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包装薄膜及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94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包装薄膜及包装袋。


背景技术:

2.覆膜编织袋、纸塑复合袋、纸袋和ffs重载膜,是当前国内工业领域的几种主要的重包装形式。随着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生产模式的转变,前三种包装形式在应用中存在包装效率低、密封性和防水性较差、不利于环保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包装要求,ffs重载膜将取代传统包装成为重包装的主流产品。
3.ffs重载膜(重包装膜)不仅能够满足化工原料产品现代化包装的需要,对大米、大豆等农副产品、农药、化肥、日用化工产品的包装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重包装膜不仅需要强度保证,还要考虑包装、热封、码垛、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要求,性能指标较多且复杂。现有的重包装膜在追求提高力学性能时往往忽略改善阻湿防潮性能。目前所用的重包装材料都是聚乙烯加高拉力高韧性材料搭配的产品,很多需长时间保持干燥的物品须另外包装一层高阻隔防渗材料,工序复杂,低效,且成本高。此外,现有的重包装大多是由多种材质复合后制成,在使用后各种材料难以甚至无法分离回收再生利用起来,对于环保是十分不友好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包装薄膜及包装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薄膜阻湿防潮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克服了薄膜不易循环利用的缺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重包装薄膜,包括阻湿层,阻湿层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高密度聚乙烯层,离子树脂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环烯烃混合而成的共混层,中密度聚乙烯层以及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薄膜还设有与第一表面紧密贴合的镀铝层;镀铝层包括基材膜层和镀铝涂层;其中,基材膜层包括:由高密度聚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外层,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中间层,以及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型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内层;镀铝涂层与基材膜内层的表面紧密贴合。
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薄膜还设有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的重包层;重包层包括: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重包层外层,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重包层中间层,以及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的重包层内层;重包层内层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
8.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湿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其中,高密度聚乙烯层、离子树脂层、共混层、中密度聚乙烯层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的厚度相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镀铝涂层的厚度为50nm~60n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膜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其中,基材膜外层、基材膜中间层和基材膜内层的厚度相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包层的厚度为50μm~60μm,其中,重包层外层、重包层中间层和重包层内层的厚度相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重包装袋由上述重包装薄膜制备而成,其中,上述第一表层为重包装袋的外表面、第二表面为内表面。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包装薄膜及包装袋,具有以下优势:
14.高密度聚乙烯层一方面提高薄膜的挺度,另一方面协同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环烯烃混合而成的共混层,赋予薄膜优异的阻湿性能,两层之间相互补充配合起到双重阻湿功效;利用离子树脂层具有高抗撕裂的特点,有效降低共混层发生易撕的现象,维护薄膜的阻湿性能,同时还能够赋予薄膜高抗穿刺的性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结构规整、韧性好,协同中密度聚乙烯,使薄膜不易发生破裂,提供良好的应力开裂性能。
15.此外,上述阻湿层的每个膜层都是采用同类原料混合形成的薄膜层,在重包薄膜使用后无需对各膜层材料进行机械剥离,就能完成重复回收再利用,对环境友好,且回收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包括阻湿层、镀铝层和重包层);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包括阻湿层和镀铝层);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包括阻湿层和重包层);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镀铝层;
21.11-基材膜外层;12-基材膜中间层;13-基材膜内层;14-镀铝涂层;
22.20-阻湿层;
23.21-高密度聚乙烯层;22-离子树脂层;23-共混层;24-中密度聚乙烯层;25-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
24.30-重包层;
25.31-重包层外层;32-重包层中间层;33-重包层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请参阅图1~3所示,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包装薄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重包装薄膜,包括阻湿层20,阻湿层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高密度聚乙烯层21,离子树脂层22,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环烯烃混合而成的共混层23,中密度聚乙烯层24以及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25。
