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箱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厂加药系统中,很多药液会因为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分解,进而影响了水厂加药系统中的药液浓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药液浪费。
3.同时,在现有的水厂加药系统中,很多药液储液箱都没有降温措施,在药液储液箱内的温度升高时,会导致储液箱内药液的快速分解,对药液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液箱温度调节装置,包括:
5.一储液箱,内部储存有药液;
6.至少一温度检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箱上,用于对所述药液的温度进行检测,得到一实时温度;
7.一降温组件,缠绕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外壁上,所述降温组件上设有一出水口和一入水口;
8.一第一阀门,固定设置于所述降温组件的所述入水口处;
9.一控制装置,分别信号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在所述实时温度满足一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一开启指令;以及在所述实时温度满足一第二预设条件时,生成一关闭指令;
10.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根据所述开启指令开启,使得所述降温组件对所述药液进行降温,以及根据所述关闭指令关闭,使得所述降温组件停止对所述药液降温。
11.优选的,所述储液箱为横向放置的卧式储液箱。
12.优选的,还包括一药液抽取组件,包括:
13.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入水端连接外部的一药液存储装置,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一传输管道的输入端;
14.所述传输管道的输出端联通所述储液箱。
15.优选的,所述药液抽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阀门,固定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的所述输出端。
16.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下端。
17.优选的,还包括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一支撑平台,所述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药液抽取组件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18.优选的,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箱的底端。
19.优选的,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箱的内部。
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1.本技术方案通过联用设置储液箱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缠绕设置在储液箱上的降
温组件,实现了对储液箱的有效降温,减少储液箱内的药液分解,避免药液浪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液箱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2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储液箱温度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25.一储液箱1,内部储存有药液;
26.至少一温度检测装置2,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上,用于对药液的温度进行检测,得到一实时温度;
27.一降温组件3,缠绕设置于储液箱1的外壁上,降温组件3上设有一出水口和一入水口;
28.一第一阀门5,固定设置于降温组件3的入水口处;
29.降温组件3用于根据一开启指令对储液箱1进行降温,以及根据一关闭指令停止对储液箱1降温;
30.一控制装置4,分别信号连接温度检测装置2和第一阀门5,用于在实时温度满足一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一开启指令;以及在实时温度满足一第二预设条件时,生成一关闭指令;
31.第一阀门5用于根据开启指令开启,使得降温组件3对药液进行降温,以及根据关闭指令关闭,使得降温组件3停止对药液降温。
3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上的各温度检测装置 2对储液箱1内药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得到实时温度。各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得到的实时温度发送至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内预先设置有一控制程序,在实时温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开启指令并发送至第一阀门5,使得第一阀门5开启,进而降温组件3运行,对储液箱1内的药液进行降温。
33.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实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温度。
34.进一步地,降温组件3可以为降温管道,降温管道的入水口从外部导入制冷液,制冷液在降温管道内流通,带走储液箱1表面的热量,降低储液箱1内药液的温度,进而从降温管道的出水口流向外部,实现了对药液的有效降温,减少储液箱1内的药液分解,避免药液浪费。
35.进一步地,第一阀门5可以为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在接收到控制装置4发送的开启指令后控制自身的阀门打开,使得降温管道的入水口导通,外部的制冷液从入水口流入降温管道,并在整个降温管道内进行流通,并在吸收完储液箱1上的热量后从出水口流出。
36.进一步地,降温管道缠绕设置于储液箱1的外壁上,通过将降温管道与储液箱1外壁的缠绕设置,使得降温管道的散热性能更佳,储液箱1外壁上的热量可以更加高效地从散热管道流散至外部,有效提升了降温管道的散热降温性能。
37.进一步地,控制装置4可以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38.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为实时温度不大于预设的最低温度。
39.在实时温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程序生成关闭指令并发送至第一阀门5,使得第一阀门5关闭,进而降温组件3停止运行,停止对储液箱1内的药液进行降温。
40.进一步地,降温管道的入水口处导入的制冷液可以通过泵组和管道从外部抽入。
41.进一步地,降温管道的入水口处导入的制冷液在进入降温管道的入水口之前,可以通过制冷设备进行预先制冷,使得制冷液在降温管道内流通时能够带走更多热量,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降温性能、
42.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液箱1为横向放置的卧式储液箱1。
4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卧式储液箱1,有效降低了储液箱1的高度,进而降低了储液箱1的安装难度,减少了储液箱1的安装成本,同时使得储液箱1可以放置在室内,使得本技术方案的灵活性更高。
4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药液抽取组件6,包括:
45.一抽水泵61,抽水泵61的入水端连接外部的一药液存储装置,抽水泵61的出水端连接一传输管道62的输入端;
46.传输管道62的输出端联通储液箱1。
4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抽水泵61,使得外部的药液存储装置内的药液从抽水泵61的入水端进入,从抽水泵61的出水端和传输管道62导入储液箱1的内部,实现了储液箱1的外部药液抽取。
48.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药液抽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阀门 63,固定设置于传输管道62的输出端。
4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阀门63可以为电动阀门,也可以为手动阀门,用于控制传输管道62的通断,进而控制外部的药液是否能进入储液箱1。
50.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7,固定设置于储液箱1的下端。
5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支撑组件7,实现了对储液箱1的固定与支撑,避免储液箱1移动,有效提升了储液箱1的结构稳定性。
52.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一支撑平台8,多个支撑组件7、控制装置4、药液抽取组件6放置于支撑平台8上。
5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平台8,保证了放置于支撑平台8上的支撑组件7、控制装置4和药液抽取组件6的底端处于水平,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稳定性。
5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温度检测装置2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的底端。
5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各温度检测装置2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的底端,实现了对储液箱1的外部温度的实时检测。
56.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温度检测装置2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的内部。
5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各温度检测装置2固定安装于储液箱1的内部,实现了对储液箱1的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
5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
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