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71



1.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中常掺杂着大量有机物和病原生物,易在厌氧细菌作用下产生恶臭。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化粪池等方式直接对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将生活污水中的固化物在池底分解,将上层的水化物体输送至管道流走,防止管道堵塞。化粪池中需要为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提供充足的滞留时间进行水解,因此,化粪池的容量需要匹配管路进水量。
3.现有化粪池(septic tank)埋设在地下进行分格沉淀,以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由于其结构限制,现有方式下很难对化粪池水解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检测,因此,污水处理厂常常因不确定污水成分而导致处理不充分,使得处理后水质不达标,影响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对进入排污管道前的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和检测可为污水处理厂提供生活污水处理参数,方便其根据各排污管道的进水量和进水质量动态调节处理指标,提高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处理搅拌桶,其顶端设置为进水口,进水口连接生活污水进水管以接收生活污水,所述预处理搅拌桶的底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装置,生活污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预处理搅拌桶;抽取泵,其连接预处理搅拌桶底部的排水口,抽取过滤后的生活污水,并将过滤后的生活污水泵入射流曝气器;消化池,其上方设置所述射流曝气器,其一侧壁连接至排污管道,其中,消化池的侧壁与排污管道之间还设置有微滤膜以截留消化池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微粒子及大分子有机物;检测探头,其设置在消化池的侧壁与排污管道之间,位于微滤膜的下游,采集截留后排放至排污管道中的污水的处理指标。
6.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处理搅拌桶的内部还设置有搅拌机构,其底端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底端设置在排水口的过滤装置的上方。
7.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处理搅拌桶的顶部还环绕设置有一圈预处理液喷淋孔,其在进水口向下灌入生活污水的同时向预处理搅拌桶内喷淋预处理液。
8.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处理搅拌桶底部的排水口包括:由预处理搅拌桶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排水口主体;所述排水口主体的顶部,在预处理搅拌桶的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装置;所述排水口主体的底部,在过滤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物料排出盖板,所述物料排出盖板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排水口主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排水口主体的中部,在过滤装置与物料排出盖板之间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抽取泵,抽取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生活污水。
9.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为表面具有过滤通孔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插接进入排水口主体内部;排出预处理搅拌桶内部固态物的状态下,顶部的进水口保持关闭,过滤板被抽出排水口主体,物料排出盖板翻转打开,搅拌机构保持搅拌状态,驱动预处理搅拌桶内部固态物由排水口主体的底部排出。
10.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消化池,其一侧壁内开设有导通腔,所述导通腔的外侧端部连接至排污管道,所述导通腔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微滤膜,所述导通腔的顶部设置有探测通孔,检测探头由所述探测通孔进入导通腔内部,采集微滤膜截留后排放至排污管道中的污水的处理指标。
11.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探头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其组合:ph值传感器、氮磷钾传感器、cod传感器、bod传感器。
12.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导通腔的内部还设置有水流驱动装置,驱动污水向排污管道流动。
13.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排水口主体的底部,与物料排出盖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结构,物料排出盖板翻转关闭的状态下,排水口主体的底部与物料排出盖板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连接。
14.本技术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5.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检测装置,包括,预处理搅拌桶、抽取泵、消化池和检测探头。本技术利用预处理搅拌桶过滤生活污水中的固态物,将其留置在桶内,而对生物污水中的液体物质进行曝气处理,增加其含氧量然后输送至消化池进行消化处理。消化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微滤膜截留掉消化池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微粒子及大分子有机物后输出至排污管道。由此,本技术可通过检测探头检测预处理后的污水指标,为污水处理厂提供生活污水处理参数,方便其根据各排污管道的进水量和进水质量动态调节处理指标,提高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
