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6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染复合物的转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2.磷酸钙沉淀转染法虽是最为常用的瞬时转染方法之一,且广泛应用于慢病毒等载体的包装体系中,但是因其配制条件苛刻,转染复合物稳定性差,但该方法所应用的生产工艺稳健性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磷酸钙质粒转染但复合物配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手动方式的技术不足,以及因手动方式配制的磷酸钙质粒转染复合物批次稳定性差,污染风险高等工艺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能够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将放置转染所需缓冲液的储液瓶或储液袋、缓冲瓶或缓冲袋与第一蠕动泵泵管焊接,第一蠕动泵与磁力搅拌设备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连接,设定合适的泵速和磁力搅拌的转速,配制得到转染复合物,通过浊度分析仪在线检测转染复合物的浊度,达到合适的浊度范围时,再通过第三蠕动泵将转染复合物转移容器,通过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转移装置具有密闭性的特点,通过设定固定参数,可获得无菌均质的磷酸钙质粒转染复合物,并有效提高该转染复合物所应用的产品生产工艺稳健性,且因本技术方案可放大性比手动混合方式好,因此本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对应产品的放大生产,获得稳定高产的产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导致的缺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包含磁力搅拌设备、浊度分析仪、粒度仪、储液组件;
6.所述磁力搅拌设备的内部设有搅拌袋,所述储液组件包含储液瓶或储液袋、缓冲瓶或缓冲袋、安装于所述储液瓶或储液袋顶部的储液瓶盖、安装于所述缓冲瓶或缓冲袋顶部的缓冲瓶盖,所述储液瓶或储液袋上的所述储液瓶盖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第一蠕动泵,所述缓冲瓶或缓冲袋上的所述缓冲瓶盖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搅拌袋,所述浊度分析仪、所述粒度仪分别通过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并联后连接于所述搅拌袋,所述搅拌袋通过第六管路连接于容器,所述第四管路上安装有第二蠕动泵,所述第六管路上安装有第三蠕动泵;
7.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六管路上均安装有无菌接管机,所述储液瓶盖、所述缓冲瓶盖上还安装有连接管;
8.所述储液瓶或储液袋用于储存氯化钙溶液与转染所需的质粒,通过具有所述无菌焊接机的所述第一管路进行液体转移,所述缓冲瓶或缓冲袋用于储存转染所需的磷酸盐缓冲液,通过具有所述无菌焊接机的所述第二管路进行液体转移,所述第一蠕动泵用于转移转染用的氯化钙溶液、质粒至所述搅拌袋,所述第一蠕动泵用于转移磷酸盐缓冲液至所述搅拌袋,所述搅拌袋用于储存磷酸钙质粒复合物,均匀混合磷酸钙质粒复合物,并保持磷酸
钙质粒复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定时多次打开所述第二蠕动泵将所述搅拌袋内的磷酸钙质粒复合物转移至所述浊度仪分析仪和所述粒度仪中进行磷酸钙质粒复合物的浊度和粒径的测量,当浊度和粒径达到目标范围后,打开所述第三蠕动泵将磷酸钙质粒复合物转移至容器中,完成磷酸钙质粒复合物的混合与转移。
9.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所述储液瓶或储液袋、所述缓冲瓶或缓冲袋、所述磁力搅拌设备的底部均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并对储液瓶或储液袋、缓冲瓶或缓冲袋、磁力搅拌设备内的溶液进行保温。
10.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所述连接管均为热塑管。
11.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第六管路(出液管路)的两端为热塑管中间为硅胶管,所述第三蠕动泵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在所述第六管路上的所述无菌接管机,所述第三蠕动泵安装在所述硅胶管上,开启所述第三蠕动泵将转染复合物转移至所述容器中,所述容器为细胞工厂,但不限于细胞工厂。
12.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所述搅拌袋为3d无菌搅拌袋。
13.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外连接有控制连接所述磁力搅拌设备、所述浊度分析仪、所述粒度仪、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三蠕动泵、无菌接管机、所述加热器的控制器。
