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
背景技术:
2.现有包装盒外部通常需要包覆一层包装膜用以提高密封性,增加保质期。为了能够方便包装膜的拆撕,现有的包装膜通常采用的是刀切膜,容易损伤膜之下的包装盒,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保证热切距离精准,防止移动过度切坏包装盒;保证包装盒精准定位;热切温度可控;同类包装盒其他生产工艺上可以借鉴使用,为解决其他自动生产需要提供了有效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包括机架、治具电控箱、工作台、升降座、升降气缸、升降滑轨、升降板、铜棒热切刀以及夹紧机构,所述治具电控箱设置于机架下部,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治具电控箱顶部,所述升降座纵向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升降座中间纵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升降气缸纵向固定在工作台的第一滑槽前侧且活塞端朝上设置,所述升降滑轨纵向设置有两条并平行设置于第一滑槽两侧的升降座背部,所述升降板纵向设置于两升降滑轨上且通过第一连接座穿过第一滑槽与升降气缸的驱动端对应连接,所述升降座背部顶端设置有与升降板对应的缓冲器,所述铜棒热切刀纵向设置于升降板一侧且下部低于升降板底部,所述夹紧机构对应设置于铜棒热切刀周边的工作台上。
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棒热切刀顶部对应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弹性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性调节机构和第二弹性调节机构。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一弹簧螺栓、第一调节滑轨以及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于升降板一侧顶部,所述第一调节滑轨纵向设置有多个并设置于第一定位块下方,所述第一弹簧螺栓纵向固定在第一定位块顶部,所述第一调节块设置于第一调节滑轨上且顶部与第一弹簧螺栓的下端对应连接,所述铜棒热切刀对应设置于第一调节块上。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块、第二弹簧螺栓、第二调节滑轨以及第二调节块,所述升降板上与第一定位块相背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调节滑轨纵向设置有多个并设置于第二定位块下方,所述第二弹簧螺栓纵向固定在第二定位块顶部,所述第二调节块设置于第二调节滑轨上且顶部与第二弹簧螺栓的下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升降定位板,所述升降定位板呈倒置的t型结构设置且纵向端对应设置于第二调节块上,所述升降定位板的横向端上表面设置
有与铜棒热切刀和第一调节块下端对应的避让槽。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固定块、第二夹紧固定块、第三夹紧固定块、夹紧导轨以及夹紧气缸,所述第一夹紧固定块和第二夹紧固定块呈条型结构横向分布并呈直角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三夹紧固定块呈直角结构设置并与第一夹紧固定块和第二夹紧固定块对应拼接形成一个方向定位结构,所述夹紧导轨横向设置于工作台下表面并与第三夹紧固定块的直角对角线平行设置,所述夹紧气缸设置于工作台下表面与夹紧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工作台在夹紧气缸的驱动端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夹紧气缸的驱动端通过第二连接座穿过第二滑槽与第三夹紧固定块对应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紧固定块两直角边内侧还分别通过第三弹簧螺栓设置有推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保证热切距离精准,防止移动过度切坏包装盒;保证包装盒精准定位;热切温度可控;同类包装盒其他生产工艺上可以借鉴使用,为解决其他自动生产需要提供了有效方案。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俯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弹性调节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结合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包括机架1、治具电控箱2、工作台3、升降座4、升降气缸5、升降滑轨6、升降板7、铜棒热切刀8以及夹紧机构。
