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86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自动收放管装置有软管卷盘式和伸缩管式的装置,软管卷盘式自动收放管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软管,输送一些磨损性比较强的介质时软管的磨损很快,需要定期更换软管。而伸缩管式自动收放管装置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自动收放时的阻力很大,当收放行程很大时,整个装置会很长,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包括可伸缩管体,所述可伸缩管体由若干的伸缩单元连接而成,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两个c型硬管,两个所述c型硬管连接形成倒v型,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相连,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在多个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一组用于驱动可伸缩管体舒展及折叠的牵引式收放结构。
6.所述牵引式收放结构包括设置于一个底座上的卷扬机,以及设置于另一个底座上的动滑轮,所述卷扬机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经动滑轮翻转换向后与安装有卷扬机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卷扬机还包括减速器。
7.所有底座均为滑移小车,安装有卷扬机的滑轮小车上设有刹车固定装置。
8.安装有卷扬机的底座设置为固定块,其余底座均为滑移小车。
9.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筒,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一套筒内,并且通过密封圈相连通,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内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上的法兰盖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筒,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二套筒内,并且也通过密封圈相连通,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内之间也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也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上的法兰盖板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套筒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
10.所述c型硬管的两端的端头均设有定位轴肩。
11.所述c型硬管为由金属材料制作的金属管。
12.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c型硬管,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等,使整个伸缩管体能够舒展及折叠;通过设置卷扬机,动滑轮和钢丝绳等,可以自动实现伸缩管体的自动舒展及折叠;通过设置滑移小车,使伸缩管体舒展及折叠时,使其与地面摩擦压力减小。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c型硬管的整体示意图。
16.图中,1可伸缩管体,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 c型硬管,5卷扬机,6钢丝绳,7动滑轮,8固定块,9滑移小车,10法兰盖板,11定位轴肩,1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该自动收放管装置包括可伸缩管体1,可伸缩管体1由若干的伸缩单元连接而成(在图1中只显示出可伸缩管体1由三个伸缩单元连接而成),每个伸缩单元包括两个c型硬管4,两个c型硬管4连接形成倒v型的伸缩单元结构。两个c型硬管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相连,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相连,每个第二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如图1所示,用于驱动可伸缩管体1舒展及折叠的牵引式收放结构包括卷扬机5,钢丝绳6和动滑轮7,卷扬机5固定安装于第一个底座上,动滑轮7组安装于第四个底座上。安装有卷扬机5的第一个底座设为固定不动的固定块8,其他的底座设为滑移小车9。卷扬机5包括机架、卷筒、减速器、制动器和电机等。卷扬机5上的钢丝绳6绕过动滑轮7,然后固定在第一个底座上,从而形成动滑轮7结构,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将卷扬机5的拉力放大了一倍。由于除了安装有卷扬机5的第一个底座为固定块8外,其余的底座均采用滑移小车9结构,而滑移小车9与地面摩擦阻力很小,从而提高了伸缩管体的伸展及折叠的速度。本实施例中,通过可伸缩管体1的自重实现伸展(放管),放管的速度可以通过调节卷扬机5反转的速度来调节。折叠(收管)时卷扬机5正转,利用卷扬机5的拉力来实现收管。
20.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设置的伸缩单元的数量很多,那么根据需要,牵引式收放结构可以依次安排有多组,在启动时候,只需通过控制器或者其他方式控制卷扬机5同步运行即可。
21.如图3所示,c型硬管4由一根直管两端均向同侧弯折而成,c型硬管4的两端头均设有定位轴肩11。c型硬管4由金属材料(如钢,铝或者铝合金等)制作的金属管。通过设置c型硬管4,便于多个c型硬管4的规模化安装。
22.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筒2,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筒3,
23.第一套筒2与第二套筒3均为中空结构,两个c型硬管4的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一套筒2内,并且通过密封圈12相连通,两个c型硬管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2内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最大高度约为3mm,最小高度约为1mm),第一套筒2的一端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4上的法兰盖板10相连。
24.两个伸缩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两个c型硬管4的一端之间连接方式相似。即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4的另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二套筒3内,并且也通过密封圈12相连通,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3内之间也设有活动间隙,第二套筒
3的一端也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4上的法兰盖板10相连,每个第二套筒3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
25.通过设置的密封圈12,使多个 c型硬管4相连通,以确保介质从多个相连的c型硬管4中顺利的输送。通过设置的法兰盖板10,法兰盖板10用于卡住c型硬管4,防止c型硬管4在第一套筒2或者第二套筒3内轴向窜动。通过设置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可以让每个c型硬管4的两端分别在第一套筒2及第二套筒3内自由转动,从而使整个可伸缩管体1可以舒展及折叠。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有底座均为滑移小车,安装有卷扬机的滑移小车上设有固定滑移小车的刹车固定装置。
28.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管体,所述可伸缩管体由若干的伸缩单元连接而成,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两个c型硬管,两个所述c型硬管连接形成倒v型,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相连,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在多个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一组用于驱动可伸缩管体舒展及折叠的牵引式收放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式收放结构包括设置于一个底座上的卷扬机,以及设置于另一个底座上的动滑轮,所述卷扬机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经动滑轮翻转换向后与安装有卷扬机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卷扬机还包括减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底座均设为滑移小车,安装有卷扬机的滑轮小车上设有刹车固定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有卷扬机的底座设置为固定块,其余底座均为滑移小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筒,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一套筒内,并且通过密封圈相连通,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内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上的法兰盖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筒,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相向的设置于第二套筒内,并且也通过密封圈相连通,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内之间也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也与套设于对应侧的c型硬管上的法兰盖板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套筒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硬管的两端的端头均设有定位轴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硬管为由金属材料制作的金属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硬管由一根直管的两端均向同侧弯折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收放管装置,包括可伸缩管体,所述可伸缩管体由若干的伸缩单元连接而成,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两个C型硬管,两个所述C型硬管连接形成倒V型,两个所述C型硬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相连,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C型硬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底座,在多个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一组用于驱动可伸缩管体舒展及折叠的牵引式收放结构。该装置可以自动实现伸缩管体的自动舒展及折叠,即具有可自动放管及收管的功能。即具有可自动放管及收管的功能。即具有可自动放管及收管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明 解萍 杨启双 曹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旭睿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