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具体为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
背景技术:
2.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农业种植技术成为未来的农业农村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大棚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棚的环境可控,作物生长发育快,抵御外界环境变化能力强。
3.农业生产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温室蔬菜大棚渐渐进入规模化生产种植,传统温室大棚的日常作业比较多,在白天中午日照强度比较大,温室大棚内温度上升比较快,大棚内供植物所需的气体含量较少,此时需要给温室大棚进行通风换气和散热,并且农业大棚多位于供电困难的郊区及偏远农村地区,其供电方式亦是一大难题。
4.为此需要设计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包括棚体、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所述棚体和风力发电机均固定于地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固定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的风叶安装架上,所述棚体由钢结构主棚和弧顶棚组成,所述弧顶棚固定安装于钢结构主棚的顶部,且棚体上包覆一层保温布,所述棚体上安装有新风固定条,且新风固定条内镶嵌有八个等距设置的风扇安装框,所述风扇安装框内设有用于棚体内换气的对流机构。
7.优选的,所述对流机构包括主风扇、两个防尘换气网和驱动主风扇转动的旋转轴,所述主风扇安装于风扇安装框内,两个所述防尘换气网分别固定安装于风扇安装框的两侧,并将棚体内外接通,所述旋转轴连接于主风扇上,八个所述主风扇分为四个吹气风扇和四个吸气风扇,且四个吹气风扇与四个吸气风扇依次相邻设置。
8.优选的,所述新风固定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所述新风固定条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且驱动轴贯穿风扇安装框,所述工作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位于风扇安装框内的部分固定套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
9.优选的,所述弧顶棚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梁架,且横梁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电控制塔,所述储电控制塔内置有plc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所述棚体外安装有用于线缆贯穿分布的线路管,且线缆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方阵与储电控制塔电连。
10.优选的,所述横梁架的底部安装有红外线灯,所述钢结构主棚的内壁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红外线灯、温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连。
11.优选的,所述钢结构主棚的右侧设有入口,且入口内安装有对称设置的聚氨酯门
帘a和聚氨酯门帘b。
12.优选的,所述聚氨酯门帘a与聚氨酯门帘b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一排链牙,且两侧链牙上安装有使其并合和分离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拉环。
13.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方阵、工作电机、储电控制塔、红外线灯和温湿度传感器电连实现供电。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换气通风时启动工作电机,工作电机输出端带动驱动轴旋转,在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传动下,使旋转轴带动主风扇进行转动,防尘换气网有效隔绝外部灰尘进入棚体内,由于八个主风扇分为四个吸气风扇和四个吹气风扇,且依次相邻设定,使棚体内外不断均一性进行吸气和出气,八个主风扇同步进行使用,使棚体内外的空气能够快速对流,以增加棚体内植物所需的有益气体,保障植物的茁壮成长,提高农作物的收成。
16.(2)该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温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棚体内的温湿度,当温湿度不符合标准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启动红外线灯,使其能够改善棚体内的温度,以改良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风光互补的方式为工作电机、红外线灯和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供电,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风固定条的俯剖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风扇安装框的爆炸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棚体的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部的放大图。
22.图中:1、棚体;100、钢结构主棚;101、弧顶棚;2、风力发电机;3、太阳能电池方阵;4、新风固定条;5、风扇安装框;6、主风扇;61、旋转轴;7、防尘换气网;8、工作电机;9、驱动轴;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2、线路管;13、横梁架;14、储电控制塔;15、红外线灯;16、温湿度传感器;17、入口;18、聚氨酯门帘a;19、聚氨酯门帘b;20、链牙;21、连接件;2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风光互补物联网农业大棚,包括棚体1、风力发电机2和太阳能电池方阵3,棚体1和风力发电机2均固定于地面,太阳能电池方阵3固定安装于风力发电机2的风叶安装架上,棚体1由钢结构主棚100和弧顶棚101组成,弧顶棚101固定安装于钢结构主棚100的顶部,且棚
体1上包覆一层保温布,棚体1上安装有新风固定条4,且新风固定条4内镶嵌有八个等距设置的风扇安装框5,风扇安装框5内设有用于棚体1内换气的对流机构。
27.进一步的,对流机构包括主风扇6、两个防尘换气网7和驱动主风扇6转动的旋转轴61,主风扇6安装于风扇安装框5内,两个防尘换气网7分别固定安装于风扇安装框5的两侧,并将棚体1内外接通,旋转轴61连接于主风扇6上,八个主风扇6分为四个吹气风扇和四个吸气风扇,且四个吹气风扇与四个吸气风扇依次相邻设置。
28.进一步的,新风固定条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8,新风固定条4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9,且驱动轴9贯穿风扇安装框5,工作电机8的输出端与驱动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轴9位于风扇安装框5内的部分固定套有第一锥形齿轮10,旋转轴6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与第一锥形齿轮10啮合。
29.进一步的,钢结构主棚100的右侧设有入口17,且入口17内安装有对称设置的聚氨酯门帘a18和聚氨酯门帘b19,聚氨酯门帘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并且轻质便于打开进出。
30.进一步的,聚氨酯门帘a18与聚氨酯门帘b1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一排链牙20,且两侧链牙20上安装有使其并合和分离的连接件21,连接件21上活动连接有拉环22,通过链牙20和连接件21的配合,使聚氨酯门帘a18和聚氨酯门帘b19连在一起,避免外部风力过大吹散聚氨酯门帘,并且通过拉环22即可实现连接件21对两侧链牙20的并合和分离,使用十分方便。
31.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换气通风时启动工作电机8,工作电机8输出端带动驱动轴9旋转,在第一锥形齿轮10与第二锥形齿轮11啮合传动下,使旋转轴61带动主风扇6进行转动,防尘换气网7有效隔绝外部灰尘进入棚体1内,由于八个主风扇6分为四个吸气风扇和四个吹气风扇,且依次相邻设定,使棚体1内外不断吸气和出气,八个主风扇6同步进行使用,使棚体1内外的空气能够快速对流,以增加棚体1内植物所需的有益气体,保障植物的茁壮成长,提高农作物的收成。
32.实施例二
3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以下内容:
34.弧顶棚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梁架13,且横梁架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电控制塔14,储电控制塔14内置有plc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棚体1外安装有用于线缆贯穿分布的线路管12,线路管12对线缆进行保护,避免动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且线缆将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电池方阵3与储电控制塔14电连,蓄电池组可将风力发电机2和太阳能电池方阵3转化的电力储存起来,以便后续的使用。
35.进一步的,横梁架13的底部安装有红外线灯15,钢结构主棚100的内壁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6,且红外线灯15、温湿度传感器16与plc控制器电连,温湿度传感器16可实时监测棚体1内的温湿度,当温湿度不符合标准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启动红外线灯15,使其能够改善棚体1内的温度,以改良植物的生长环境。
36.进一步的,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电池方阵3、工作电机8、储电控制塔14、红外线灯15和温湿度传感器16电连实现供电。
37.本实施例中:通过风光互补的方式为工作电机8、红外线灯15和温湿度传感器16进行供电,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
38.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