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在应用过程中体验者可以在展示台佩戴vr眼镜观看视频资料以进行娱乐,还可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3.目前现有的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功能比较单一,如在急速运动下没有产生风流,使得体验感较差,另外,现有的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的防护栏都是固定结构的,不能根据不同体验者的身高进行调节,使得防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边侧设置有多个有序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且其中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进出口,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可上下震动的活动板,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板震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活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高度可调的防护栏,其中两个相对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雾化机构,且所述支架的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延伸架,所述延伸架上设置有角度可调的吹风机。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为八边形结构,所述立柱分布于底座的每个顶点处,且所述挡板为透明结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安装腔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安装腔的周围,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将限位板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防止体验者走出体验范围的现象发生,且当体验者不小心踢到时,不会产生疼痛。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轴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座与安装腔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与安装座上,且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凸轮,所述凸轮与活动板的底部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边侧与安装腔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转动轴带动两个凸轮转动,从而使得凸轮带动活动板上下移动,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活动板上下震动起来,使得体验者体验时更加真实,增强了体验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栏包括水平设置的栏杆,所述栏杆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高度可调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栏杆的设置,可对体验者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在升降杆的作用下,可将栏杆调节至合适
的高度,使得体验者向两侧移动时可以直接碰到栏杆,在有效防止体验者移出体验范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体验者摔倒的现象发生。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杆包括滑套,所述滑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套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滑杆的侧壁设置有竖直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锁紧螺栓的端部与限位槽内壁接触,通过设置滑杆与滑套滑动连接,并在锁紧螺栓的作用下,可快速对栏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体验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雾化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架顶端的水箱,所述水箱上通过水泵连接有水管,所述支架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水管与雾化喷头相连接,通过启动水泵,使得雾化喷头向下喷射水雾,模拟虚拟场景,使得体验者如身临其境一般,使得体验更加真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延伸架为“l”型结构,所述吹风机通过转轴与延伸架转动连接,且所述延伸架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轴部与转轴连接,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可对吹风机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吹风机对着体验者进行吹风,以适应不同场景的使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虚拟场景产生震动、水雾、吹风不同的效果,使得体验者体验时更加刺激、逼真,使得体验者体验时更加真实,增强了体验效果。
16.2、通过栏杆的设置,可对体验者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在升降杆的作用下,可将栏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使得体验者向两侧移动时可以直接碰到栏杆,在有效防止体验者移出体验范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体验者摔倒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滑杆与滑套滑动连接,并在锁紧螺栓的作用下,可快速对栏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体验者。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中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中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立柱;3、挡板;4、活动板;5、限位板;6、支架;7、水箱;8、水泵;9、水管;10、雾化喷头;11、延伸架;12、吹风机;13、防护栏;14、安装腔;15、第一电机;16、弹簧;17、第二电机;18、转动轴;19、凸轮;20、栏杆;21、滑套;22、滑杆;23、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虚拟现实场景用展示台,包括底座1,所
述底座1的上表面边侧设置有多个有序分布的立柱2,所述立柱2之间设置有挡板3,且其中两个立柱2之间设置有进出口,所述底座1为八边形结构,所述立柱2分布于底座1的每个顶点处,且所述挡板3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腔1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安装腔1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安装腔14的周围,通过限位板5的设置,将限位板5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防止体验者走出体验范围的现象发生,且当体验者不小心踢到时,不会产生疼痛;
25.所述安装腔14内设置有可上下震动的活动板4,且所述安装腔14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板4震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轴部连接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座与安装腔14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7固定座与安装座上,且所述转动轴18上套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凸轮19,所述凸轮19与活动板4的底部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边侧与安装腔14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16,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7,使得转动轴18带动两个凸轮19转动,从而使得凸轮19带动活动板4上下移动,并在弹簧16的作用下,使得活动板4上下震动起来,使得体验者体验时更加真实,增强了体验效果;
26.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活动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高度可调的防护栏13,所述防护栏13包括水平设置的栏杆20,所述栏杆2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高度可调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栏杆20的设置,可对体验者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在升降杆的作用下,可将栏杆20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使得体验者向两侧移动时可以直接碰到栏杆20,在有效防止体验者移出体验范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体验者摔倒的现象发生,所述升降杆包括滑套21,所述滑套2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杆22,所述滑套21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23,所述滑杆22的侧壁设置有竖直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锁紧螺栓23的端部与限位槽内壁接触,通过设置滑杆22与滑套21滑动连接,并在锁紧螺栓23的作用下,可快速对栏杆20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体验者;
27.其中两个相对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顶端设置有雾化机构,所述雾化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架6顶端的水箱7,所述水箱7上通过水泵8连接有水管9,所述支架6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雾化喷头10,所述水管9与雾化喷头10相连接,通过启动水泵8,使得雾化喷头10向下喷射水雾,模拟虚拟场景,使得体验者如身临其境一般,使得体验更加真实;
28.且所述支架6的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延伸架11,所述延伸架11上设置有角度可调的吹风机12,所述延伸架11为“l”型结构,所述吹风机12通过转轴与延伸架11转动连接,且所述延伸架11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轴部与转轴连接,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5,可对吹风机12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吹风机12对着体验者进行吹风,以适应不同场景的使用。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0.使用时,体验者通过进出口进入到展示台内部并站在活动板4上,开始体验时,可根据体验者所选取的体验场景对水泵8、第一电机15、吹风机12及第二电机17进行控制,使得各个功能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启动,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7,使得活动板4产生震动,使得体验者更加刺,体验感更强,通过启动水泵8,使得雾化喷头10向体验者喷射水雾,通过启动
吹风机12,对体验者进行吹风以配合虚拟环境中的场景,通过升降杆的设置,可对栏杆20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体验者向两侧移动时可以直接碰到栏杆20,在有效防止体验者移出体验范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体验者摔倒的现象发生。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