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导致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的数量也在快速的增长,而建筑垃圾里的包装类垃圾数量巨大,如果将其焚烧,则会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将其进行填埋处理,则会污染土地,而且难以分解,从而在处理包装类垃圾时会耗费很大的劳动力、运输力,包装类的建筑施工垃圾因其体积很大的原因需要对其进行运输前的压缩处理,以降低运输成本。
3.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垃圾压缩装置没有脱水功能,由于垃圾一般还含有水分等其他液体,在压缩过程中,水的阻力势必影响压缩进程,因此,无法脱水严重影响了垃圾压缩效果,另外,现有的垃圾箱不方便拆卸,长期的工作下,垃圾箱势必脏乱差和恶臭,传统的清洗则被固定不可以移动的垃圾箱设计局限,在压缩垃圾的过程中,按压板会首先接触垃圾,但垃圾箱内的垃圾通常不是首先填满垃圾箱的,在按压板下压的过程中,其作业面各个部分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小不一,在深层按压的时候可能会因受力不均造成按压板倾斜甚至损坏。
4.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呈矩形框状的装置本体,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的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伸缩端贯穿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压伸缩杆伸缩端、且水平设置的按压板,位于所述按压板的正下方、且顶端设有与所述按压板配合的垃圾箱,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出料动力组件,活动卡接在所述垃圾箱中、顶面与底两面开口、且与所述出料动力组件固定连接的移动箱,以及与所述垃圾箱相配合的进料件;所述垃圾箱内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垃圾箱底面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过复位组件与所述垃圾箱的底面连接,所述垃圾箱前侧设有贯穿所述垃圾箱侧壁的出水口,所述垃圾箱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配合的导流槽。
7.值得注意的是,密封板的顶部位于出水口的中部,垃圾箱内腔压缩的液体会从出水口渗出达到脱水的目的,在垃圾箱的垃圾最开始被压缩的阶段,密封板依然阻挡着出水口,这样有效避免了在压缩初期,一些未被压缩成相对于较硬且体积小的垃圾从出水口被挤压出去,而后期,垃圾被压缩成型后则不会从出水口跑出去。
8.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相配合的水槽,且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水槽相连通的排水管。
9.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该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液压伸缩杆伸缩端与所述按压板之间的稳定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稳定组件两侧、且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相配合的导向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组件包括:传动板,水平设置,顶面两侧处均开设有一排导向孔,且其顶面与所述压杆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以及连接柱,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的底部相连,一端与所述按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的上部均开设有一导向槽,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两排导向柱,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导向槽中,且与所述传动板的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若干导向套环,分别竖向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相抵。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两滑动槽,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互动槽滑动配合的滑动块。
13.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该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两侧面的固定组件,且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配合;所述装置本体底框顶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垃圾箱活动连接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装置本体两侧框体下部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贯穿于所述固定孔,一端伸至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卡接板,一板面与所述垃圾箱活动卡接,另一板面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以及固定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一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框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卡接板相抵。
14.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内底壁上开设有若干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中活动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顶柱,其顶端与所述密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限位环,固定套接在所述顶柱上,以及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复位孔中,且套设在所述顶柱上,其底端与所述垃圾箱连接,顶端与所述限位环相抵。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动力组件包括:固定架,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接,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其伸缩端与所述移动箱的背面相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呈u型,其开口的两端部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位置处,且所述固定架沿该气缸周围设有稳定孔,所述出料动力组件还包括套设在稳定孔中、其一端与所述移动箱的背面固定连接的稳定柱。
