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参数测量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
背景技术:
2.48*96mm盘装数显仪表依赖内部的线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实现显示和检测等功能,依赖表尾等外部零件实现外部电源和信号与内部元器件的连接,一般将这种仪表赖以工作的核心部分称为仪表芯。常见的仪表芯主要由主板、显示线路板和扩展线路板等构成;
3.有的仪表线路板与接线部件(表尾)是通过弹片插接方式连接的,对于需要大电流输入的仪表,由于弹片表面氧化等原因容易使接触电阻增大,导致接触部分发热产生高温,最终使仪表结构破坏,连接失效,甚至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4.线路板之间的连接,比如显示线路板和主板之间,扩展线路板和主板之间,有的厂家会采用排线连接,因为排线本身不利因素比较多,比如排线抗力较大,不容易打弯,再比如排线接头处压接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容易导致连接点接触不好的情况,也会为仪表的可靠性带来隐患。
5.有的厂家仪表在显示线路板和主板之间没有考虑定位措施,生产中极易导致显示线路板和主板之间偏转角度太大,对用户操作仪表的体验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包括表尾部件显示板部件、排针架、扩展板部件、主板部件,其中:
8.主板部件包括主板和固定安装于主板上的电流夹、排针;
9.表尾部件包括表尾和电流端子扣;
10.主板的边缘设置有凸起,表尾的侧部设置有表尾孔,用以和凸起卡合连接;
11.电流夹设置有端部,电流端子扣设置有带通孔的引脚,电流夹的端部穿过主板插入电流端子扣引脚的通孔中进行连接。
12.进一步,所述主板上插置有排针;
13.主板上开设圆孔;
14.排针架上部、下部分别开设有定位圆柱和开口卡扣,开口卡扣装入主板上的圆孔实现排针架与主板的连接;
15.排针架开设有导向槽,显示板部件插入排针架导向槽,显示板部件的底面固定焊接到主板上。
16.进一步,扩展板部件包括扩展板,扩展板上固定焊接有排母,排母向下插到排针上,扩展板上设置有扩展板圆孔,排针架的定位圆柱插入扩展板圆孔中实现连接,扩展板的侧部设置有侧边凸起,表尾部件上设置有与侧边凸起匹配的表尾卡口,通过侧边凸起与表
尾卡口配合连接实现扩展板与表尾的连接。
17.进一步,表尾的电流接线处镶嵌有铜螺母,电流端子扣设置于铜螺母外侧;表尾的尾部平面为表尾平面,铜螺母的前端面高于表尾平面;电流端子扣设置有压线螺钉,拧紧压线螺钉可使电流端子扣与铜螺母紧密接触,降低安全隐患。
18.进一步,表尾预留2个圆孔有,所述圆孔设置处可断连接,断开处可断连接可使圆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用于增设电流线。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主板部件和表尾部件之间的连接,由表尾确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主板部件定位准确,连接可靠;
21.2.显示板部件和主板部件之间的连接过程操作简单,定位和导向准确,连接精准可靠;
22.3.扩展板部件连接采用了排针排母的插接方式,经实践证明连接非常可靠,可以很方便的装配和拆卸,且装配位置精准,装配可靠;
23.4.表尾部件铜螺母的设置,有效保证此处压接外部连线稳定可靠,避免因为接触不良导致的打火和高温等安全隐患;
24.5.表尾预留圆孔,当用户需要大电流的情况时,可以从这里将电流线穿出,直接连到用户指定的地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盘装仪表芯后视图;
26.图2为图1中b-b截面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盘装仪表芯前视图;
28.图4为图2中a处的盘装仪表芯局部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盘装仪表芯左视角装配爆炸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盘装仪表芯右视角装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图6,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包括表尾部件1显示板部件2、排针架3、扩展板部件4、主板部件5,各部分的连接过程关系如下:
33.实施例1:主板部件5和表尾部件1之间的连接;
34.主板边缘凸起511卡到表尾孔115中,主板部件5上的电流夹端部521穿过主板51插入表尾部件1的电流端子扣12的孔中,通过焊锡连接。这种连接由表尾11确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焊锡焊接的方式保证了大电流输入的长期可靠性。电流夹52和电流端子扣12采用导电性好的材料,比如纯铜,提高了导电性。
35.实施例2:显示板部件2和主板部件5之间的连接;
36.先在主板51上插好左右两个排针53并焊好;
