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
背景技术:
2.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 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
3.现有的医用塑料瓶大多包括瓶体、瓶盖和密封装置,通过密封装置将瓶体和瓶盖之间密封。
4.但是现有的医用塑料瓶在开启瓶盖过程中,瓶体内的药物不可避免的与空气进行了接触,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病体内的药物发生变质,影响药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其优点在于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依旧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圆周上套接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整列分布的药管槽口,所述药管槽口内滑动设置有药物外管,所述药物外管的圆周内壁上套接药物内管,所述药物内管的顶部封闭设置,所述药物内管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出药管口,所述出药管口延伸至药物内管内壁形成的空腔区,所述药物内管的内壁底部滑洞设置有与药物内管内壁相贴合的推板,所述瓶体的顶部设置有瓶盖。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瓶盖将瓶体盖严,避免空气进入瓶体内部,且药物外管放置在若干药管槽口内,可以逐个使用药物外管中的药物,进一步的由药物内管再次隔离药物与瓶体内部空气的接触率,整体提高的药瓶的密封性能,避免药物在多次使用过程中与空气过度接触从而影响药物质量。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物外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为橡胶材质,所述药物外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为橡胶材质。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第一密封盖以及第二密封盖对药物外管进行密封隔离,提高了药瓶的密封性能。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药把手。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提药把手可以更加便捷的将药物外管取出,提高了药瓶使用的便捷程度。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块。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医护人员的手指推动推块向上移动,进一部平稳的推动推板,防止推板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侧翻,导致药物浪费。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内壁顶部滑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取药口,所述取药口的位置与药管槽口相对应。
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密封板再次将药物与外部空气隔离,使用时,再由密封板的转动将取药口调整至药管槽口上方,用户此时通过提药把手将药物外管取出,在取药过程中避免其他药管与空气接触,进一步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口径与瓶体的内壁口径相等,所述瓶体与固定管通过螺纹连接。
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瓶体与固定管的螺纹连接,使得瓶盖与瓶体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在开启瓶盖时,通过螺纹转动开启更加平稳,降低了瓶盖开启时瓶体的晃动程度,进一步减少在开启瓶盖过程中空气的流入量。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外壁顶部套接有密封圈,所述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内壁口径与密封圈的外壁口径相等。
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瓶盖上的密封管与瓶体上的密封圈紧密贴合,避免药瓶在长期放置过程中,空气流入瓶内,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橡胶防滑圈。
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用户抓取药瓶时,通过瓶体外壁上设置的橡胶防滑圈增加用户手掌与瓶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滑导致药瓶脱落而造成的药物浪费。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瓶、固定杆、内壳体、药物外管、第药物内管、出药管口、推板和瓶盖,在使用时,由瓶盖将瓶体盖严,避免空气进入瓶体内部,且药物外管放置在若干药管槽口内,可以逐个使用药物外管中的药物,进一步的由药物内管再次隔离药物与瓶体内部空气的接触率,整体提高的药瓶的密封性能,避免药物在多次使用过程中与空气过度接触从而影响药物质量。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板和取药口,由密封板再次将药物与外部空气隔离,使用时,再由密封板的转动将取药口调整至药管槽口上方,用户此时通过提药把手将药物外管取出,在取药过程中避免其他药管与空气接触,进一步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2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管、密封圈和固定管,通过瓶体与固定管的螺纹连接,使得瓶盖与瓶体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在开启瓶盖时,通过螺纹转动开启更加平稳,降低了瓶盖开启时瓶体的晃动程度,进一步减少在开启瓶盖过程中空气的流入量,进一步的由瓶盖上的密封管与瓶体上的密封圈紧密贴合,避免药瓶在长期放置过程中,空气流入瓶内,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的瓶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的固定横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瓶体;2、橡胶防滑圈;3、密封圈;4、瓶盖;5、密封板;6、取药口;7、提药把手;8、固定管;9、密封管;10、内壳体;11、固定杆;12、第一密封盖;13、药物外管;14、药物内管; 15、出药管口;16、推块;17、第二密封盖;18、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6.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密封性好的医用塑料瓶,包括瓶体1,瓶体1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1,固定杆 11的圆周上套接有内壳体10,内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整列分布的药管槽口,药管槽口内滑动设置有药物外管13,药物外管 13的圆周内壁上套接药物内管14,药物内管14的顶部封闭设置,药物内管14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出药管口15,出药管口15延伸至药物内管14内壁形成的空腔区,药物内管14的内壁底部滑洞设置有与药物内管14内壁相贴合的推板18,瓶体1的顶部设置有瓶盖4。
37.药物外管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盖12,第一密封盖12 为橡胶材质,药物外管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盖17,第二密封盖17为橡胶材质,由第一密封盖12以及第二密封盖17对药物外管13进行密封隔离,提高了药瓶的密封性能。
38.第一密封盖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药把手7,通过提药把手7 可以更加便捷的将药物外管13取出,提高了药瓶使用的便捷程度。
39.推板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块16,由医护人员的手指推动推块 16向上移动,进一部平稳的推动推板18,防止推板18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侧翻,导致药物浪费。
40.瓶体1的内壁顶部滑动安装有密封板5,密封板5上开设有取药口6,取药口6的位置与药管槽口相对应,由密封板5再次将药物与外部空气隔离,使用时,再由密封板5的转动将取药口6调整至药管槽口上方,用户此时通过提药把手7将药物外管13取出,在取药过程中避免其他药管与空气接触,进一步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41.参考图2所示,瓶盖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8,固定管8的外壁口径与瓶体1的内壁口径相等,瓶体1与固定管8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瓶体1与固定管8的螺纹连接,使得瓶盖4
与瓶体1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在开启瓶盖4时,通过螺纹转动开启更加平稳,降低了瓶盖 4开启时瓶体1的晃动程度,进一步减少在开启瓶盖4过程中空气的流入量。
42.瓶体1的外壁顶部套接有密封圈3,瓶盖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管9,密封管9的内壁口径与密封圈3的外壁口径相等,由瓶盖4 上的密封管9与瓶体1上的密封圈3紧密贴合,避免药瓶在长期放置过程中,空气流入瓶内,增加了药瓶的密封性。
43.值得一提的,参考图1所示,瓶体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橡胶防滑圈2,在用户抓取药瓶时,通过瓶体1外壁上设置的橡胶防滑圈2增加用户手掌与瓶体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滑导致药瓶脱落而造成的药物浪费。
44.工作原理:在使用时,由瓶盖4将瓶体1盖严,避免空气进入瓶体1内部,且药物外管13放置在若干药管槽口内,可以逐个使用药物外管13中的药物,进一步的由药物内管14再次隔离药物与瓶体1 内部空气的接触率,整体提高的药瓶的密封性能,避免药物在多次使用过程中与空气过度接触从而影响药物质量。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