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叶茯茶渥堆机。
背景技术:
2.渥堆发酵是茯茶等茶叶加工的必备步骤,即将经过萎凋处理后的茶叶原料在干净的场所堆成足够高度的茶堆,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发酵,通过茶叶内部的活性酶以及外部的微生物,促成茶叶化学成分的变化,提升茶多酚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使茶叶形成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同时有利于后续发花。
3.传统的渥堆简单的使用堆叠的方式进行,茶堆内外温差较大,且无法快速地调整茶堆整体的温度,另外桑叶茯茶由于选用桑叶和茶叶,二者叶片质地、叶片厚度不同,简单的堆放进行渥堆,由于内部温度难以精准控制,难免会造成相对较薄的桑叶发酵过度的问题。另外现有的普通渥堆发酵机,也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解决传统渥堆发酵以及现有普通渥堆发酵机无法精准控制内部发酵温度,导致渥堆内外发酵程度不同的问题,实现平衡渥堆发酵茶叶内外温度,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前端设有开门;混流室,设置于所述机箱下部,所述混流室内设有进风管和加湿装置;通风管,阵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机箱底部的混流室相通,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开门由2-5个独立的小门组成。
7.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室由混流室的底部向顶部逐渐扩张的倒梯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与热风源连接,所述加湿装置选为超声波加湿器。
9.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的高度为所述机箱内部高度的50%-90%。
10.进一步的,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开孔。
11.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通风管高度的一半。
12.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内还设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13.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外部套设有纱网。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5.通过在机箱内部设置通风管来联通混流室,能够实现将待渥堆发酵的桑叶茯茶集中堆放在机箱内,茯茶的堆放高度与通风管基本持平,通过混流室混流进风管输入的干燥空气和加湿装置输出的湿气,可控地从通风管进入对机箱内堆叠的茯茶进行精准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通过合理的设置通风管以及通风管上通孔的密度,即可实现平衡渥堆发酵茶叶内外温度,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小门后的内部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内部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底部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流室结构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结合附图的形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作的限定。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5.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4-6所示,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前端设有开门2;混流室3,设置于所述机箱下部,所述混流室内设有进风管4和加湿装置8;通风管5,阵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机箱底部的混流室相通,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通孔6。
28.通过在机箱内部设置通风管来联通混流室,能够实现将待渥堆发酵的桑叶茯茶集中堆放在机箱内,茯茶的堆放高度与通风管基本持平,通过混流室混流进风管输入的干燥空气和加湿装置输出的湿气,可控地从通风管进入对机箱内堆叠的茯茶进行精准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通过合理的设置通风管以及通风管上通孔的密度,即可实现平衡渥堆发酵茶叶内外温度,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
29.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开门由3个独立的小门201组成。通过小门的设置更佳方便的实现对机箱内装填茶叶和卸出茶叶,例如装茶时,先关闭第一小门,向机箱内部装入茶叶直至机箱内部茶叶高度达到一层小门高度时,再关闭第二小门,反复依次进行装填;当渥堆发酵完成后,先打开最顶上的小门,对上部的茶叶卸出,再逐步打开下部小门,实现茶叶逐步卸出。
30.优选的所述混流室由混流室的底部向顶部逐渐扩张的倒梯形结构。所述进风管与热风源连接,所述加湿装置选为超声波加湿器。倒梯形的结构更有利于热气和湿气的混合,通过调节热气温度和流量实现对机箱内部茶叶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通风管的高度为所述机箱内部高度的90%。通风管之间的间距为通风管高度的四分之一。
32.通过一定高度通风管的设置,使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堆顶部与机箱顶部之间留存有一定的空间,能够提供温度缓冲,保证茶堆的各处温度均匀。
33.机箱顶部设有开孔7。方便透气,机箱内还设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机箱内的渥堆发酵情况。通风管外部套设有纱网,防止茶叶从通孔落入通风管中造成堵塞。
3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前端设有开门(2);混流室(3),设置于所述机箱下部,所述混流室内设有进风管(4)和加湿装置(8);通风管(5),阵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机箱底部的混流室相通,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通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由2-5个独立的小门(201)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室由混流室的底部向顶部逐渐扩张的倒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与热风源连接,所述加湿装置选为超声波加湿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高度为所述机箱内部高度的50%-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顶部设有开孔(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通风管高度的一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还设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外部套设有纱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桑叶茯茶渥堆发酵机,涉及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前端设有开门;混流室,设置于所述机箱下部,所述混流室内设有进风管和加湿装置;通风管,阵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机箱底部的混流室相通,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通孔。解决传统渥堆发酵以及现有普通渥堆发酵机无法精准控制内部发酵温度,导致渥堆内外发酵程度不同的问题,实现平衡渥堆发酵茶叶内外温度,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实现渥堆发酵内外整体一致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伟 贺晶 孙军燕 王雪 徐晓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市供销社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