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预处理搅拌桶底部排水口的局部示意图。
20.图中,1表示生活污水进水管;2表示预处理搅拌桶;21表示预处理液喷淋孔;22表示搅拌机构;23表示过滤装置;24表示物料排出盖板;25表示转轴;3表示抽取泵;4表示消化池;41表示射流曝气器;42表示微滤膜;43表示水流驱动装置;5表示排污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2.本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
括在内。
23.本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生活污水检测装置本身而言,指向其内部所容纳的生活污水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24.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25.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生活污水检测装置时,由进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即为上,反之即为下,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26.本技术所提供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用于对建筑物排出的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并实时对预处理所获得的处理水进行检测,上传至污水管网终端的污水处理厂,以使得污水处理厂能够及时综合辖区内生活污水的指标变化而调整污水处理的工艺参数,提高对管网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针对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检测装置具体可设置为包括顺序连接的:
27.预处理搅拌桶2,其顶端设置为进水口,进水口连接生活污水进水管1以接收生活污水,所述预处理搅拌桶2的底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装置23,生活污水经过滤装置23过滤后通过抽取泵3排出至消化池;
28.抽取泵3,其连接预处理搅拌桶2底部的排水口,抽取过滤后的生活污水,并将过滤后的生活污水泵入射流曝气器41;
29.消化池4,其上方设置所述射流曝气器41,其一侧壁连接至排污管道5,其中,消化池4的侧壁与排污管道5之间还设置有微滤膜42以截留消化池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微粒子及大分子有机物;
30.检测探头,其设置在消化池4的侧壁与排污管道5之间,位于微滤膜42的下游,采集截留后排放至排污管道5中的污水的处理指标。
31.其中,为避免生活污水中的固态物在桶内沉淀音箱预处理过滤液排出,上述的生活污水检测装置中,还可在预处理搅拌桶2的内部进一步的设置有搅拌机构22,搅拌机构22的底端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底端设置在排水口的过滤装置23的上方。
32.在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下,所述预处理搅拌桶2的顶部还可进一步环绕设置有一圈预处理液喷淋孔21,其在进水口向下灌入生活污水的同时向预处理搅拌桶2内喷淋消毒液、氧化剂溶液等用于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液。喷淋过程以及搅拌过程能够相互配合以保证预处理液与生活污水均匀混合,提高生活污水内的含氧量,避免其在桶内搅拌过滤的过程中滋生厌氧细菌产生恶臭影响周围环境。
33.具体参照图2所示,上述预处理搅拌桶2底部的排水口具体可设置为包括:
34.由预处理搅拌桶2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排水口主体;
35.所述排水口主体的顶部,在预处理搅拌桶2的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装置23,其在过滤过程中固定在排水口内,阻挡桶内固态物,而在定期清理桶内杂质时被拆卸下,从而供桶内固态物通过排水口下端排出;
36.所述排水口主体的底部,在过滤装置23的下方设置有物料排出盖板24,所述物料排出盖板的一侧通过转轴25与排水口主体的侧壁转动连接,物料排出盖板24可按照需要,在仅抽取桶内过滤液时保持与排水口密封连接,而在需要排出桶内固态物时翻转打开供桶内固态物向下排出桶外;
37.所述排水口主体的中部,在过滤装置23与物料排出盖板24之间具体连接一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抽取泵3,抽取过滤装置23过滤后的生活污水。
38.在具体实现时,上桶中华排水口的过滤装置23可简单通过表面具有过滤通孔的过滤板实现,所述过滤板通过排水口上的插槽插接进入排水口主体内部,阻挡污水中的固态物排出。
39.由此,排出预处理搅拌桶2内部固态物的状态下,搅拌桶顶部的进水口保持关闭,过滤板被抽离出排水口主体,物料排出盖板24翻转打开,搅拌机构22保持缓慢搅拌的状态,驱动预处理搅拌桶2内部固态物由排水口主体的底部排出。而搅拌过滤的状态下,所述排水口主体的底部通过密封结构与物料排出盖板24连接,物料排出盖板24被锁止在翻转关闭的状态下,此时,排水口主体的底部由抽取泵3维持在负压状态,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液喷淋孔21喷淋消毒液、氧化剂溶液等用于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液后,在桶内被充分搅拌混匀以将其含氧量提升至预设水平后,经过过滤板阻挡污水内的固态物,而仅将污水抽吸至消化池顶部的射流曝气器41进一步进行曝气处理并在池内进行消化反应。
40.其中,所述消化池4的一侧壁内还可进一步过开设有连接市政排污管道5的导通腔。所述导通腔可设置具有一定厚度,以容纳检测探头,实时监测预处理后生活污水的生化指标供污水处理厂根据污水的具体指标进行相应工艺处理。导通腔的外侧端面直接密封连接至排污管道5,所述导通腔的内侧端面可进一步的设置有微滤膜42以进一步阻隔过滤后污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为方便安装ph值传感器、氮磷钾传感器、cod传感器、bod传感器等检测探头,所述导通腔的顶部可具体设置一探测通孔,检测探头由所述探测通孔进入导通腔内部,采集微滤膜42截留后排放至排污管道5中的污水的处理指标。检测探头与探测通孔之间可通过阀门、活塞等结构实现对排污管道的密封。
41.为进一步提高污水流速,增加单位时间内本发明装置对生活污水的检测量,上述导通腔的内部还可进一步设置有电机驱动的螺旋桨等水流驱动装置43,通过水流驱动装置进一步加速驱动污水向排污管道5流动。
4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