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
背景技术:
2.测试舱适用于居家产品、医疗设备、传感器及工业领域的产品检测均有应用;居家产品包含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试、新风机性能测试、加湿器性能测试、瓷砖和木地板挥发物检测;医疗设备包含雾化器性能测试、口罩和防护面具性能测试;传感器包含机车辅助传感器性能测试、安防传感器性能测试。
3.现有的测试舱只能做单一的老化测试,无法控制舱体内环境本底参数,且测试完产生的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及测试人员人身伤害,不能灵活适用于产品测试与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测试舱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可实现自净化与排污净化双重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与作业环境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包括测试舱本体和设于所述测试舱本体上方的净化过滤装置和新风过滤器;
6.所述测试舱本体通过进风管和回风管与所述净化过滤装置相连通,并形成内部自净化循环通道,所述进风管和回风管分别设于所述测试舱本体的顶端和底部;
7.所述新风过滤器通过新风管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将新风送入所述测试舱本体内进行舱内气体换新;
8.所述进风管的尾端连通废气排放管,经所述净化过滤装置净化的气体通过所述废气排放管排出。
9.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过滤装置包括用于排气净化运风的净化风机和净化过滤器,所述净化风机通过净风管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过滤器包括依次设置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所述回风管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的一端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舱本体设有用于外接检测管的取样口。
12.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舱本体设有测试舱门,所述测试舱门中部设有方便对被测样品操作并保证舱体密封性的手套口。
13.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舱门上设有舱门把手锁。
14.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管上方的进风管上设有进气密封阀门,所述回风管上设有回风密封阀门,所述新风管上设有新风密封阀门,所述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放密封阀门。
15.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舱本体内顶壁设有led照明灯和搅拌风机。
16.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过滤装置上设有操作面板和开关按钮。
17.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舱本体的内部尺寸为1.0米
×
1.0米
×
1.0米,容积为1 立方米。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9.通过进风管和回风管与净化过滤装置相连通,形成内部自净化循环通道;新风过滤器与进风管相连通,将新风送入测试舱本体内进行舱内气体换新;经净化的气体通过废气排放管排出,可同时兼具自净化与排污净化双重功效,提高工作效率与作业环境安全性。
20.净化过滤装置设置用于排气净化运风净化风机和净化过滤器,净化风机用于排气净化运风,有助于空气的循环与排出,净化过滤器设置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多级过滤系统,可实现污染空气的有效净化。
21.进风管和回风管分别设于测试舱本体的顶端和底部,采用底部出风,顶部进风的方式,可有效排除比重大的污染气体。
22.净化过滤装置和测试舱本体采用上下结构设置,可节省实验室空间,并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测试舱本体;11、取样口;12、测试舱门;13、手套口;14、舱门把手锁;15、led照明灯;16、搅拌风机;17、万向轮;20、净化箱体;2、净化过滤装置;21、净化风机;22、净化过滤器;221、初级过滤器;222、中级过滤器;223、活性炭过滤器;224、精密过滤器;3、新风过滤器;4、进风管;41、进气密封阀门;5、回风管;51、回风密封阀门;6、新风管;61、新风密封阀门;7、废气排放管;71、排放密封阀门;8、操作面板;9、开关按钮; 10、净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包括测试舱本体1、净化过滤装置2和新风过滤器3,净化过滤装置2设于测试舱本体1上方,新风过滤器3设于测试舱本体1和新风过滤器3之间。