18.其中,所述治具电控箱2设置于机架1下部,用于对各部件提供电操控。
19.所述工作台3设置于治具电控箱2顶部,用以方便各工作部件的安装和使用。所述工作台3周边设置有安全光栅9,提高工作安全性。
20.所述升降座4纵向固定在工作台3上,用于提供纵向的支撑。所述升降座4中间纵向设置有第一滑槽10,用以提供纵向移动时的避让。所述升降气缸5纵向固定在工作台3的第一滑槽10前侧且活塞端朝上设置,用以提供纵向移动的驱动力。所述升降滑轨6纵向设置有两条并平行设置于第一滑槽10两侧的升降座4背部,用以提供纵向移动的导向。所述升降板
7纵向设置于两升降滑轨6上且通过第一连接座11穿过第一滑槽10与升降气缸5的驱动端对应连接,通过升降气缸5驱动升降板7在升降滑轨6上移动。所述升降座4背部顶端设置有与升降板7对应的缓冲器12,用以升降板7上升时的缓冲限位。所述铜棒热切刀8纵向设置于升降板7一侧且下部低于升降板7底部,用以方便铜棒热切刀8的热切。所述铜棒热切刀8顶部对应设置有加热棒13和温度传感器14,加热棒13可以为铜棒热切刀8提供需要的传导温度,温度传感器14可便于实现温度监控。
21.所述升降板7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弹性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性调节机构和第二弹性调节机构。
22.所述第一弹性调节机构用于固定铜棒热切刀8,包括第一定位块15、第一弹簧螺栓16、第一调节滑轨17以及第一调节块18。
23.所述第一定位块15设置于升降板7一侧顶部,用于提供上部的定位。所述第一调节滑轨17纵向设置有多个并设置于第一定位块15下方,用于提供纵向的移动导向。所述第一弹簧螺栓16纵向固定在第一定位块15顶部,用于提供顶部的弹性支撑。所述第一调节块18设置于第一调节滑轨17上且顶部与第一弹簧螺栓16的下端对应连接,使得第一调节块18可在第一调节滑轨17上移动并通过第一弹簧螺栓16提供一个弹性缓冲。所述铜棒热切刀8对应设置于第一调节块18上,当升降板7下压时,铜棒热切刀8在下压至包装盒表面时具备一个纵向的弹性缓冲。铜棒热切刀8形状进行特殊设计,以便最终切膜切出什么样的形状是最有利客户轻松撕下包装膜,同时也提供一个较好的审美。
24.所述第二弹性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块19、第二弹簧螺栓20、第二调节滑轨21以及第二调节块22。
25.所述升降板7上与第一定位块15相背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19,用于提供上部的定位。所述第二调节滑轨21纵向设置有多个并设置于第二定位块19下方,用以提供纵向的移动导向。所述第二弹簧螺栓20纵向固定在第二定位块19顶部,用于提供顶部的弹性支撑。所述第二调节块22设置于第二调节滑轨21上且顶部与第二弹簧螺栓20的下端对应连接,使得第二调节块22可在第二调节滑轨21上移动并通过第二弹簧螺栓20提供一个弹性缓冲。所述第二调节块22上设置有升降定位板23,所述升降定位板23呈倒置的t型结构设置且纵向端对应设置于第二调节块22上,用于对包装盒顶部的定位。所述升降定位板23的横向端上表面设置有与铜棒热切刀8和第一调节块18下端对应的避让槽24,方便铜棒热切刀8的热切动作且具备一定的限位作用。
26.所述夹紧机构对应设置于铜棒热切刀8周边的工作台3上,用于对包装盒的四周进行定位夹紧。
27.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固定块25、第二夹紧固定块26、第三夹紧固定块27、夹紧导轨28以及夹紧气缸29,所述第一夹紧固定块25和第二夹紧固定块26呈条型结构横向分布并呈直角设置于工作台3上,用于包装盒相邻两侧的固定定位。所述第三夹紧固定块27呈直角结构设置并与第一夹紧固定块25和第二夹紧固定块26对应拼接形成一个方向定位结构,实现包装盒4个面的稳定夹紧。所述夹紧导轨28横向设置于工作台3下表面并与第三夹紧固定块27的直角对角线平行设置,用于提供第三夹紧固定块27的直角对角线方向的移动导向。所述夹紧气缸29设置于工作台3下表面与夹紧导轨28平行设置,用于提供夹紧驱动力。所述工作台3在夹紧气缸29的驱动端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二滑槽30,用以起到一个避让作
用。所述夹紧气缸29的驱动端通过第二连接座31穿过第二滑槽30与第三夹紧固定块27对应连接,通过夹紧气缸29驱动第三夹紧固定块27沿夹紧导轨28方向移动实现对包装盒的夹紧。
28.所述第三夹紧固定块27两直角边内侧还分别通过第三弹簧螺栓32设置有推板33,用以在夹紧时具备一个弹性缓冲功能,避免硬性接触。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热切包装盒外膜的治具,保证热切距离精准,防止移动过度切坏包装盒;保证包装盒精准定位;热切温度可控;同类包装盒其他生产工艺上可以借鉴使用,为解决其他自动生产需要提供了有效方案。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