17.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的顶端开口处设有向外扩张的喇叭口。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复位孔、复位组件、密封板和出水口等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垃圾压缩过程中的高效脱水,以提高垃圾的压缩效果,通过复位组件实现了在垃圾压缩初期出水口的暂时堵塞,保证了垃圾在未被压缩成型且固定时跑出出水口,通过密封板的继续向下移动,实现了垃圾压缩过程中被压缩出的液体从出水口渗出,增强了压缩效果,通过水槽和排水管将压缩出来的液体输送出去,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压缩效果好的优点。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放置槽和固定组件实现了垃圾箱的可拆卸功能,使得放置槽中放置垃圾箱,通过两个卡接板从垃圾箱的左右两侧将垃圾箱卡住,通过固定弹簧挤压卡接板并最终在固定柱的配合下实现对垃圾箱的固定,通过向垃圾箱的左右两侧拉动固定柱实现卡接板对垃圾箱的接触限位,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垃圾箱因无法拆卸而造成的清洗不便的问题,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
20.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组件、侧边槽、导向槽和导向装置等结构的设置,使得按压板具备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传动板在导向柱的外表面移动增强传动板的导向稳定性,通过滑块活动卡接在导向槽的内部以增强传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在导向弹簧的配合下使传动板在移动过程始终保持平衡而不发生侧翻,通过连接柱连接着按压板,使按压板的顶部受力平衡,并在按压板向下压缩垃圾的时候保证按压板不发生侧翻,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箱和出料动力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伸缩杆、稳定组件、按压板和导向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位组件和密封板的爆炸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的放大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b处结构的放大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c处结构的放大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d处结构的放大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e处结构的放大图。
34.其中,附图标记为:1、装置本体;2、液压伸缩杆;3、稳定组件;301、传动板;3011、导向孔;302、连接柱;303、滑动块;4、导向组件;401、导向柱;402、导向套环;5、按压板;6、垃圾箱;7、出料动力组件;701、固定架;702、气缸;703、稳定柱;8、移动箱;9、进料件;10、密封板;11、复位组件;1101、顶柱;1102、限位环;1103、复位弹簧;12、导流槽;13、水槽;14、排水管;15、导向槽;16、滑动槽;17、放置槽;18、固定组件;1801、固定柱;1802、卡接板;1803、固定弹簧;19、复位孔;20、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35.参见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呈矩形框状的装置本体1,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的液压伸缩杆2,所述液压伸缩杆2伸缩端贯穿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压伸缩杆伸缩端、且水平设置的按压板5,位于所述按压板的正下方、且顶端设有与所述按压板配合的垃圾箱6,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出料动力组件7,活动卡接在所述垃圾箱中、顶面与底两面开口、且与所述出料动力组件固定连接的移动箱8,以及与所述垃圾箱相配合的进料件9;所述垃圾箱内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垃圾箱底面的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通过复位组件11与所述垃圾箱6的底面连接,所述垃圾箱前侧设有贯穿所述垃圾箱侧壁的出水口,所述垃圾箱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配合的导流槽12。
36.其中,垃圾箱的背面开设有开口,移动箱为上下均镂空的四边形结构且移动箱背
面的厚度、尺寸以及形状均与垃圾箱背面的开口相等,移动箱正好嵌进垃圾箱内腔的内壁中,在执行压缩程序时,移动箱在出料动力装置的作用下稳定地固定在垃圾箱中,待按压板完成压缩工作并复位后,移动箱则将压缩完毕的垃圾拉出去,整个过程高效且自动化。
37.值得注意的是,密封板的顶部位于出水口的中部,垃圾箱内腔压缩的液体会从出水口渗出达到脱水的目的,在垃圾箱的垃圾最开始被压缩的阶段,密封板依然阻挡着出水口,这样有效避免了在压缩初期,一些未被压缩成相对于较硬且体积小的垃圾从出水口被挤压出去,而后期,垃圾被压缩成型后则不会从出水口跑出去。
38.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相配合的水槽13,且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水槽相连通的排水管14。
39.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该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液压伸缩杆伸缩端与所述按压板之间的稳定组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稳定组件两侧、且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相配合的导向组件4;导向槽和导向组件的设立,主要为了配合稳定装置的上下移动,为其提供稳定性和平衡,稳定装置活动套接在导向装置的外表面,在液压伸缩杆的推动下得以保持稳定性。