2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测试舱本体1通过进风管4和回风管5与净化过滤装置2相连通,经净化过滤装置2过滤后的气体通过进风管4进入测试舱本体1 内,测试舱本体1内的污染气体通过的回风管5进入净化过滤装置2,从而形成内部自净化循环通道。
29.进风管4设于测试舱本体1的顶端,回风管5设于测试舱本体1的底部,采用底部出风,顶部进风的方式,可有效排除比重大的污染气体,使污染空气净化更彻底更完全。
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净化过滤装置2包括净化风机21和净化过滤器22,净化风机21通过净风管10与进风管4相连通,净化风机21用于排出净化后的空气和内部自净化循环时运送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测试舱本体1。
31.净化过滤器22包括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器221、中级过滤器222、活性炭过滤器223和精密过滤器224,回风管5与初级过滤器221的一端连通。净化过滤器22设置为初级过滤器
221、中级过滤器222、活性炭过滤器223和精密过滤器224多级过滤系统,可实现污染空气的有效净化。
32.初级过滤器221、中级过滤器222、精密过滤器224主要依据过滤网的密度进行划分,其中:初级过滤器221主要用于过滤粉尘和较大颗粒的固体污染源,中级过滤器222主要用于过滤粒径大于20μm的颗粒,精密过滤器224主要用于过滤粒径大于3μm的颗粒,活性炭过滤器223主要用于吸附有毒有害气体。
3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新风过滤器3通过新风管6与进风管4相连通,将新风送入测试舱本体1内进行舱内气体换新,新风过滤器3采用市面上测试舱常用的组合式的新风过滤设备,主要用于对大气中空气的过滤。
3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进风管4的尾端连通废气排放管7,经净化过滤装置2 净化的气体通过废气排放管7排出,可同时兼具自净化与排污净化双重功效,提高工作效率与作业环境安全性。
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测试舱本体1的内部尺寸为1.0米
×
1.0米
×
1.0米,容积为1立方米,采用304不锈钢框架,通过焊接工艺和不锈钢螺栓衔接工艺固定形成舱体,舱壁采用10mm厚的浮法玻璃,测试舱本体1通过镜面不锈钢和浮法玻璃组合工艺,可以目视发现舱体内可视污染物,方便清洁处理。舱体底部采用承重式设计结构,并采用304镜面不锈钢地板,测试舱本体1的底部设四个万向轮17,方便舱体移动。
36.测试舱本体1设有适用于外接检测管的取样口11,方便各种模式检测管连接,注入检测样品或抽取被测样品。
37.测试舱本体1设有测试舱门12,测试舱门12采用304不锈钢框架,10mm 浮法玻璃,方便观察场内试验进程;测试舱门12上设有舱门把手锁14,舱门把手锁14采用不锈钢门锁,手动闭合测试舱门12,带锁紧装置,能高效密封舱体。
38.测试舱门12中部设有方便对被测样品操作并保证舱体密封性的手套口13,手套口13采用环保橡胶手套,固定在专用支架上,方便对舱内被测样品操作,也可保证舱体密封性。
39.测试舱本体1内顶壁设有led照明灯15和搅拌风机16,led照明灯15 保证舱内采光良好,搅拌风机16的速度可调,使舱内混合检测物分散均匀。
40.净化过滤装置2设于净化箱体20内,净化箱体20采用304不锈钢板无缝焊接,保证气体密封性。净化箱体20上设有操作面板8和开关按钮9,操作面板8为触摸屏人机操作面板,根据使用要求,编制相应程序,实现智能自动化操作模式,可显示舱体内相关参数值;开关按钮9为轻触型结构,设有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和急停按钮。
41.新风管6上方的进风管4上设有进气密封阀门41,回风管5上设有回风密封阀门51,新风管6上设有新风密封阀门61,废气排放管7上设有排放密封阀门71。
42.本实用新型的兼具自净化和排污净化的测试舱运行时,自净化流程为:
43.关闭测试舱门12,通过操作面板8,启动舱体净化功能,程序首先启动进气密封阀门41和回风密封阀门51开启,然后启动净化风机21,净化后的气体通过进风管4和进气密封阀门41,进入测试舱本体1内,测试舱本体1内的污染气体通过底部的回风管5,将污染气体通过回风密封阀门51,进入净化过滤装置2,净化舱内的污染气体通过初级过滤器221、中级过滤器222、活性炭过滤器223和精密过滤器224,将净化后清洁的气体由净化风机21送入舱
体,循环净化舱体内的气体,经过设定时间净化完毕,净化流程经过程序控制关闭。
44.舱体排气流程为:操作操作面板8,使舱体进入排气功能,程序先打开回风密封阀门51、排放密封阀门71和新风密封阀门61,使舱体形成开放状态,然后净化风机21将舱内的污染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系统2排出,舱体污染气体通过回风管5进入净化过滤装置2,污染气体通过初级过滤器221、中级过滤器 222、活性炭过滤器223和精密过滤器224,将净化后的气体由净化风机21经过排放密封阀门71由废气排放管7出口排出,新风通过新风过滤器3经过新风密封阀门61和进风管4进气口将新风送入舱内,使舱内气体换新。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