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
背景技术:
2.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不便于对叉车上的货物进行防护,使得货物容易出现偏移以及掉落的情况,容易损坏货物。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解决了不便于对叉车上的货物进行防护,使得货物容易出现偏移以及掉落的情况,容易损坏货物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包括叉车本体,所述叉车本体的左侧面与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卡接有两个第一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与第一支撑块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侧面与第一伞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7.所述第一伞齿的下表面与第二伞齿的右侧面啮合,所述第二伞齿内卡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轴承板,两个所述支撑轴承板的相对面与同一个液压杆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三伞齿。
8.所述第三伞齿的右侧面与第四伞齿的下表面啮合,所述第四伞齿内卡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与橡胶防护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右侧面与叉车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内设置有第二调节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轴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承套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设置有第二支撑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侧面与第一调节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置为环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左侧面与下侧支撑轴承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通过同一个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通过设置伺服电机、第一转轴、传动装置、第一伞齿、第二伞齿、伸缩杆、液压杆、第三伞齿、第四伞齿、第二转轴和橡胶防护板,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前侧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使得前侧第一转轴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后侧第一转轴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反向转动,同时第一调节板通过支撑轴承板对伸缩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伞齿进行转动,第二伞齿可以在啮合作用下沿着第一伞齿的圆心进行转动,能够对两个伸缩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两个伸缩杆分别向前后两侧进行偏移,同时伸缩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伞齿沿着的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对橡胶防护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两个橡胶防护板对叉车本体的前后两侧面进行防护,避免货物出现偏移以及掉落的情况,从而避免货物出现损坏的情况。
18.2、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和第二支撑轴承,当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时,使得第二调节板通过第一调节板对第二调节板的长度进行调整,能够对伸缩杆、第三伞齿、第四伞齿、第二转轴和橡胶防护板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了橡胶防护板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9.3、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通过设置伸缩杆、液压杆和橡胶防护板,启动液压杆,使得液压杆能够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对两个橡胶防护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装卸,避免在装卸过程中出现偏移导致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伞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叉车本体、2伺服电机、3固定板、4第一支撑轴承、5 第一转轴、6传动装置、7第一伞齿、8第二伞齿、9伸缩杆、10支撑轴承板、11液压杆、12第三伞齿、13第四伞齿、14第二转轴、15 橡胶防护板、16第一调节板、17第二调节板、18第二支撑轴承、19 第一支撑块、20滑槽、21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装卸用叉车,包括叉车本体1,叉车本体1的左侧面与固定板3 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板3,能够对第一支撑轴承4进行支撑,固定板3内卡接有两个第一支撑轴承4,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轴承4,能够对第一转轴5的转动提供一个支撑点,从而保证了第一转轴5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支撑轴承4内套接有第一转轴5,通过设置第一转轴5,能够对第一伞齿7的转动进行支撑以及转动,固定板3的左侧面与第一支撑块21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21 的左侧面与第一伞齿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27.第一伞齿7的下表面与第二伞齿8的右侧面啮合,通过设置第一伞齿7和第二伞齿
8,能够带动伸缩杆9随着第二伞齿8进行转动并沿着第一伞齿7的圆心进行移动,进而对两个伸缩杆9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二伞齿8内卡接有伸缩杆9,伸缩杆9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轴承板10,通过设置伸缩杆9和支撑轴承板10,能够对液压杆11 进行支撑,避免液压杆11出现掉落的情况,两个支撑轴承板10的相对面与同一个液压杆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液压杆11,能够对伸缩杆9的长度进调节,从而对两个橡胶防护板1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装卸,伸缩杆9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三伞齿12。
28.第三伞齿12的右侧面与第四伞齿13的下表面啮合,通过设置第三伞齿12和第四伞齿13,能够带动第二转轴14和橡胶防护板15进行转动,第四伞齿13内卡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左端与橡胶防护板1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转轴14,能够对第二转轴14进行支撑,避免第二转轴14出现掉落的情况。
29.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轴5的右端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的右侧面与叉车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调节板16,第一调节板 16内设置有第二调节板17,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 17,能够通过伸缩杆9对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1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避免伸缩杆9出现无法调节的情况,第二调节板17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轴承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轴承18套接在第二转轴14的外表面,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轴承18,能够对第二转轴 14的转动提供一个支撑点,从而保证了第二转轴14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0.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固定板3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20,通过设置滑槽20,能够对第二支撑块19建立轨迹,两个滑槽20内均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9,第二支撑块19的左侧面与第一调节板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19,能够对第一调节板16的移动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了第一调节板16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滑槽20设置为环形,第一调节板16的左侧面与下侧支撑轴承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板16和支撑轴承板 10,能够对伸缩杆9的移动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伸缩杆9出现掉落的情况,两个第一转轴5通过同一个传动装置6传动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2.s1、使用时,伺服电机2带动前侧第一转轴5进行转动,使得前侧第一转轴5通过传动装置6带动后侧第一转轴5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17反向转动,同时第一调节板16通过支撑轴承板10对伸缩杆9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9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伞齿8进行转动;
33.s2、第二伞齿8可以在啮合作用下沿着第一伞齿7的圆心进行转动,能够对两个伸缩杆9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两个伸缩杆9分别向前后两侧进行偏移,同时伸缩杆9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伞齿12沿着13的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对橡胶防护板15的位置进行调整;
34.s3、使得两个橡胶防护板15对叉车本体1的前后两侧面进行防护,然后通过叉车本体1将货物进行装卸,使得叉车本体1在装卸过程时,启动液压杆11,使得液压杆11对伸缩杆9、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17之间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对两个橡胶防护板1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便对不同尺寸的货物两侧面进行防护。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