40.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组件3包括:传动板301,水平设置,顶面两侧处均开设有一排导向孔3011,且其顶面与所述压杆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以及连接柱302,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的底部相连,一端与所述按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41.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设置为五个,五个连接柱的分布排列情况如下:四个连接柱分别位于按压板顶部的四角处,剩余一个连接柱位于按压板顶面的中部,连接柱作为连接按压板和传动板的重要部分,一来决定着按压板的向下压缩位移,二来其独特的分布设计使按压板的顶部受力更加均匀,有助于按压板在下压过程提高其稳定性,防止按压板发生侧翻。
42.为了解决按压板在下压过程中可能因作业面各位置受到的反作用力不同而导致倾斜进而发生损坏的问题,特意设计有五个连接柱,其顶部连接着传动板,一方面连接柱为液压伸缩杆的力提高传导条件,另一方面,传动板在侧边槽的内部以活动套接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按压板在下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3.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的上部均开设有一导向槽15,所述的导向组件4包括:两排导向柱401,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导向槽中,且与所述传动板的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若干导向套环402,分别竖向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相抵;由于导向柱是活动套接在传动板的内部的,因此传动板在下降过程更加稳定不易倾斜,配合导向弹簧使传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
4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两滑动槽16,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互动槽滑动配合的滑动块303;滑块与滑动槽的活动卡接也进一步增强了传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5.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该建筑施工垃圾压缩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两侧面的固定组件18,且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框体配合;所述装置本体底框顶面开设有放置槽17,所述垃圾箱活动连接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装置本体两侧框体下部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1801,贯穿于所述固定孔,一端伸至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卡接板1802,一板面与所述垃圾箱活动卡接,另一板面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以
及固定弹簧1803,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一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框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卡接板相抵。
46.垃圾箱在长期的工作中必然需要进行拆卸以便定期清洗和维护,因此将垃圾箱设计成活动卡接在放置槽中的箱式结构,卡接板分别卡在垃圾箱的左右两侧,在固定柱和固定弹簧的配合下,实现了垃圾箱的可拆卸式固定。
47.优选的,所述固定孔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柱的设置为u型,其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
48.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内底壁上开设有若干复位孔19,所述复位孔中活动连接有复位组件11,所述复位组件11包括:顶柱1101,其顶端与所述密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限位环1102,固定套接在所述顶柱上,以及复位弹簧1103,位于所述复位孔中,且套设在所述顶柱上,其底端与所述垃圾箱连接,顶端与所述限位环相抵。
49.值得注意的是,在垃圾箱的垃圾最开始被压缩的阶段,复位弹簧的受力并不大,因此压缩程度不大,密封板的位移也不会太大,因此在压缩初期,密封板依然阻挡着出水口,这样有效避免了在压缩初期,一些未被压缩成相对于较硬且体积小的垃圾从出水口被挤压出去,而后期,垃圾被压缩成型后则不会从出水口跑出去。
50.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动力组件包括:固定架701,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接,气缸70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其伸缩端与所述移动箱的背面相连接。气缸可带动移动箱离开垃圾箱的内部并将已压缩完毕的垃圾带出来。
5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701呈u型,其开口的两端部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位置处,且所述固定架沿该气缸周围设有稳定孔,所述出料动力组件还包括套设在稳定孔中、其一端与所述移动箱的背面固定连接的稳定柱703。
52.为进一步的加强出料的效果,配合稳定柱为移动箱的移动提供支撑和导向稳定性,使出料自动化,有助于提高效率。
53.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的顶端开口处设有向外扩张的喇叭口20。
54.优选的,所述进料件设置为一进料筒,设置在装置本体后方,与该出料动力组件位于同一方。
55.由于垃圾在被压缩之前其处于蓬松状态,体积相对于较大,依次一般会堆满垃圾箱的顶部开口处,这导致来自进料件的垃圾可能会跑出垃圾箱的内部,造成工作现场脏乱差,影响工作效率,而喇叭口的向外倾斜设计刚好兜住了垃圾保持了作业现场的干净整洁。
56.优选的,喇叭口由橡胶块制成,依次可以被压缩发生形变,不被压缩后可以恢复成原来的形状,既保证了垃圾不会向外掉落,也不影响按压板的向下移动。
57.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