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灯具模组和具有该灯具模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灯具模组和具有该灯具模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以汽车为例。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例如:为凸显汽车个性化在汽车的侧面翼子板上设计旗杆灯等灯具模组。旗杆灯为车辆赋予了更多的装饰功能,甚至提醒警示功能,满足了人们对车辆个性化的需求。以旗杆灯为例,目前的旗杆灯包括灯具主体和底座,灯具主体和底座均具有连接线束,且灯具主体和底座的线束连接成为整体线束后,才能够与车辆的车身线束连接。这种将灯具模组与车身线束一段式连接的方式,在需要对灯具主体进行维修和安装时,需要拆装翼子板、灯具主体和底座灯多个拆装件,拆装件数量较大,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灯具模组和具有该灯具模组的车辆。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灯具模组,所述灯具模组包括:底座、灯具主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
6.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7.所述灯具主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能够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线束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灯具主体包括:
9.灯具壳,所述灯具壳具有容纳腔;
10.光源,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灯具壳上;以及
11.灯具线束,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分别与所述光源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3.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
14.底座线束,所述底座线束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通过所述底座线束与所述车身线束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安装孔;
16.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嵌入所述安装孔内;和/或,
17.所述灯具主体包括:旗杆灯。
18.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
19.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外,且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灯具壳之间,密封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灯具壳之间
的缝隙。
2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凸柱;和/或,
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凸柱,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凹槽;
23.所述凸柱嵌入所述凹槽内。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电极柱。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26.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具模组;以及
27.车身线束,所述车身线束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
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灯具模组中,灯具主体和底座连接时,即可实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相对灯具模组与车身线束一段式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结构的灯具模组,无需通过线束实现灯具主体和底座的电连接,将灯具主体和底座之间的连接,分为灯具主体和底座之间的连接以及底座和车身线束之间的连接,共两段式连接结构。在对灯具主体进行维修和安装时,可以仅拆除灯具主体和底座之间的连接,减少了拆装件数量及工作量。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模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
33.底座10;底座本体11;安装孔111;底座护罩12;底座线束13;灯具主体20;灯具壳21;灯具线束22;第一导电端子30;凹槽31;第二导电端子40;凸柱41;密封垫5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灯具模组。
36.所述灯具模组包括:底座10、灯具主体20、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20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灯具主体20与所述底座10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能够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线束电连接。
37.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电端子30和灯具主体20可以是整体式结构,第二导电端子40集成在底座10上,第二导电端子40与底座10为整体式结构。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连接时,即可实现第一导电端子30和
第二导电端子40的电连接。相对灯具模组与车身线束一段式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结构的灯具模组,无需通过线束实现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的电连接,将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分为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以及底座10和车身线束之间的连接,共两段式连接结构。在对灯具主体20进行维修和安装时,可以仅拆除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减少了拆装件数量及工作量。
39.一般地,灯具主体20包括光源,底座10包括底座护罩12和控制光源发光的控制电路,通常,控制电路形成在基材上,以电路板的方式与底座护罩12安装。控制电路与第二导电端子40电连接,光源与第一导电端子30电连接,利用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的电连接,实现光源和控制电路的电连接。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主体20包括但不限于:旗杆灯等。
41.车身线束一般用于与整车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灯器件。车身线束与第二导电端子40电连接,以至少实现对灯具主体20的供电。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主体20包括:灯具壳21、光源以及灯具线束22;所述灯具壳21具有容纳腔;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灯具壳21上;所述灯具线束22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分别与所述光源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电连接。
43.如图1所示,灯具壳21对灯具线束22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外界环境的水灯液体对灯具线束22的腐蚀、损害或短路灯风险。
44.非限制地,光源也可以位于容纳腔内,光源和第一导电端子30分别位于灯具壳21相反的两端。为了进一步保护光源,容纳腔靠近光源的端部不具有开口,即光源封闭在容纳腔内。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46.如图2所示,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导电端子30,避免了第一导电端子30裸露在外,减少了短路的风险。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底座线束13,所述底座线束13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通过所述底座线束13与所述车身线束电连接。
4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40通过底座线束13间接地与车身线束电连接。
49.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40还可以之间车身线束电连接。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具有安装孔11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嵌入所述安装孔111内。
51.如图2所示,底座10包括底座护罩12和底座本体11,其中,底座本体11具有安装孔111,底座护罩12覆盖底座本体11,应用于车辆时,底座本体11位于车身外壳和底座护罩12之间,以保护底座本体11及位于底座本体11上的第二导电端子40。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密封垫50,所述密封垫50位于所述安装孔111内,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外,且所述密封垫50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和所述灯具壳21之间,密封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和所述灯具壳21之间的缝隙。
53.如图2所示,密封垫50的密封作用能够减少灯具主体20短路风险,提高灯具主体20的安全性。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40包括:导电体和绝缘外套,其中,绝缘外套套接在导电体部分外。如图2所述,导电体除绝缘外套以外的部分导电部分与第一导电端子30电连接,密封垫50与绝缘外套接触。将密封垫50如此设置,既能够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提高安全性,又不影响第二导电端子40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电连接。
5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灯具模组的密封垫50还可以位于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并围设在第一导电端子30和/或第二导电端子40外,以密封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缝隙,减少水等经灯具主体20与底座10之间的缝隙与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接触。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50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上。
57.可利用粘接剂等将密封垫50固定在第二导电端子40朝向灯具主体20的表面。
58.非限制地,密封垫50为密封腔,密封垫5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等弹性密封体。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具有凹槽3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的凸柱41;和/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的凸柱4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具有凹槽31;所述凸柱41嵌入所述凹槽31内。
60.图2示例地地示出了具有凹槽31的第一导电端子30,和具有凸柱41的第二导电端子40。这种嵌入式的连接方式,有助于提高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连接的可靠性。
61.如图2所示,凸柱41可以延伸至灯具壳21的容纳腔内,保证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接触部位位于容纳腔内,利用灯具壳21保护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的连接处,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包括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包括电极柱。
63.如图2所示,电极柱可以是第二导电端子40的凸柱41,导电触点可以位于第一导电端子30的凹槽31的底壁上,即导电触点与电极柱接触。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导电触点和电极柱的接触,实现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的电连接。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具模组;以及车身线束,所述车身线束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电连接。
66.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灯具模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连接时,即可实现第一导电端子30和第二导电端子40的电连接。相对灯具模组与车身线束一段式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结构的灯具模组,无需通过线束实现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的电连接,将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分为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以及底座10和车身线束之间的连接,共两段式连接结构。在对灯具主体20进行维修和安装时,可以仅拆除灯具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连接,减少了拆装件数量及工作量。
6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68.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6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