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
3.地下室因为是埋设在地面下,一般来说较为阴暗潮湿,且使得地下室地面的低洼时,很容易积水,长时间的积水很容易导致发生渗漏的情况,如果重新铺设下水管道则成本太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
8.箱体,所述箱体嵌设在地下室地面低洼处,所述箱体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放置有吸水棉,所述吸水棉上表面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
9.集水桶,所述集水桶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所述集水桶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且所述集水桶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顶端穿过滤板向上延伸。
10.优选的,所述吸水棉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形槽,且所述圆形槽与集水桶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吸水棉和滤板与箱体的内壁相贴合。
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集水桶与放置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引水坡,且所述引水坡向着集水桶倾斜向下设置。
12.优选的,所述集水桶的外表面与支撑架相贴合。
13.优选的,所述抽水管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滤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该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有水流向箱体时,并与滤板接触,使得杂物被隔绝在滤板上方,然后水通过滤板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并被吸水棉吸收,吸水棉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掉落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向下掉落的水通过支撑架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槽进入到箱体中,并通过集水桶的外表面环形开设的多个进水孔,进入到集水桶的内部,不会在箱体的内部残存,然后可以通过抽水管,
将集水桶中的水抽出到外界进行处理。
16.2、该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通过设置的吸水棉,从而可以吸取滤板上的水,使得滤板上更加干燥,且吸水棉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掉落进入到箱体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放置槽,增加了集水桶的深度,从而使得集水桶中可以储放更多的水,且通过设置的引水坡,从而可以使得箱体内部的水可以全部流向到集水桶中,不会在箱体的内部残存,通过设置的限位环,对抽水管的位置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使得抽水管不会完全进入到集水桶中,且可以有效的进行抽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和集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箱体;101、支撑架;102、吸水棉;103、滤板;104、圆形槽;105、放置槽;106、引水坡;2、集水桶;201、进水孔;202、抽水管;20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23.请参照附图1-3,包括:
24.箱体1,箱体1嵌设在地下室地面低洼处,箱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101,支撑架101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槽,支撑架101的上表面放置有吸水棉102,吸水棉102上表面设置有滤板103,滤板103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
25.集水桶2,集水桶2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且集水桶2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多个进水孔201,且集水桶2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202,抽水管202的顶端穿过滤板103向上延伸;
26.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有水流向箱体1时,并与滤板103接触,使得杂物被隔绝在滤板103上方,然后水通过滤板103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并被吸水棉102吸收,吸水棉102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掉落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
27.向下掉落的水通过支撑架101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槽进入到箱体1中,并通过集水桶2的外表面环形开设的多个进水孔201,进入到集水桶2的内部,不会在箱体1的内部残存,然后可以通过抽水管202,将集水桶2中的水抽出到外界进行处理;
28.当需要对集水桶2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先后取出滤板103和吸水棉102,即可向上取出集水桶2,进而可以对集水桶2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再将集水桶2放置到放置槽105中,然后在箱体1中先后放入吸水棉102和滤板103,且通过设置的放置槽105,增加了集水桶2的深度,从而使得集水桶2中可以储放更多的水。
29.请参照附图1-2,吸水棉102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形槽104,且圆形槽104与集水桶2的外表面相贴合,吸水棉102和滤板103与箱体1的内壁相贴合,通过设置的吸水棉102,从而可以吸取滤板103上的水,使得滤板103上更加干燥,且吸水棉102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掉落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
30.请参照附图4,箱体1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05,且集水桶2与放置槽105的内壁
相贴合,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引水坡106,且引水坡106向着集水桶2倾斜向下设置,通过设置的放置槽105,增加了集水桶2的深度,从而使得集水桶2中可以储放更多的水,且通过设置的引水坡106,从而可以使得箱体1内部的水可以全部流向到集水桶2中,不会在箱体1的内部残存。
31.请参照附图3,集水桶2的外表面与支撑架101相贴合,从而对集水桶2起到了有效的固定效果。
32.请参照附图2,抽水管20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203,限位环203与滤板103的上表面相贴合,通过设置的限位环203,对抽水管202的位置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使得抽水管202不会完全进入到集水桶2中,且可以有效的进行抽水。
33.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箱体1嵌设在地下室地面低洼处,当有水流向箱体1时,并与滤板103接触,使得杂物被隔绝在滤板103上方,然后水通过滤板103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并被吸水棉102吸收,通过设置的吸水棉102,从而可以吸取滤板103上的水,使得滤板103上更加干燥,且吸水棉102吸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掉落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
34.向下掉落的水通过支撑架101上开设的多个上下贯通的通槽进入到引水坡106上,因引水坡106向着集水桶2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箱体1内部的水可以全部流向到集水桶2中,并通过集水桶2的外表面环形开设的多个进水孔201,进入到集水桶2的内部,不会在箱体1的内部残存,然后可以通过抽水管202,将集水桶2中的水抽出到外界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的限位环203,对抽水管202的位置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使得抽水管202不会完全进入到集水桶2中,且可以有效的进行抽水;
35.当需要对集水桶2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先后取出滤板103和吸水棉102,即可向上取出集水桶2,进而可以对集水桶2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再将集水桶2放置到放置槽105中,然后在箱体1中先后放入吸水棉102和滤板103,且通过设置的放置槽105,增加了集水桶2的深度,从而使得集水桶2中可以储放更多的水。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