顶端通过摆轴转轴与摆轴10转动连接,摆轴转轴垂直于摆轴10轴线;转板8的底端与夹持件顶端铰接。当压紧轴4沿其轴向移动时,两连杆9上将受到朝向或远离远离夹板座1一侧的分力,导致两连杆9与摆轴10转动连接的一端移动,带动转板8转动,进而实现了夹持件的开合。
34.四、夹持件
35.夹持板11用于夹持片材。夹持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转板8底端,且相对设置于夹板座1前后两侧的两夹持板11,夹持板11的中部开设有开口,能够减少对片材的挤压,保证片材的质量。
36.五、工作过程
37.使用本实施例夹持片材时,首先,通过气缸5推动压紧轴4向右移动,导致两连杆9受到靠近夹板座1一侧的分力,进而连杆9与摆轴10转动连接的一端朝靠近夹板座1的方向移动,两连杆9之间的夹角变小,同时带动转板8顶端朝靠近夹板座1的方向移动,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转板8底端朝远离夹板座1的方向移动,便将铰接于转板8上的两夹持板11打开;
38.然后,将待烘烤的板材放置于两夹持板11之间,卸去气缸5对于压紧轴4的推力,此时压紧轴4在复位塔簧6弹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与上述原理相同,此时两连杆9之间的夹角增大,转板8底端朝靠近夹板座1的方向移动,直至两夹持板11加紧片材。
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