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现在针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时,主要是通过在河流内通过网兜式分撒多孔过滤球进行净化,而这种方式由于悬浮球容易在水流影响下出现堆积,而针对水域的不同深度进行处理时,不易分层净化,净化修复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使适用性受到了直接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具有便于多层分隔净化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置入不同水深位置的第一置入盘、第二置入盘和第三置入盘,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之间通过套网兜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套座,所述第一置入盘的外侧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三置入盘收缩提起的拉动活杆,所述拉动活杆贯穿所述限位套座且与所述限位套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均开设有置入槽,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置入槽的封堵组件,且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之间填充有用于河道净化的净化颗粒球。
5.其中,所述置入槽的内侧开设有下通槽。
6.其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粘钩层片和粘毛层片,所述粘钩层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置入盘、所述第二置入盘和所述第三置入盘的外壁,所述粘毛层片与所述粘钩层片粘接固定。
7.其中,所述第三置入盘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卡头。
8.其中,所述限位套座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拉动活杆贯穿所述限位滑槽且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9.其中,所述提升卡头的外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滑槽的内直径。
10.其中,所述套网兜为尼龙材质编制制成。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河流修复使用时,通过将净化颗粒球投过第一置入盘、第二置入盘和第三置入盘开设的置入槽,之后通过推动拉动活杆将套网兜展开,使得净化颗粒球穿过下通槽位于第一置入盘、第二置入盘和第三置入盘之间进行分层区分,通过套网兜的设置起到对净化颗粒球的拦截阻隔作用,保证净化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因水流影响而出现上下过大的位移,使置于第一置入盘、第二置入盘和第三置入盘之间的净化颗粒球在投入河流使用时,通过区分设置稳定存于不同水深位置,实现分层净化,保证河流水质修复效果。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置入盘、第二置入盘和第三置入盘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置入盘的剖视图。
17.图中:1、第一置入盘;11、置入槽;12、下通槽;2、第二置入盘;3、第三置入盘;4、套网兜;5、限位套座;51、限位滑槽;6、拉动活杆;61、提升卡头;7、封堵组件;71、粘钩层片;72、粘毛层片;8、净化颗粒球。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置入不同水深位置的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通过套网兜4固定连接,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套座5,第一置入盘1的外侧设有用于将第三置入盘3收缩提起的拉动活杆6,拉动活杆6贯穿限位套座5且与限位套座5滑动连接,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均开设有置入槽11,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封堵置入槽11的封堵组件7,且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填充有用于河道净化的净化颗粒球8。
19.本实施方案中:净化颗粒球8为现有用于水质过滤净化的水质净化球,通过将净化颗粒球8投入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开设的置入槽11,使得净化颗粒球8位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进行分层区分,使净化颗粒球8可存于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套网兜4为尼龙材质制成,通过套网兜4的设置起到对净化颗粒球8的拦截阻隔作用,防止净化颗粒球8在使用状态下随水流影响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脱出,通过限位套座5和拉动活杆6之间的滑动配合可对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的套网兜4进行收纳折叠,方便于操作人员对在未投入水域时的拿取以及在投入时的展开使用,封堵组件7的设置用于将净化颗粒球8投入置入槽11内之后对置入槽11的封堵,防止在使用状态下从置入槽11中脱出,保证净化使用的稳定性。
20.置入槽11的内侧开设有下通槽12;下通槽12起到连通作用,在将净化颗粒球8向置入槽11内投入时,净化颗粒球8通过下通槽12的导向下落至套网兜4的内侧,方便于操作人员对净化颗粒球8进行投入。
21.封堵组件7包括粘钩层片71和粘毛层片72,粘钩层片71固定连接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的外壁,粘毛层片72与粘钩层片71粘接固定;通过粘钩层片71和粘毛层片72的相互粘钩实现对置入槽11的快速封堵,使投入套网兜4内侧的净化颗粒球8在受到粘钩层片71和粘毛层片72的封堵作用下不会从置入槽11内直接脱出。
22.第三置入盘3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卡头61,提升卡头61的外直径大于限位滑槽51的内直径;在将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的套网兜4收起时,
操作人员通过手扶第一置入盘1并将拉动活杆6上拉,由于提升卡头61的直径大于限位滑槽51的内直接不会从限位滑槽51内脱出,此时提升卡头61带动第三置入盘3连接的限位套座5实现上升依次实现折叠,方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运送,而后续到达使用点进行展开时,操作人员只需要拿持第一置入盘1连接的限位套座5上拉使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展开后,将拉动活杆6和第一置入盘1之间拧接螺栓实现固定,此时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展开后放置于河流内时可处于不同深度,从而稳定实现水质修复。
23.限位套座5开设有限位滑槽51,拉动活杆6贯穿限位滑槽51且与限位滑槽51滑动连接;限位滑槽51起到对拉动活杆6的滑动限位作用,使拉动活杆6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防止套网兜4在折叠过程中相互缠绕。
24.套网兜4为尼龙材质编制制成;尼龙材质编制成的套网兜4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韧性,防止在使用状态因河流内生物啃咬而直接出现破裂。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河流修复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将净化颗粒球8投过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开设的置入槽11,使得净化颗粒球8穿过下通槽12位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之后通过将拉动活杆6下推,使套网兜4在重力影响下实现伸展,之后通过螺栓对拉动活杆6的顶部以及第一置入盘1之间进行固定,使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实现展开,此时通过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进行分层区分,且通过套网兜4的设置起到对净化颗粒球8的拦截阻隔作用,保证净化颗粒球8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防止净化颗粒球8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的内侧脱出,使置于第一置入盘1、第二置入盘2和第三置入盘3之间的净化颗粒球8在投入河流使用时,存于不同水深位置,实现分层净化,保证河流水质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