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洞穴的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洞穴即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来的空间,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通常由水的侵蚀作用,或是风与微生物等其他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
3.现涉及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现有的对于洞穴进行密封时,往往一般的装置无法进行高度的调节,对于不同高度的洞穴无法正常的使用,从而导致一定的实用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提出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罐,所述充气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充气泵,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壳体内部的导管相连接,所述机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机体的开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套,且螺纹套在双向螺杆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和第一滑块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升降架,对于升降机构和设置,可进行高度的调节,使得对洞穴进行密封处理时,实用性较强,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对于移动机构的设置,可便于很好的进行移动,十分方便,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效果更好。
8.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能够便于很好的进行上下的移动,使得调节高度时较为稳定。
9.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泡沫套,能够便于进行手持使用,使用时方便省时省力。
10.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能够便于很好的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11.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外表面涂设有防锈涂料,能够便于减少一定的反应,从而提高一定的使用寿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利用对于升降机构和设置,可进行高度的调节,使得对洞穴进行密封处理时,实用性较强,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14.2、利用移动机构的设置,可便于很好的进行移动,十分方便,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效果更好,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15.3、利用控制器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便于很好的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主视图。
19.图例说明:
20.1、控制面板;2、控制器;3、推手;4、移动机构;401、底板;402、万向轮;403、安装壳;5、气囊;6、壳体;7、开槽;8、机体;9、升降机构;901、第一连接板;902、第二连接板;903、第一滑块;904、第一滑槽;905、转轴;906、伸缩杆;907、升降架;908、螺纹套;909、电机;910、双向螺杆;10、导管;11、第二滑槽;12、充气泵;13、充气罐;14、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考图1,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包括机体8,机体8上设置有开槽7,开槽7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的上方设置有壳体6,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罐13,充气罐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10,导管10上设置充气泵12,壳体6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气囊5,气囊5与壳体6内部的导管10相连接,机体8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4。
22.机体8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3,推手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泡沫套。
23.参考图2,移动机构4包括底板401,底板401与机体8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03,安装壳403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402。
24.升降机构9包括第二连接板902,第二连接板902设置在机体8的开槽7内,第二连接板90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904,第一滑槽90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903,第一滑块903在第一滑槽904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90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板901,第一连接板90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909,电机90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双向螺杆910,双向螺杆910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套908,且螺纹套908在双向螺杆910上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90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906,伸缩杆906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902固定连接,螺纹套908和第一滑块903设置有转轴905,转轴905上设置有升降架907。
25.机体8的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1,第二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14,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4与第一连接板901固定连接。
26.参考图3,机体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控制面板1上设置有控制器2,控制
器2与电机909电性连接。
27.机体8的外表面涂设有防锈涂料。
28.本使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控制器2可进行简单控制,在进行对洞穴密封处理时,利用移动机构4上的万向轮402可进行移动位置,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对于不同高度时,电机909带动双向螺杆910进行转动,双向螺杆910转动时可带动螺纹套908进行相对运动,同时升降架907和伸缩杆906进行上下伸缩,第一滑块903在第一滑槽904的内部滑动连接,从而可达到实用的效果,完成后可打开充气泵12进行对气囊5充气,达到对洞穴密封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包括机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8)上设置有开槽(7),所述开槽(7)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机构(9)的上方设置有壳体(6),所述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罐(13),所述充气罐(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上设置充气泵(12),所述壳体(6)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气囊(5),所述气囊(5)与壳体(6)内部的导管(10)相连接,所述机体(8)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第二连接板(902),所述第二连接板(902)设置在机体(8)的开槽(7)内,所述第二连接板(90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904),所述第一滑槽(90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903),所述第一滑块(903)在第一滑槽(904)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90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板(901),所述第一连接板(90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909),所述电机(90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双向螺杆(910),所述双向螺杆(910)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套(908),且螺纹套(908)在双向螺杆(910)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90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杆(906),所述伸缩杆(906)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902)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908)和第一滑块(903)设置有转轴(905),所述转轴(905)上设置有升降架(9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与机体(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03),所述安装壳(403)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4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8)的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14),所述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4)与第一连接板(90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8)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3),所述推手(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泡沫套。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所述控制面板(1)上设置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与电机(909)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8)的外表面涂设有防锈涂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穴的密封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罐,所述充气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充气泵,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壳体内部的导管相连接,所述机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对于升降机构和设置,可进行高度的调节,使得对洞穴进行密封处理时,实用性较强,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利用移动机构的设置,可便于很好的进行移动,十分方便,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效果更好,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鸥 孟凡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启迪华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