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箱。


背景技术:

2.为降低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粉尘对人体的伤害,降低污染,吸尘技术在日常生活及工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小口径龙卷风集尘桶多采用水平放置的方式,在过滤时会减弱气流的流速,产生了不完整的循环效应,从而使过滤能力降低,而龙卷风集尘桶的过滤粒径又比较大,只适合在大型集尘器上使用,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小型的吸尘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吸尘箱,经过竖直设置的龙卷风吸尘装置和过滤网先后过滤掉大颗粒粉尘和小颗粒粉尘,达到pm2.5零排放,提高过滤能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吸尘箱,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竖直设有一隔板将其分为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6.所述第一空间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下方的空间安装有竖直布置的龙卷风吸尘装置,该龙卷风吸尘装置下方设有第一储尘盒,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与龙卷风吸尘装置连接,该龙卷风吸尘装置还与风机连通以吸入龙卷风吸尘装置排出的空气;所述第二空间侧面设有过滤网,底面设有第二储尘盒;所述风机通过均流罩与第二空间连通。
7.采用以上结构,带粉尘的空气从进风口吸入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大颗粒粉尘落至第一储尘盒内,小颗粒粉尘通过风机吸入并排出到第二空间内,再由过滤网过滤后排出洁净空气,小颗粒粉尘落至第二储尘盒内。
8.作为优选,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所述风机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空间内,且该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一连通龙卷风吸尘装置和风机的密闭空间。
9.作为优选,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包括圆风筒、螺旋风筒、集尘筒和排气筒,所述圆风筒水平设置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螺旋风筒设置有多个,并均等分布在所述圆风筒的两侧,每个螺旋风筒连接一个集尘筒。
10.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筒与集尘筒同轴线竖直设置,且排气筒设置在集尘筒内部并上端延伸至集尘筒外部。
11.作为优选,所述集尘筒为锥形,其上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风筒螺旋盘在所述排气筒外壁,且带粉尘的空气沿着螺旋风筒进入集尘筒,空气沿着集尘筒的锥形内壁螺旋向下流动。
12.作为优选,所述螺旋风筒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圆风筒连接;所述集尘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风机采用直流无刷马达。
14.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采用覆膜板式过滤网。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储尘盒与所述第二储尘盒均采用抽屉式储尘盒,且所述第一储尘盒和所述第二储尘盒均与所述机箱抽拉式连接。
16.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吸尘箱结构紧凑,过滤效率高,便于维护,使用成本低,采用竖直放置的龙卷风吸尘装置最大效能能够过滤0.01mm以上的粉尘,经过龙卷风吸尘装置后再通过过滤网,能够过滤0.0005mm的细尘,从而达到pm2.5零排放,过滤能力与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2.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龙卷风吸尘装置的立体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龙卷风吸尘装置的俯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7.1、机箱;101、进风口;2、风机;3、支撑板;4、均流罩;5、龙卷风吸尘装置;501、圆风筒;502、排气筒;503、螺旋风筒;504、集尘筒;505、连接头;6、安装板;7、第一储尘盒;8、第二储尘盒;9、隔板;10、第一空间;11、第二空间;1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9.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箱,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竖直设有一隔板9将其分为相邻的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空间10和第二空间11。所述第一空间10内安装有风机2。所述风机2下方的空间安装有竖直布置的龙卷风吸尘装置5,该龙卷风吸尘装置5还与风机2连接,该龙卷风吸尘装置5下方设有第一储尘盒7,经过龙卷风吸尘装置5的过滤,大颗粒粉尘落在第一储尘盒7内。所述机箱1上设有进风口101与龙卷风吸尘装置5连接;所述第二空间10侧面设有过滤网12,底面设有第一储尘盒7;所述风机2通过均流罩4与第二空间11连通,经过龙卷风吸尘装置5过滤掉大颗粒粉尘,其排出的粉尘空气再通过风机
2吸入并吹向过滤网12过滤掉小颗粒粉尘,最后排出洁净空气。所述过滤网12采用覆膜板式过滤网,即设有一层无纺布的过滤网。
30.采用以上结构,带粉尘的空气从进风口101吸入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5,大颗粒粉尘落至第一储尘盒7内,小颗粒粉尘通过风机2吹至第二空间11内由过滤网过滤后排出洁净空气。采用竖直式的龙卷风吸尘装置5最大效能能够过滤0.01mm以上的粉尘,经过龙卷风吸尘装置5后再通过过滤网,能够过滤0.0005mm的细尘,从而达到pm2.5零排放,过滤能力与效率大幅提高。
31.作为本案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机2采用直流无刷马达,所述风机2通过支撑板3固定安装在第一空间10内,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5通过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10,且该安装板6与支撑板3之间形成一连通龙卷风吸尘装置和风机的密闭空间,龙卷风吸尘装置5排出的空气进入该密闭空间,风机则会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并排放到第二空间11。如图7或图8所示,所述龙卷风吸尘装置5包括圆风筒501、螺旋风筒503、集尘筒504和排气筒502,所述圆风筒501水平设置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与所述进风口101连接,即带有粉尘的空气经过进风口101进入圆风筒501内。所述螺旋风筒503设置有多个,并均等分布在所述圆风筒501的两侧,优选的,圆风筒501的两侧分别设有4个或5个螺旋风筒503。每个螺旋风筒503连接一个集尘筒504;所述排气筒502与集尘筒504同轴线竖直设置,且排气筒502设置在集尘筒504内部并上端延伸至集尘筒504外部。
32.所述集尘筒504为锥形,其上部与安装板6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风筒503螺旋盘在所述排气筒502外壁,且带粉尘的空气沿着螺旋风筒503进入集尘筒504,空气沿着集尘筒504的锥形内壁螺旋向下流动,形成外涡旋和内涡旋,大颗粒粉尘落至第一储尘盒7内,然后带有小颗粒粉尘气体通过排气筒502向上排出,再经过风机2吸入并排放至第二空间11,均流罩4能够保证气流的均匀性,过滤网12过滤小颗粒粉尘后排出洁净的空气。
3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风筒503一端通过连接头505与所述圆风筒501连接;所述集尘筒504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板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采用螺钉。所述第一储尘盒7与所述第二储尘盒8均采用抽屉式储尘盒,这两个储尘盒与所述机箱1抽拉式连接,便于清理粉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