37.左右两个排针架3各自设有2个开口卡扣31,开口卡扣31装入主板51上的圆孔512;
38.将显示部件2沿排针架导向槽33插到底,显示板底面落到主板 51上,从下面将显示板部件2和主板部件5两者焊接到一起。
39.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定位和导向准确,连接精准可靠。
40.实施例3:扩展板部件4的连接;
41.2个排母42已经在扩展板41上准确定位并焊好后,扩展板部件4先把后部插入表尾,再向下将排母42插到排针53上,同时将扩展板圆孔412装到排针架定位圆柱32上,扩展板侧边凸起411要装到表尾卡口114上,这个过程反过来,就可以拆下扩展板部件4。
42.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扩展板部件4可以很方便的装配和拆卸,操作很简单;装配位置精准,装配可靠;连接采用了排针排母的插接方式,经实践证明连接非常可靠。
43.实施例4:表尾部件1电流压线结构;
44.如图4表尾11在电流接线处镶嵌有铜螺母112,此铜螺母上端面1121高于表尾平面113;在拧紧压线螺钉13时可以保证电流端子扣12与铜螺母112紧密接触,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此处压接外部连线稳定可靠,避免因为接触不良导致的打火和高温等安全隐患。
45.此外,表尾预留可断圆孔111有2个,断开3处连接点即可变成完整的圆孔,孔径可以穿过8平方软线。这种小型盘装仪表一般都是额定30a以下的电流输入,当用户需要大电流的情况时,可以从这里将电流线穿出,直接连到用户指定的地方。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尾部件(1)、显示板部件(2)、排针架(3)、扩展板部件(4)、主板部件(5),其中:主板部件(5)包括主板(51)和固定安装于主板(51)上的电流夹(52)、排针(53);表尾部件(1)包括表尾(11)和电流端子扣(12);主板(51)的边缘设置有凸起(511),表尾(11)的侧部设置有表尾孔(115),用以和凸起(511)卡合连接;电流夹(52)设置有端部(521),电流端子扣(12)设置有带通孔的引脚,电流夹(52)的端部(521)穿过主板(51)插入电流端子扣(12)引脚的通孔中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51)上插置有排针(53);主板(51)上开设圆孔(512);排针架(3)上部、下部分别开设有定位圆柱(32)和开口卡扣(31),开口卡扣(31)装入主板(51)上的圆孔(512)实现排针架(3)与主板(51)的连接;排针架(3)开设有导向槽(33),显示板部件(2)插入排针架导向槽(33),显示板部件(2)的底面固定焊接到主板(5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扩展板部件(4)包括扩展板(41),扩展板(41)上固定焊接有排母(42),排母(42)向下插到排针(53)上,扩展板(41)上设置有扩展板圆孔(412),排针架(3)的定位圆柱(32)插入扩展板圆孔(412)中实现连接,扩展板(41)的侧部设置有侧边凸起(411),表尾部件(1)上设置有与侧边凸起(411)匹配的表尾卡口(114),通过侧边凸起(411)与表尾卡口(114)配合连接实现扩展板(41)与表尾(11)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尾(11)的电流接线处镶嵌有铜螺母(112),电流端子扣(12)设置于铜螺母(112)外侧;表尾(11)的尾部平面为表尾平面(113),铜螺母(112)的前端面(1121)高于表尾平面(113);电流端子扣(12)设置有压线螺钉(13),拧紧压线螺钉(13)可使电流端子扣(12)与铜螺母(112)紧密接触,降低安全隐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尾(11)预留2个可断圆孔(111)有,所述可断圆孔(111)设置3处可断连接,断开3处可断连接可使可断圆孔(111)变成完整的圆孔,用于增设电流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参数测量仪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盘装仪表芯结构,包括表尾部件、显示板部件、排针架、扩展板部件、主板部件。主板部件和表尾部件之间的连接,由表尾确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主板部件定位准确,连接可靠;显示板部件和主板部件之间的连接过程操作简单,定位和导向准确,连接精准可靠。扩展板部件连接采用了排针、排母的插接方式,经实践证明连接非常可靠,可以很方便的装配和拆卸,且装配位置精准,装配可靠;表尾部件铜螺母的设置,有效保证此处压接外部连线稳定可靠,避免因为接触不良导致的打火和高温等安全隐患。触不良导致的打火和高温等安全隐患。触不良导致的打火和高温等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连承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青智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