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鼻咽麻醉面罩。
背景技术:
2.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两种。急性咽喉炎常为病毒引起,其次为细菌所致,冬春季最为多见,在对咽喉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咽喉麻醉,而患者需要佩戴麻醉罩,但是现有的麻醉罩功能单一,不易佩戴,在佩戴后,患者容易因为晃动导致麻醉管道的偏斜,从而出现恶心的现象,另外长时间张口容易导致口水不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咽麻醉面罩,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麻醉面罩佩戴后因碰撞导致患者恶心的现象,克服了现有麻醉面罩使用过程中口水不受控制的缺点。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包括鼻咽麻醉防护罩、头部弹性固定件、麻醉注入口、鼻腔透气孔、口水擦拭巾挂环、咽喉麻醉传递管、晃动振幅减缓簧和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麻醉注入口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鼻腔透气孔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上方,所述口水擦拭巾挂环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下方,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设于麻醉注入口上,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设于咽喉麻醉传递管上,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设于晃动振幅减缓簧上,所述鼻咽麻醉防护罩起到防护的作用,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麻醉注入口起到注入麻醉剂的作用,所述鼻腔透气孔起到透气的作用,所述口水擦拭巾挂环起到挂面巾的作用,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起到传递麻醉剂的作用,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和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起到支撑患者唇部的作用。
5.进一步地,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设于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和咽喉麻醉传递管之间,所述麻醉注入口设于鼻腔透气孔和口水擦拭巾挂环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呈弧形设置,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呈圆形管道设置,所述麻醉注入口呈圆形开口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设有两组,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呈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呈对称设有两组。
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采用弹性材质设置。
9.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鼻咽麻醉面罩,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麻醉面罩佩戴后因碰撞导致患者恶心的现象,克服了现有麻醉面罩使用过程中口水不受控制的缺点。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鼻咽麻醉面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3.其中,1、鼻咽麻醉防护罩,2、头部弹性固定件,3、麻醉注入口,4、鼻腔透气孔,5、口水擦拭巾挂环,6、咽喉麻醉传递管,7、晃动振幅减缓簧,8、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包括鼻咽麻醉防护罩1、头部弹性固定件2、麻醉注入口3、鼻腔透气孔4、口水擦拭巾挂环5、咽喉麻醉传递管6、晃动振幅减缓簧7和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2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1上,所述麻醉注入口3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1上,所述鼻腔透气孔4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1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3的上方,所述口水擦拭巾挂环5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1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3的下方,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6设于麻醉注入口3上,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7设于咽喉麻醉传递管6上,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设于晃动振幅减缓簧7上。
17.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7设于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和咽喉麻醉传递管6之间,所述麻醉注入口3设于鼻腔透气孔4和口水擦拭巾挂环5之间。
18.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呈弧形设置,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6呈圆形管道设置,所述麻醉注入口3呈圆形开口设置。
19.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2设有两组,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7呈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呈对称设有两组。
20.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2采用弹性材质设置。
21.具体使用时,用户对患者进行鼻咽麻醉时,将头部弹性固定件2套在患者的头上,通过弹性作用可以将鼻咽麻醉防护罩1固定在患者的面部上,此时用户在固定鼻咽麻醉防护罩1上讲咽喉麻醉传递管6深入到患者的口腔内,并且使得两组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8抵住患者的上下嘴唇,在晃动振幅减缓簧7的弹性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咽喉麻醉传递管6在口腔内的晃动,避免因患者乱动导致患者出现恶心现象,另外用户将可以擦拭口水的毛巾挂在口水擦拭巾挂环5上可以实现麻醉过程中患者因张口而控制不住口水流出时进行擦拭的目的,接着定位后以后用户便可以通过麻醉注入口3朝着咽喉麻醉传递管6内进行麻醉喷射,实现麻醉效果,且在鼻腔透气孔4的透气作用下患者不会因为闷气而感到不适,以上便是整个鼻咽麻醉面罩的使用流程。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鼻咽麻醉防护罩、头部弹性固定件、麻醉注入口、鼻腔透气孔、口水擦拭巾挂环、咽喉麻醉传递管、晃动振幅减缓簧和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麻醉注入口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鼻腔透气孔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上方,所述口水擦拭巾挂环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下方,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设于麻醉注入口上,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设于咽喉麻醉传递管上,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设于晃动振幅减缓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设于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和咽喉麻醉传递管之间,所述麻醉注入口设于鼻腔透气孔和口水擦拭巾挂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呈弧形设置,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呈圆形管道设置,所述麻醉注入口呈圆形开口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设有两组,所述晃动振幅减缓簧呈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呈对称设有两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采用弹性材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咽麻醉面罩,包括鼻咽麻醉防护罩、头部弹性固定件、麻醉注入口、鼻腔透气孔、口水擦拭巾挂环、咽喉麻醉传递管、晃动振幅减缓簧和唇部顶起防晃动支撑环,所述头部弹性固定件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麻醉注入口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所述鼻腔透气孔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上方,所述口水擦拭巾挂环铰接设于鼻咽麻醉防护罩上且设于麻醉注入口的下方,所述咽喉麻醉传递管设于麻醉注入口上。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鼻咽麻醉面罩,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麻醉面罩佩戴后因碰撞导致患者恶心的现象,克服了现有麻醉面罩使用过程中口水不受控制的缺点。用过程中口水不受控制的缺点。用过程中口水不受控制的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苏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苏东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