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2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电线的使用、排布、安装是整个电力施工最主要的部分,常见的电线的安装,都是通过将电线从一端拉伸到连接点的另一端,后根据所需长度进行固定、截取、安装等。
3.根据专利号cn202010713339.1,公开了一种电力用收线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线辊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收线调节组件,所述收线调节组件包括滑块、安装板、滚筒和固定板,两个滑块设置在底座上且均开设有线孔,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块上方,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在安装板下端,所述固定板包括套杆、套筒和连接弹簧,套筒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套杆活动套设在套筒内且与套筒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滚筒转动安装在两个套杆之间。
4.在电线的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是使用的电线长度过长,截取后一部分会保留下来,后通过人工将其收集、保留、缠绕于绕线盘用于再次使用,在人工收集过长中,因电线本身过长或过重导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要多次用多个绕线盘对不同规格的电线进行整理,人工缠绕或通过一些简单的搅轮缠绕过程中,因缠绕点位于一处,会导致缠绕的轮盘中间高两端低,不仅缠绕不紧密,且对电线本身也会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通过其上设置的齿轮传动组件以及曲柄连杆组件,转动动力把手就能同时驱动绕线盘旋转绕线和曲柄连杆组件带动穿线筒对电线进行从左到右往复均匀缠绕,且装置一侧设置的弹性锁止件能够使绕线盘可进行拆卸更换,极大减轻了工人的劳作负担,对电线的缠绕也保证了其均匀、美观。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包括基座和活动拆装于基座上的绕线盘,所述基座上转动安装有穿线筒,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组件以及曲柄连杆组件,所述曲柄连杆组件用于驱使穿线筒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绕线盘轴向转动以及曲柄连杆组件驱动。
7.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一转动设置于基座上的传动杆,所述基座相对传动杆一侧的外壁活动安装有配合杆,所述绕线盘的一端插接于所述传动杆上、另一端通过配合杆进行销固。
8.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盘、第二齿盘、第一转轴、第三齿盘、第一偏齿轮、第二偏齿轮、第一套管、第一轴杆、第三偏齿轮、第四偏齿轮、第二轴杆、第二套管、第五偏齿轮、第六偏齿轮、第三轴杆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二齿盘固定安装于传动杆上,所述第一齿盘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一侧的外壁,且与第二齿盘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盘一侧
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动力把手,所述第三齿盘通过第一转轴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上,且与第二齿盘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偏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偏齿轮、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偏齿轮,所述第二偏齿轮与第一偏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轴杆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偏齿轮、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五偏齿轮,所述第二轴杆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第四偏齿轮与第三偏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六偏齿轮、另一端与曲柄连杆组件相装配,所述第三轴杆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三套管固定设置于基座之间,所述第六偏齿轮与第五偏齿轮齿轮啮合。
9.作为优选,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偏心轮、第一连杆、转向台和第二连杆,所述偏心轮固定安装于第三轴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轴向转动设置于偏心轮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轴接,所述第二连杆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向台,所述转向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穿线筒。
10.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弹性锁止件,所述弹性锁止件包括套壳、弹簧和推杆,所述套壳固定安装于基座上,所述弹簧活动设置于套壳内,所述弹簧抵推推杆以挡固配合杆使其限制于基座内。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绕线盘卡销于传动杆和配合杆之间,并通过弹性锁止件对配合杆进行限位,同时转动第一齿盘一侧的外壁上的动力把手,来驱动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啮合传动,使绕线盘进行旋转绕线,且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二齿盘与第三齿盘啮合,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偏齿轮与第一轴杆一端的第二偏齿轮啮合传动,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之间各通过偏齿轮啮合传动,第三轴杆的转动驱动曲柄连杆组件上的偏心轮旋转,偏心轮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一端的转向台沿绕线盘左右往复摇摆,以使转向台上的穿线筒带动电线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缠绕于绕线盘上,弹性锁止件上的推杆向上提拉,以使配合杆拉伸出基座,从而对绕线盘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柄连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锁止件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盘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基座;2、齿轮传动组件;3、曲柄连杆组件;4、弹性锁止件;5、配合杆;6、穿线筒;7、动力把手;8、传动杆;9、绕线盘;31、偏心轮;32、第一连杆;33、转向台;34、第二连杆;41、套壳;42、弹簧;43、推杆;201、第一齿盘;202、第二齿盘;203、第一转轴;204、第三齿盘;205、第一偏齿轮;206、第二偏齿轮;207、第一套管;208、第一轴杆;209、第三偏齿轮;210、第四偏