28.高密度聚乙烯层一方面提高薄膜的挺度,另一方面协同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
度聚乙烯和环烯烃混合而成的共混层,赋予薄膜优异的阻湿性能,两层之间相互补充配合起到双重阻湿功效;利用离子树脂层22具有高抗撕裂的特点,有效降低共混层发生易撕的现象,维护薄膜的阻湿性能,同时还能够赋予薄膜高抗穿刺的性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25协同中密度聚乙烯层24,使薄膜不易发生破裂,提供良好的应力开裂性能。
29.此外,上述阻湿层20的每个膜层都是采用同类原料混合形成的薄膜层,在重包薄膜使用后无需对各膜层材料进行机械剥离,就能完成重复回收再利用,对环境友好,且回收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0.可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包装薄膜,在上述阻湿层20的基础上还设有与第一表面紧密贴合的镀铝层10,如图2所示;镀铝层10包括基材膜层和镀铝涂层14;其中,基材膜层包括:由高密度聚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外层11,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中间层12,以及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型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内层13;镀铝涂层14与基材膜内层13的表面紧密贴合。
31.通过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复配形成的基材膜外层11,为薄膜提供一定的力学强度;通过中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复配形成的基材膜中间层12,提高薄膜拉伸强度,同时还为薄膜提供一定的耐穿刺能力;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型聚乙烯混合而成的基材膜内层13,提高铝膜与基材的粘结力,增进铝膜的牢固度使铝粉不易脱落,大幅提高镀铝层的阻隔性能。通过内中外层层叠设置的镀铝层10,一方面为薄膜提供了一定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阻隔性能优异,能够有效防止水油深入,还能降低照射对内容物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紫外线的照射不仅会影响内容物的颜色,还会改变内容物的成分,甚至产生降解,镀铝层10能够赋予薄膜优异的抗紫外效果。
32.此外,镀铝层10在超高强度跌落的情况下,镀铝层10铝粉会出现脱落导致薄膜阻隔性能下降,使薄膜镀铝层的阻湿防潮效果变差,而具备高应力开裂性能阻湿层20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现象,使薄膜仍具备较好的阻湿防潮性能。
33.可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包装薄膜,在上述阻湿层20的基础上还设有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的重包层30,如图3所示;重包层30包括: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重包层外层31,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的重包层中间层32,以及由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的重包层内层33;重包层内层33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
34.可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包装薄膜,在上述阻湿层20的基础上设有与第一表面紧密贴合的镀铝层10,以及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的重包层30,如图1所示。
35.通过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复配形成的重包层外层31,使薄膜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韧性好、耐跌落性能好、耐穿刺能力强;通过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复配形成的重包层中间层32,所制备的聚乙烯材料软硬适中,加工性能好,同时为薄膜提供一定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通过内中外层层叠设置的重包层30,协同镀铝层10和阻湿层20,能够提供薄膜优异的力学性能,韧性好、抗穿刺高、耐跌落性能和耐穿刺能力强,满足了对重包装的需求。
36.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牌号为陶氏dmdh 6400,密度为0.961g/cm3,熔融指数为0.8g/10min;中密度聚乙烯的牌号为陶氏dowlex2038.68g,密度为0.935g/
cm3,熔融指数为1.0g/10min;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牌号为埃克森3505hh,密度为0.935g/cm3,熔融指数为0.5g/10min;低密度聚乙烯的牌号为中海壳牌ldpe 2420d,密度为0.9225g/cm3,熔融指数为0.25g/10min;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牌号为上海赛科ll0209aa,密度为0.920g/cm3,熔融指数为0.9g/10min;离子树脂为杜邦1650sb,密度为0.94g/cm3,熔融指数为1.8g/10min。
37.更重要的是,上述镀铝层10、阻湿层20和重包层30的每个膜层都是采用同类原料混合形成的薄膜层,可重复回收再利用,对环境友好,在包装薄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膜层、阻湿层20以及重包层30分别是由挤出设备共挤吹塑成型。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胶黏剂实现镀铝层10、阻湿层20和重包层30相邻两层之间干式复合,将三层薄膜层更好地粘结在一起,提高薄膜材料的附着牢度效果。
40.可选的,阻湿层20的厚度为40μm~50μm,其中,高密度聚乙烯层21、离子树脂层22、共混层23、中密度聚乙烯层24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25的厚度相当。
41.可选的,镀铝涂层14的厚度为50nm~60nm。
42.可选的,基材膜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其中,基材膜外层11、基材膜中间层12和基材膜内层13的厚度相当。
43.可选的,重包层30的厚度为50μm~60μm,其中,重包层外层31、重包层中间层32和重包层内层33的厚度相当。
44.可选的,一种重包装袋由上述重包装薄膜制备而成,其中,上述第一表层为重包装袋的外表面、第二表面为内表面。
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包装薄膜韧性好、抗穿刺高、耐跌落性能和耐穿刺能力强,具备了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对重包装的需求,同时高阻湿防潮的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包装薄膜阻湿防潮效果差的问题,而且每个膜层都是采用同类原料混合形成的薄膜层,可重复回收再利用,对环境友好,在包装薄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