14.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5.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将放置转染所需缓冲液的储液瓶或储液袋、缓冲瓶或缓冲袋与第一蠕动泵泵管焊接,第一蠕动泵与磁力搅拌设备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连接,设定合适的泵速和磁力搅拌的转速,配制得到转染复合物,通过浊度分析仪在线检测转染复合物的浊度,达到合适的浊度范围时,再通过第三蠕动泵将转染复合物转移容器,通过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转移装置具有密闭性的特点,通过设定固定参数,可获得无菌均质的磷酸钙质粒转染复合物,并有效提高该转染复合物所应用的产品生产工艺稳健性,且因本技术方案可放大性比手动混合方式好,因此本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对应产品的放大生产,获得稳定高产的产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18.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9.磁力搅拌设备100、浊度分析仪200、粒度仪300、储液组件400、无菌接管机500、搅拌袋101、第六管路102、容器103、第三蠕动泵104、第四管路201、第二蠕动泵202、第五管路301、储液瓶或储液袋401、缓冲瓶或缓冲袋402、储液瓶盖403、缓冲瓶盖404、第一管路405、第一蠕动泵406、第二管路407、第三管路408、连接管409、加热器41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
flex等,是用于本技术方案中所有需要的无菌焊接,用于液体传输。
29.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第六管路102(出液管路)的两端为热塑管中间为硅胶管(但不限于硅胶管),第三蠕动泵104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在第六管路102上的无菌接管机500,第三蠕动泵104安装在硅胶管上,开启第三蠕动泵104将转染复合物转移至容器103中,容器103为细胞工厂,但不限于细胞工厂。
30.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搅拌袋101为3d无菌搅拌袋。
31.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其中,外连接有控制连接磁力搅拌设备100、浊度分析仪200、粒度仪300、第一蠕动泵406、第二蠕动泵202、第三蠕动泵104、无菌接管机500、加热器410的控制器。
32.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全程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具有高密闭性的特点,设定适当的工艺参数和条件,可获得无菌均质的磷酸钙质粒转染复合物,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有效降低人员引起的系统误差,有效提高该转染复合物所应用的产品生产工艺稳健性,本实用新型的可放大性比手动混合方式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对应产品的放大生产,获得稳定高产的产品。
33.如图2所示,第二方面,第二实施例,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方法,其中,包含以下步骤:
34.步骤1:在生物安全柜中(一种保证无菌环境的操作台面)打开储液瓶或储液袋401上的储液瓶盖403将转染复合物配置所需的缓冲液1倒入储液瓶或储液袋401中并拧紧储液瓶盖403,或通过无菌接管机500将储液瓶盖403上的连接管409与预装缓冲液1的储液装置无菌焊接,通过重力将缓冲液1倒入储液瓶或储液袋401中,将储液瓶或储液袋401底部的加热器410打开,设定温度t1;
35.步骤2:在生物安全柜中(一种保证无菌环境的操作台面)打开缓冲瓶或缓冲袋402上的缓冲瓶盖404将转染复合物配置所需的缓冲液2倒入缓冲瓶或缓冲袋402中并拧紧缓冲瓶盖404,或通过无菌接管机500将缓冲瓶盖404上的连接管409与预装缓冲液2的储液装置无菌焊接,通过重力将缓冲液2倒入缓冲瓶或缓冲袋402中,将缓冲瓶或缓冲袋402底部的加热器410打开,设定温度t2;
36.步骤3:关闭第二管路407上的止水阀,打开第一管路405上的止水阀,打开第一蠕动泵406将缓冲液1全部泵入搅拌袋101后关闭第一蠕动泵406;
37.步骤4:关闭第一管路405上的止水阀,打开第二管路407上的止水阀,打开磁力搅拌设备100,将转速调至合适转速,设定磁力搅拌设备100底部加热器410的温度至t3,打开第一蠕动泵406,将缓冲液2按特定流速加入至搅拌袋101中;
38.步骤5:缓冲液2加入搅拌袋101结束后,关闭第一蠕动泵406,继续打开磁力搅拌设备100维持搅拌一定时间后,关闭磁力搅拌设备100,静置孵育;
39.步骤6:定时多次打开第二蠕动泵202将搅拌袋101内的转染复合物转移至浊度仪分析仪和粒度仪300中进行转染复合物的浊度和粒径的测量;
40.步骤7:当浊度和粒径达到目标范围后,打开第三蠕动泵104将转染复合物转移至容器103中,完成转染复合物的混合与转移。
41.上述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方法,其中,t1温度设定为30℃~37℃,t2温度设定为30℃~37℃,转速为50~150 rpm,t3温度设定为36~38℃,转染为60~120 rpm。
4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染复合物的转移装置,能够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将放置转染所需缓冲液的储液瓶或储液袋、缓冲瓶或缓冲袋与第一蠕动泵泵管焊接,第一蠕动泵与磁力搅拌设备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连接,设定合适的泵速和磁力搅拌的转速,配制得到转染复合物,通过浊度分析仪在线检测转染复合物的浊度,达到合适的浊度范围时,再通过第三蠕动泵将转染复合物转移容器,通过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转移装置具有密闭性的特点,通过设定固定参数,可获得无菌均质的磷酸钙质粒转染复合物,并有效提高该转染复合物所应用的产品生产工艺稳健性,且因本技术方案可放大性比手动混合方式好,因此本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对应产品的放大生产,获得稳定高产的产品。
43.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