齿轮;211、第二轴杆;212、第二套管;213、第五偏齿轮;214、第六偏齿轮;215、第三轴杆;216、第三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0.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力用便于使用的收线装置,包括基座1和活动拆装于基座1上的绕线盘9,基座1上转动安装有穿线筒6,基座1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组件2以及曲柄连杆组件3,曲柄连杆组件3用于驱使穿线筒6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齿轮传动组件2用于同时驱动绕线盘9轴向转动以及曲柄连杆组件3驱动。通过将绕线盘9卡销于传动杆8和配合杆5之间,并通过弹性锁止件4对配合杆5进行限位,同时转动第一齿盘201一侧的外壁上的动力把手7,来驱动第一齿盘201和第二齿盘202啮合传动,使绕线盘9进行旋转绕线,且第一转轴203一端的第二齿盘202与第三齿盘204啮合,第一转轴203上的第一偏齿轮205与第一轴杆208一端的第二偏齿轮206啮合传动,第一轴杆208、第二轴杆211和第三轴杆215之间各通过偏齿轮啮合传动,第三轴杆215的转动驱动曲柄连杆组件3上的偏心轮31旋转,偏心轮31驱动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4,第二连杆34一端的转向台33沿绕线盘9左右往复摇摆,以使转向台33上的穿线筒6带动电线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缠绕于绕线盘9上,弹性锁止件4上的推杆43向上提拉,以使配合杆5拉伸出基座1,从而对绕线盘9进行更换。
21.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齿轮传动组件2包括一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传动杆8,基座1相对传动杆8一侧的外壁活动安装有配合杆5,配合杆5位于基座1内侧设置有卡盘,卡盘限制配合杆5位于基座1上,绕线盘9的一端插接于传动杆8上、另一端通过配合杆5进行销固,齿轮传动组件2驱动传动杆8带动绕线盘9进行旋转绕线,配合杆5向基座1外拉动,以使绕线盘9可从基座1上拆卸更换。
22.再者齿轮传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齿盘201、第二齿盘202、第一转轴203、第三齿盘204、第一偏齿轮205、第二偏齿轮206、第一套管207、第一轴杆208、第三偏齿轮209、第四偏齿轮210、第二轴杆211、第二套管212、第五偏齿轮213、第六偏齿轮214、第三轴杆215和第三套管216,第二齿盘202固定安装于传动杆8上,第一齿盘201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1一侧的外壁,且与第二齿盘202齿轮啮合,第一齿盘201一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动力把手7,第一齿盘201与第二齿盘202的齿轮传动比,使的通过转动一圈把手,可使绕线盘9转动多圈,第三齿盘204通过第一转轴203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且与第二齿盘202齿轮啮合,第一偏齿轮205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203上,第一轴杆20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偏齿轮20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偏齿轮209,第二偏齿轮206与第一偏齿轮205相啮合,第一轴杆208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一套管207内,第一套管207固定安装于基座1上,第二轴杆2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偏齿轮210、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五偏齿轮213,第二轴杆211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二套管212内,第二套管212固定安装于基座1上,第四偏齿轮210与第三偏齿轮209相啮合,第三轴杆2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六偏齿轮214、另一端与曲柄连杆组件3相装配,第三轴杆215轴向转动设置于第三套管216内,第三套管216固定设置于基座1之间,第六偏齿轮214与第五偏齿轮213齿轮啮合,通过摇转第一齿盘201上的动力把手7,使第一齿盘201带动第二齿盘
202啮合传动,同时第二齿盘202驱动绕线盘9旋转绕线,第二齿盘202再与第三齿盘204啮合传动,第三齿盘204同轴上的第一偏齿轮205驱动第一轴杆208。第一轴杆208、第二轴杆211和第三轴杆215之间彼此齿轮啮合传动,第三轴杆215的转动驱动曲柄连杆组件3。
23.进一步的,曲柄连杆组件3包括偏心轮31、第一连杆32、转向台33和第二连杆34,偏心轮31固定安装于第三轴杆215上,第一连杆32的一端轴向转动设置于偏心轮31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4相轴接,第二连杆34靠近第一连杆32的一端轴向转动设置于基座1顶端的长板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向台33,转向台3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穿线筒6,通过偏心轮31的旋转,带动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4做定向往复摇摆,以使第二连杆34一端的转向台33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穿线筒6内的电线左右往复均匀的缠绕于绕线盘9上。
24.更进一步的,基座1上安装有弹性锁止件4,弹性锁止件4位于配合杆5的上方,弹性锁止件4包括套壳41、弹簧42和推杆43,套壳41固定安装于基座1上,弹簧42活动设置于套壳41内,弹簧42抵推推杆43以挡固配合杆5使其限制于基座1内,当需要对绕线盘9进行更换时,通过向上提拉推杆43,使配合杆5解除限制,将配合杆5向外提拉使绕线盘9可拆卸、更换。
25.工作原理:对电线进行缠绕时,通过将绕线盘9卡销于传动杆8和配合杆5之间,并通过弹性锁止件4对配合杆5进行限位,同时转动第一齿盘201一侧的外壁上的动力把手7,来驱动第一齿盘201和第二齿盘202啮合传动,使绕线盘9进行旋转绕线,且第一转轴203一端的第二齿盘202与第三齿盘204啮合,第一转轴203上的第一偏齿轮205与第一轴杆208一端的第二偏齿轮206啮合传动,第一轴杆208、第二轴杆211和第三轴杆215之间各通过偏齿轮啮合传动,第三轴杆215的转动驱动曲柄连杆组件3上的偏心轮31旋转,偏心轮31驱动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4摇摆,第二连杆34一端的转向台33沿绕线盘9左右往复摇摆,以使转向台33上的穿线筒6带动电线沿扇形路径保持往复摆动缠绕于绕线盘9上,弹性锁止件4上的推杆43向上提拉,以使配合杆5轴向移动,使绕线盘9可进行更换。
2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