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的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用户系统运行正常时,冷凝水从用热设备中排出,经专用疏水装置、共网装置等专用疏水装置顺利引入闪蒸罐。根据需要可进行二次汽分离利用。分离后的冷凝水被热泵引入回水罐,经消汽蚀处理后高温冷凝水被高温水泵直接送到锅炉汽包内。
3.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汽动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一般是采用开式和闭式的两种方式回收,开式回收的水箱乏汽和闪蒸汽很大,一片白烟,浪费热能。闭式回收的闪蒸汽和乏汽容易产生汽阻,凝结水管网经常出现水锤,凝结水进入水箱受阻,这是普遍存在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泵体,所述回收泵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回收泵体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泵盖,所述泵盖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泵盖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乏气管,两个所述回收泵体顶端的上方设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顶端固定连通有乏汽冷却器,所述乏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乏汽管,所述乏汽管的另一端与集水箱和乏汽冷却器之间固定连通。
6.优选的,所述乏汽冷却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铜管,所述乏汽冷却器侧面的下方固定连通有循环冷却水出口,所述乏汽冷却器侧面的上方固定连通有循环冷却水进口,所述乏汽冷却器的顶端固定连通有乏汽口。
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右端固定连通有驱动介质进口,所述驱动介质进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球阀,位于右侧所述进气管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球阀。
8.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立柱且立柱的左右两端开设有分支管与两个回收泵体之间连通,所述回收泵体后方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位于分支管外侧面的进口止回阀且分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三球阀。
9.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液位计,所述集水箱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凝液进口,所述集水箱的右上方固定连通有溢流口。
10.优选的,所述回收泵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联动机构,两个所述回收泵体的正面均固定连通有排水管,且两个排水管的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出口止回阀,并相互连通并排水管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凝液出口。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有乏汽冷却器,把凝液在集水箱里扩容产生的闪蒸汽和高压动力乏汽,引入乏汽冷却器,冷却器内有铜盘管,外接常温的冷却循环水,对闪蒸汽和动力乏汽进行热交换降温,使闪蒸汽和动力乏汽变成凝结水回到集水箱,消除闪蒸汽,降低凝结水回收管线背压,使节能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在开式和闭式的工作条件下都能满足工况条件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满足各种工况需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乏汽冷却器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17.图中:1、回收泵体;2、泵盖;3、进气管;4、乏气管;5、集水箱;6、乏汽冷却器;7、冷却铜管;8、循环冷却水出口;9、循环冷却水进口;10、乏汽口;11、乏汽管;12、第一过滤器;13、第一球阀;14、驱动介质进口;15、第二球阀;16、第二过滤器;17、第三球阀;18、液位计;19、凝液进口;20、溢流口;21、机械联动机构;22、进口止回阀;23、出口止回阀;24、凝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泵体1,回收泵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回收泵体1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泵盖2,泵盖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3,泵盖2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乏气管4,两个回收泵体1顶端的上方设有集水箱5,集水箱5的顶端固定连通有乏汽冷却器6,乏气管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乏汽管11,乏汽管11的另一端与集水箱5和乏汽冷却器6之间固定连通,乏汽冷却器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铜管7,乏汽冷却器6侧面的下方固定连通有循环冷却水出口8,乏汽冷却器6侧面的上方固定连通有循环冷却水进口9,乏汽冷却器6的顶端固定连通有乏汽口10,进气管3的右端固定连通有第一过滤器12,第一过滤器12的右端固定连通有驱动介质进口14,驱动介质进口1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球阀13,位于右侧进气管3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球阀15,当蒸汽凝结水经凝液进口19进入集水箱5,凝液在集水箱5里扩容成高温凝结水和闪蒸汽,凝结水流经集水箱5立柱、第一球阀13、第一过滤器12、进口止回阀22进入回收泵体1内,当凝结水液位上升,浮球上升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打开动力源开关,同时关闭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迅速流入回收泵体1内,回收泵体1内工作压力增大,高压凝结水经出口止回阀23方向进入凝液出口24送往回收管网。
20.如图2所示,集水箱5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立柱且立柱的左右两端开设有分支管与两
个回收泵体1之间连通,回收泵体1后方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位于分支管外侧面的进口止回阀22且分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过滤器16和第三球阀17,集水箱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液位计18,集水箱5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凝液进口19,集水箱5的右上方固定连通有溢流口20,回收泵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联动机构21,两个回收泵体1的正面均固定连通有排水管,且两个排水管的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出口止回阀23,并相互连通并排水管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凝液出口24,当回收泵体1内凝结水液位下降,浮球随液位下降,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下行,关闭动力源开关,同时打开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停止进入,回收泵体1的余留乏汽经乏汽管11排入集水箱5,集水箱5内的乏汽和闪蒸汽上升进入乏汽冷却器6内,低温循环水经循环冷却水进口9,由冷却铜管7与闪蒸汽热交换降温,闪蒸汽降温变成凝结水回到集水箱5内,和高温凝结水汇合,凝结水又继续流进回收泵体1内,当凝结水液位上升,浮球上升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打开动力源开关,同时关闭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迅速流入回收泵体1内,完成循环工作。
21.工作原理:该自动循环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在使用时,当蒸汽凝结水经凝液进口19进入集水箱5,凝液在集水箱5里扩容成高温凝结水和闪蒸汽,凝结水流经集水箱5立柱、第一球阀13、第一过滤器12、进口止回阀22进入回收泵体1内,当凝结水液位上升,浮球上升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打开动力源开关,同时关闭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迅速流入回收泵体1内,回收泵体1内工作压力增大,高压凝结水经出口止回阀23方向进入凝液出口24送往回收管网,当回收泵体1内凝结水液位下降,浮球随液位下降,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下行,关闭动力源开关,同时打开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停止进入,回收泵体1的余留乏汽经乏汽管11排入集水箱5,集水箱5内的乏汽和闪蒸汽上升进入乏汽冷却器6内,低温循环水经循环冷却水进口9,由冷却铜管7与闪蒸汽热交换降温,闪蒸汽降温变成凝结水回到集水箱5内,和高温凝结水汇合,凝结水又继续流进回收泵体1内,当凝结水液位上升,浮球上升带动机械联动机构21,打开动力源开关,同时关闭乏汽开关,高压动力蒸汽迅速流入回收泵体1内,重新开始行程,完成自动循环。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