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晶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晶圆是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其原始材料是硅,高纯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掺入硅晶体晶种,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硅,硅晶棒在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形成硅晶圆片,也就是晶圆。
3.如授权公开号为cn210136861u的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其虽然解决了能够实现晶圆的稳定输送,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降低吸盘或者储气盒碰撞晶圆的作用力,从而避免晶圆表面受到损伤,但仍未解决现有的晶圆切割进料装置由于其上吸盘为橡胶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磨损或发生损坏,其更换步骤较为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提出了现有的晶圆切割进料装置由于其上吸盘为橡胶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磨损或发生损坏,其更换步骤较为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盘连接套,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延伸至吸盘连接套的内部,所述吸盘连接套卡合套接在安装柱的外表面。
7.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所述吸盘连接套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能够卡合卡块的限位槽。
8.优选的,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中间均贯穿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吸盘的外表面套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相对于吸盘能够进行上下活动。
10.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移动套筒的顶端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延伸至移动套筒的内部,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电机,所述固定电机通过设有的固定外壳安装在气缸的底端两侧位置处,所述固定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丝杆进行转动。
11.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处于移动套筒的内部,所述螺纹套的内壁半径小于限位部的外壁半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计的安装在安装柱两侧的按压块、固定板、卡块和复位弹簧便于对吸盘进行拆卸,在吸盘长时间使用后磨损严重或损坏时可快速的进行更换,大大了节省了维修人员的时间,通过按压按压块即可将吸盘连接套和安装柱发生分离,操作便捷,使用方便,且连接牢固;
14.2、通过设计的推板、移动套筒、固定外壳、丝杆和螺纹套便于对吸附在吸盘上的晶圆发生脱离,防止粘合力度过大而无法快速的脱落,装置无法正常的运送下一个晶圆,通过推板的移动来推动晶圆的脱离,其脱离效果明显,不会出现继续吸附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盘连接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套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驱动电机;2、导轨;3、滑块;4、气缸;5、吸盘;6、吸盘连接套;7、安装柱;8、推板;9、移动套筒;10、固定外壳;11、按压块;12、固定板;13、卡块;14、复位弹簧;15、限位柱;16、限位块;17、固定电机;18、丝杆;19、螺纹套;2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4所示,一种晶圆切割进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的一侧安装有导轨2,导轨2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块3,滑块3的底端安装有气缸4,气缸4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柱7,安装柱7的底端设置有吸盘5,吸盘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盘连接套6,安装柱7的底端延伸至吸盘连接套6的内部,吸盘连接套6卡合套接在安装柱7的外表面,安装柱7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可将各个部件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可将按压块11和卡块13进行连接,固定板12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11,固定板12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3,固定板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14,设置两个复位弹簧14可提高按压块11的复位能力,同时固定板12能够稳定的移动,吸盘连接套6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能够卡合卡块13的限位槽。
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5.在该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其上的吸盘5容易造成磨损和损坏,此时需要对吸盘5进行更换,首先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按压块11,两个按压块11均通过固定板12带动卡块13向安装柱7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固定板12在运动的过程中将两个复位弹簧14进行压缩,此时的卡块13不与吸盘连接套6内壁的两个限位槽卡合,则可轻松的将吸盘5和吸盘连接套6在安装柱7上进行拆卸,安装上新的吸盘5和吸盘连接套6后,可松开按压块11,则可在两个复位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带动卡块13回到原来状态,并与新的吸盘连接套6上的限位槽卡合,则更换完毕。
2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个复位弹簧14的中间均贯穿设有限位柱15,
限位柱15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2并延伸至外部,限位柱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
27.设计的限位柱15在固定板12压缩复位弹簧14时,复位弹簧14不会造成扭曲,起到了能够稳定压缩复位弹簧14的作用,同时设计的限位块16可防止固定板12与限位柱15发生脱离。
2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吸盘5的外表面套设有推板8,推板8相对于吸盘5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推板8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套筒9,移动套筒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9,移动套筒9的顶端设有丝杆18,丝杆18的底端延伸至移动套筒9的内部,丝杆18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电机17,固定电机17通过设有的固定外壳10安装在气缸4的底端两侧位置处,固定电机17的输出轴驱动丝杆18进行转动。
29.在气缸4对吸盘5内部充气的同时,可启动固定电机17,固定电机17的输出轴带动丝杆18进行转动,从而螺纹套19会在丝杆18上向下进行移动,螺纹套19通过移动套筒9带动推板8向下移动,使得推板8的底面低于吸盘5的底面,从而可在吸盘5没有完全分离晶圆的同时,通过推板8的移动来推动晶圆的分离。
3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丝杆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部20,限位部20处于移动套筒9的内部,螺纹套19的内壁半径小于限位部20的外壁半径。
31.设计的限位部20可防止移动套筒9和丝杆18发生脱离。
3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