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
背景技术:
2.灌溉渠道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水道,把从水源引取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灌区的各个部分,而现在的农渠在建造过程中,为增加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减少水头损失,节约能源,将原有土渠道进行硬质化,从而达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3.其施工工艺为;预制板施工
→
老渠道回填压实
→
施工放样
→
新渠道开挖(专用挖掘机斗)
→
铺设两侧防渗薄膜
→
两侧预制板铺设
→
板间缝隙填补
→
渠道底部混凝土施工
→
渠道压顶施工
→
人行桥及闸口等附属设施施工,按照流量可分为6寸泵渠道、8寸泵渠道等,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梯形断面渠道及u型断面渠道,然而该种施工方式主要存在缺点:
4.1.使用大量劳动力,所有的渠道侧板均需要人工一块块搬运并调整就位,边板站之间一般留有3-4厘米缝隙,需要用砂浆勾嵌,底板施工,压顶施工,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
5.2.虽然考虑到防渗在边板后铺设了聚乙烯薄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边板的搬运,容易将薄膜破坏,影响防渗效果。
6.3.底板与压顶由于土方的不密实,平整度难以达到要求,造成地板及两侧压顶的厚度无法均匀,导致材料的损耗,且两侧压顶模板难以控制。
7.4.工期耗时较长,一般按照10个人一个班组的工作量,经多年试验结果,一个班组每天形成成品渠道约100米(不包括边板预制、运输)。
8.5.维修麻烦,如局部损坏,需要重新预制,且不适合机械施工,而一般修复工程量都极少,造成维修价格偏高。
9.6.质量难以控制,主要是压顶的厚度、嵌缝的密实、厚度、底板的厚度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全过程监督,及时校正,即便如此,仍存在部分质量瑕疵。
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以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3.(二)技术方案
1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所述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有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所述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人行架板,所述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中部设有挡水闸板。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卡口和下卡口,所述上卡口和下卡口相契合。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压顶板,所述压顶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
17.优选的,所述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的中部设有闸座,所述闸座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挡水闸板活动插接在插槽的内部。
18.优选的,所述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与闸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与人行架板一体成型。
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该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通过将农渠硬化的建设部分通过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同时在预制时,除了原有的梯形预制板还增设了带有挡水闸板的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和带有人行架板的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然后将其在现场进行拼装,使得整体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安装方便,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21.2、该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在进行安装时,相邻接触部位的上卡口和下卡口以逆水流方向插进,如有因转弯等情况,可在接缝处铺设10-15厘米宽土工布防止水土流失,外加3-4米塑料薄膜防渗,跟传统施工方式大量节约塑料薄膜用量,避免因板块铺装施工造成塑料薄膜损坏,影响渠道整体防渗效果,防止渠道土体被水流冲刷造成板块后空虚串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2、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3、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4、压顶板;5、固定孔;6、人行架板;7、上卡口;8、下卡口;9、闸座;10、插槽;11、挡水闸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有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人行架板6,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中部设有挡水闸板11。
27.参照附图2-3,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卡口7和下卡口8,上卡口7和下卡口8相契合,在实际安装时,上卡口7朝向逆水流方向。
28.参照附图2,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压顶板4,压顶板4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5,在安装时,压顶板4搭接在原有渠道的两侧上表面,且对于一些土质松软易滑动的区域进行安装时,可通过在固定孔5的内部加装定位桩,使得定位桩的底端插入到泥土中。
29.参照附图2-3,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中部设有闸座9,闸座9的内部开设有插槽10,挡水闸板11活动插接在插槽10的内部,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与闸座9一体成型,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与人行架板6一体成型,通过将闸座9预制在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内部,进一步减少施工步骤和施工时间,同时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
30.参照附图。
31.工作原理:该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的施工工艺为;渠道预制
→
老渠道回填压实
→
施工放样
→
新渠道开挖
→
整体式预制渠道铺装
→
开孔机开工放入进水管道
→
局部存在空隙通过预留孔灌浆形成密实;
32.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渠道的尺寸进行设置模板,一次性成型多组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然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预制相应数量的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之间通过上卡口7和下卡口8相互契合卡接在一起,上卡口7和下卡口8的宽度设置为2.5厘米。同时在进行预制时,采用6号钢筋形成梯形钢筋网片,然后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预制成型,同时人人行架板6采用12号单层双向钢筋网片进行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3.同时该整体式预制渠道结构的相邻接触部位的上卡口7和下卡口8以逆水流方向插进,如有因转弯等情况,可在接缝处铺设10-15厘米宽土工布防止水土流失,外加3-4米塑料薄膜防渗,跟传统施工方式大量节约塑料薄膜用量,避免因板块铺装施工造成塑料薄膜损坏,影响渠道整体防渗效果,防止渠道土体被水流冲刷造成板块后空虚串水,同时根据工程量及施工条件,第一预制渠道拼接块1、第二预制渠道拼接块2和第三预制渠道拼接块3的预制长度可调整1米乃至2米一节,减少缝隙量;
34.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如局部损坏,仅需根据损坏的长度,购买成品,将损坏的拆除,重新铺设新的渠道,仅需2-3人便可完成修复,修复时间短,不需要大型机械,不需要重新购买钢筋、水泥、黄沙等原材拌制混凝土,大大节约维修成本。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