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器材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多数由不锈钢、铁、塑料、木材为材料,通过机加、焊接、注塑等生产工艺做成需要的零件,最后由几个或上百个零件拼装成康复器械,设计趋向智能化,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定时电动翻身护理床可以满足日常翻身,电动轮椅可以满足行走、站立等。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3.呼吸康复训练是指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缩唇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排痰训练等。
4.目前常用的呼吸训练器在使用时需要使用者手持或咬住管道进行吹气和呼气,长时间手持会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疲劳感,咬住管道进行吹气和呼气不够方便,会影响正常的进气和出气,这种情况影响了呼吸训练器的正常使用和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到的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体、控制面板、交流气缸、悬浮球、支板、管道,其中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水平分布的交流气缸,所述交流气缸的内表面设置悬浮球,且交流气缸与支板相背一端固定连接机体,所述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控制面板,所述机体进气口处套接管道,设有头戴组件,所述管道与机体相背一端通过插接连接有头戴组件,所述头戴组件包括有面罩、过滤组件、连接柱、气柱、束紧带和透气孔,其中面罩的两侧与束紧带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束紧带处开设水平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面罩靠后一端出气口处固定连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面罩相背一端固定连接气柱,且连接柱内表面固定连接过滤组件。
7.优选的,所述气柱插接至管道内表面处,所述连接柱和气柱与面罩相贯通。
8.优选的,所述透气孔为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面罩的两侧通过粘胶与束紧带的两侧连接。
9.优选的,所述束紧带本身具有弹性,所述气柱的外径小于管道的内径。
10.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滤柱、进出气孔和固定柱,所述滤柱靠前一端开设均匀分布的进出气孔,且滤柱靠后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柱。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内侧为中空设置,所述滤柱与面罩靠后一端出气口内表面固定连接。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头戴组件在使用者减少了患者的操作麻烦,不需要使用者一直手抚或通过咬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使用者可通过头戴组件随时进行吹气和吸气训练,不需要额外的操作,且结构简单成熟,在使用后,将其从管道从卸下即可进行清洁,头戴组件可进行反复使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过滤组件可对喷射的口水进行阻隔,使其不能直接通过头戴组件进入管道和机体内,且过滤组件处均匀分布的进出气孔,可不影响吹气和吸气的气体流通。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头戴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机体;2、控制面板;3、交流气缸;4、悬浮球;5、支板;6、管道;7、头戴组件;71、面罩;72、过滤组件;73、连接柱;74、气柱;75、束紧带;76、透气孔;721、滤柱;722、进出气孔;723、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体1、控制面板2、交流气缸3、悬浮球4、支板5、管道6,其中支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水平分布的交流气缸3,交流气缸3的内表面设置悬浮球4,且交流气缸3与支板5相背一端固定连接机体1,机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控制面板2,机体1进气口处套接管道6,设有头戴组件7,管道6与机体1相背一端通过插接连接有头戴组件7,头戴组件7包括有面罩71、过滤组件72、连接柱73、气柱74、束紧带75和透气孔76,其中面罩71的两侧与束紧带75的两侧固定连接,束紧带75处开设水平分布的透气孔76,面罩71靠后一端出气口处固定连接连接柱73,连接柱73与面罩71相背一端固定连接气柱74,且连接柱73内表面固定连接过滤组件72;
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根据图4,过滤组件72包括有滤柱721、进出气孔722和固定柱723,滤柱721靠前一端开设均匀分布的进出气孔722,且滤柱721靠后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柱723。
23.工作原理:
24.使用者将气柱74插入管道6的内表面处,直至连接柱73套接在管道6的外表面处即可,此时头戴组件7与管道6成贯通状态,而后将面罩71放置在使用者的嘴部位置处,并将束紧带75套接在使用者头部位置处,从而通过束紧带75将面罩71固定在患者嘴部位置处,此时使用者即可正常进行吸气和吹气,气体通过面罩71处的出气口进入连接柱73内,而后在
连接柱73和气柱74的导向下进入管道6内,实现气体的输送,如患者的吹气幅度较大,可适当手抚面罩71进行固定,使其紧密的贴合在嘴部,吸气时,面罩71自然的贴合在嘴部位置处,自动加固,在使用中,水平分布的透气孔76起到散热作用,减少束紧带75与头部的接触面积,降低紧贴皮肤给患者带来的闷热感,头戴组件7在使用者减少了患者的操作麻烦,不需要使用者一直手抚或通过咬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使用者可通过头戴组件7随时进行吹气和吸气训练,不需要额外的操作,且结构简单成熟,在使用后,将其从管道6从卸下即可进行清洁,头戴组件7可进行反复使用;
25.过滤组件72在使用时位于面罩71进气口内,当患者吹气时会喷射大量的口水,之前口水会直接进入管道6和机体1内,导致细菌滋生,过滤组件72可对喷射的口水进行阻隔,使其不能直接通过头戴组件7进入管道6和机体1内,且过滤组件72处均匀分布的进出气孔722,可不影响吹气和吸气的气体流通,且固定柱723内为中空设置,也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口水的进入,并保证气体的正常进出。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