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98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线钢材料性能测试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


背景技术:

2.试验机是材料生产行业和各级质检部门对材料性能检测最常用且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用来检测各种材料及其制品在各种环境和模拟状态下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结构抗振强度以及材料与构件内外表面缺陷,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交通运输、冶金建筑、汽车、宇航与造船、新型材料、医疗卫生以及国防科技、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3.现有技术中,在对管线钢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时,通常采用涨环试验机,其工作方式是在涨环试验机上通入高压液压油使得试件外胀拉伸,并通过箍在管环径向外表面的链式引伸计测定其伸长量,再由计算机实时绘制相应的实验曲线,提供更符合实际应用状态的试验手段。因管环试样需要通入高压油进行试验,因此密封无泄漏是该试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若有渗漏、滴漏等现象,将造成压力不稳定,从而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而现有的涨环试验机中通入高压油的密封圈和装置间的连接密封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工作进程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密封圈对高压油的密封效果欠佳而影响检测效果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提升注入装置内高压油和密封圈间密封效果、提升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和保证试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包括试验机本体,所述的试验机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试验主机和安全防护系统,所述的试验主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支架、工作台、模具和加压装置,所述的模具包括上模块、内模块和下模块,所述的上模块设置在加压装置的下端,所述的内模块设置在下模块的上端,并用定位轴进行限位,两个所述的定位轴关于内模块几何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内模块和下模块的连接处,所述的内模块外周设置有限位槽,两个所述的限位槽对称设置在内模块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内模块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呈e型设计,所述的下模块和内模块均开设有导油管路,且与密封圈相贯通,两条所述的导油管路对称设置在下模块和内模块内的两侧,所述的内模块的导油管路端部设置有输油嘴,所述的模具上设置有试件,所述的试件套设在密封圈外周,所述的下模块前端还设置有进油嘴且与导油管路相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呈方形框架状设计,所述的加压装置包括安放台、液压泵和限位杆,四个所述的限位杆对称设置在模具的周边,且其下端贯穿工作台,所述的安放台设置在限位杆的上端,所述的液压泵设置在安放台内,且其下端与上模块进行法兰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防护系统设置在支架内,所述的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端设置有安装座,四个所述的安装座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上端的两侧,所述的支撑板外周设置有呈矩形设计的保护罩。
8.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罩由四块防护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支架的四周内均设置有防护网,位于所述的支架内两侧的防护网上开设有矩形通槽,并与安装座相适配。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通过设置的密封圈,密封圈的上下两端能够与内模块的限位槽进行有效适配并牢固卡接,有效防止高压油发生泄漏,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压力稳定,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设置的保护罩,能够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便捷实现对工件试验区的封锁与否,以提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升降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16.以上各图中,1、试验机本体;2、支架;3、工作台;4、模具;41、上模块;42、内模块;43、下模块;44、定位轴;421、限位槽;5、加压装置;51、安放台;52、液压泵;53、限位杆;6、密封圈;7、导油管路; 71、输油嘴;72、进油嘴;8、试件;9、升降装置;10、支撑板;11、安装座;12、保护罩;13、防护网;13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涨环试验机,包括试验机本体1,试验机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试验主机和安全防护系统,试验主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支架2、工作台3、模具4和加压装置5,模具4包括上模块41、内模块42和下模块43,上模块41设置在加压装置5的下端,内模块42设置在下模块43的上端,并用定位轴44进行限位,两个定位轴44关于内模块42几何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内模块42和下模块 43的连接处,内模块42外周设置有限位槽421,两个限位槽421对称设置在内模块42的上下
两端,内模块42外周套设有密封圈6,密封圈6呈e型设计,上述过程中:将清洗擦拭干净的密封圈6,放在内模块42上,然后将管环试样套放在径向密封圈6的外面,并在两者的间隙处均匀地涂上润滑油(用试验用液压油即可),以便较容易地将密封圈6套入,待密封圈6移动到输油嘴71 处时,由操作人员翻动密封圈6下端的凸起,使其将输油嘴71套在密封圈6 的腔体内,此操作在出厂前已经设定完成,不需要使用人员进行安装,为进一步提升密封圈6与试件8间的连接效果,可以在密封圈6和试件8之间套设上一个密封环(图中未示出),对密封圈6进行进一步的固定,进而保证密封圈 6和内模块42间的密封效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当密封圈6在缓慢下落时,其两端的凸起部分会被内模块42外表面上的限位槽421卡住,这时控制液压泵52伸长,这样就能将密封圈6和试件8缓慢下压,以等待后续试验的进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试件8外周安装有涨环试样专用铰链式引伸计,以方便完成对涨伸数据的测量与导出,以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为了提升装置的实用性,并适配不同的试件尺寸,由使用人员更换不同尺寸的试验模具即可;下模块43和内模块42均开设有导油管路7,且与密封圈6相贯通,两条导油管路7对称设置在下模块43和内模块42内的两侧,内模块42的导油管路 7端部设置有输油嘴71,模具4上设置有试件8,试件8套设在密封圈6外周,下模块43前端还设置有进油嘴72且与导油管路7相连接,上述过程中:待试件8安装完成后,控制外部上液压油装置通过进油嘴72向装置内注入高压油,高压油通过导油管路7输送,最终注入密封圈6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高压油输送至密封圈6腔体内之前,必须将其内部空气排放干净,避免因气压过大而发生意外,待高压油注入密封圈6后,试件8发生涨伸,再由专用的引伸计将数据导出,继而完成对试件8力学性能的检验工作;通过设置的密封圈 6,密封圈6的上下两端能够与内模块42的限位槽421进行有效适配并牢固卡接,有效防止高压油发生泄漏,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压力稳定,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有效保障。
20.为了提升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支架2呈方形框架状设计,为了实现对内模块42进行加压,以确保高压油的压力不泄漏,加压装置5包括安放台51、液压泵52和限位杆53,四个限位杆53对称设置在模具4的周边,且其下端贯穿工作台3,安放台51设置在限位杆53的上端,液压泵52设置在安放台51 内,且其下端与上模块41进行法兰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泵52对上模块 41进行施压,以实现对试件8、内模块42和密封圈6的压动,从而有效避免高压油使得工件外张拉伸时,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产生泄露,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1.为了便于实现对保护罩12所处不同高度的自由调节,以保证试验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系统设置在支架2内,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升降装置9,升降装置9上端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1,四个安装座11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0上端的两侧,支撑板10外周设置有呈矩形设计的保护罩12,上述过程中:保护罩12在升降装置9的带动下能够实现高度的自由调节,进而实现对工件试验区域进行封锁,以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提升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实验结束时,带动保护罩12下落,就能便于操作人员将试件8取下,为后续的试验提供便利条件。
22.为了进一步提升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保护罩12由四块防护钢板焊接而成,装置强度较高且具有较高的防护作用,避免工件断裂发生飞溅而带来意外,防止操作人员遭受误伤,支架2的四周内均设置有防护网13,其目的是避免升降装置9遭受到杂质、灰尘等的污染而产生损坏,保证保护罩12升降的顺利进行,位于支架2内两侧的防护网13上开设有矩形通槽131,并与安装座 11相适配,通槽131为安装座11的升降提供有效条件,防止其
发生碰撞,同时保证保护罩12的顺利升降,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