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稳定杆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驶的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车辆的行驶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
3.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一般为一个整体,通过稳定杆衬套和稳定杆安装托架将稳定杆固定至前副车架总成或车架上。但是,由于稳定杆与车辆操作的稳定性,特别是侧倾量的相关性很大,使得不同车型、不同载荷的稳定杆因性能匹配调校原因,往往需要对稳定杆的直径进行调整。随着稳定杆直径的变化,稳定杆衬套、安装支架和前副车架均需进行相应修改,使得相关零部件的通用性差,影响了平台拓展性,且导致相关零部件的模具、夹具等工装的成本投入高,从而大大增加了整车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杆、稳定杆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稳定杆装配的相关零部件存在通用性差,使得相关零部件的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稳定杆,包括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所述稳定杆中段通过衬套管与所述稳定杆左段和稳定杆右段相连,所述衬套管的衬管配置具有不同尺寸规格,其外径确定,与衬套管的衬套的内径匹配,其内径具有不同的尺寸,以匹配不同的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管径。
7.优选的,所述稳定杆左段的右端和稳定杆中段的左端插接在一个衬管中,所述稳定杆中段的右端和所述稳定杆右段的左端插接在另一个衬管中。
8.优选的,所述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所述衬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杆安装结构,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
10.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托架和车架,所述衬管通过安装托架装配在车架上。
11.优选的,所述衬管和所述安装托架之间为所述衬套管的衬套。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托架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车架装配固定。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的稳定杆,通过将稳定杆分成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通过衬管连接,且衬管与车体相连,当不同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直径的稳定杆时,只需调整衬管的内径,使内径与稳定杆的外径相配,不改变衬管外径,当需要改变稳定杆的长度时,只需改变稳定杆左段和稳定杆右段的尺寸,不改变稳定杆中段的尺寸和衬管的位置,从
而无需改变衬管与车体的装配关系,提高了相关零部件的通用性和平台拓展性,降低了相关模具开发投入的生产成本,同时,稳定杆通过衬管与车体相连,有效提升了稳定杆的侧倾刚度,降低了稳定杆异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稳定杆装配的相关零部件存在通用性差,使得相关零部件的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16.2)通过将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避免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产生松动异响或脱落风险,保证了行车安全;
17.3)通过在衬管与安装托架之间设置衬套,避免了车体在运行过程中,安装托架与衬管之间产生摩擦异响,同时还能保护衬管,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衬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稳定杆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的爆炸图。
22.其中,1-稳定杆左段;2-稳定杆中段;3-稳定杆右段;4-衬管,401-内径;5-安装托架;6-车架;7-衬套;8-螺栓;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稳定杆,包括稳定杆左段1、稳定杆中段2和稳定杆右段3,稳定杆中段2通过衬套管与稳定杆左段1和稳定杆右段3相连,衬套管的衬管4配置具有不同尺寸规格,其外径确定,与衬套管的衬套7的内径匹配,其内径401具有不同的尺寸,以匹配不同的稳定杆左段1、稳定杆中段2和稳定杆右段3管径。
26.通过将稳定杆分成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通过衬套管的衬管连接,且衬套管的衬管与车体相连,当不同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直径的稳定杆时,只需调整衬管的内径,使内径与稳定杆的外径相配,不改变衬管外径,当需要改变稳定杆的长度时,只需改变稳定杆左段和稳定杆右段的尺寸,不改变稳定杆中段的尺寸和衬管的位置,从而无需改变衬管与车体的装配关系,提高了相关零部件的通用性和平台拓展性,降低了相关模具开发投入的生产成本,同时,稳定杆通过衬管与车体相连,有效提升了稳定杆的侧倾刚度,降低了稳定杆异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稳定杆装配的相关零部件存在通用性差,使得相关
零部件的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27.稳定杆左段1的右端和稳定杆中段2的左端插接在一个衬管4中,稳定杆中段2的右端和稳定杆右段3的左端插接在另一个衬管4中。
28.通过两个衬管4即可实现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的连接,以及平衡杆与车体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29.稳定杆左段1、稳定杆中段2和稳定杆右段3与衬管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30.通过将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避免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产生松动异响或脱落风险,保证了行车安全。
3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杆安装结构,包括本实施例中的稳定杆。
32.还包括安装托架5和车架6,衬管4通过安装托架5装配在车架6上。
33.衬管4和安装托架5之间为衬套管的衬套。
34.通过在衬管与安装托架之间设置衬套管的衬套,避免了车体在运行过程中,安装托架与衬管之间产生摩擦异响,同时还能保护衬管,延长使用寿命。
35.本实施例中,衬套压装在衬管上,然后通过安装托架固定到车体上。
36.安装托架5通过螺栓8和螺母9与车架6装配固定。
37.本实施例中的稳定杆安装结构适用于前副车架总成的稳定杆的装配。
3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稳定杆安装结构。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杆、稳定杆安装结构及车辆,首先,通过将稳定杆分成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通过衬管连接,且衬管与车体相连,当不同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直径的稳定杆时,只需调整衬管的内径,使内径与稳定杆的外径相配,不改变衬管外径,当需要改变稳定杆的长度时,只需改变稳定杆左段和稳定杆右段的尺寸,不改变稳定杆中段的尺寸和衬管的位置,从而无需改变衬管与车体的装配关系,提高了相关零部件的通用性和平台拓展性,降低了相关模具开发投入的生产成本,同时,稳定杆通过衬管与车体相连,有效提升了稳定杆的侧倾刚度,降低了稳定杆异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稳定杆装配的相关零部件存在通用性差,使得相关零部件的成本投入高的问题;其次,通过将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避免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杆左段、稳定杆中段和稳定杆右段与衬管之间产生松动异响或脱落风险,保证了行车安全;最后,通过在衬管与安装托架之间设置衬套,避免了车体在运行过程中,安装托架与衬管之间产生摩擦异响,同时还能保护衬管,延长使用寿命,在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40.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