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急症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
背景技术:
2.转运是急救处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安全,迅速的转运病人是基层医生所关心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急症转运护理床在使用后其上被褥通常需要更换,但是在病人较多的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更换消毒,二次使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床板;
6.所述底板和床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底板和床板之间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7.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灯;
8.所述床板的底端设置有一个主动辊和至少一个引导辊,所述主动辊和引导辊上共同套设有被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被褥穿过的开槽;
9.所述主动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并在转动后自锁的自锁驱动机构。
10.可选地,所述床板上铰接有侧板。
11.可选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隔板围成矩形结构。
12.可选地,所述自锁驱动机构由伺服电机、蜗杆和蜗轮构成;
13.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底板、床板中的一个上面;
14.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固定,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与主动辊同轴键连接。
15.可选地,所述自锁驱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蜗杆固定。
16.可选地,所述引导辊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床板与连接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挡块,所述连接架贯穿床板并与挡块固定;
17.所述连接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架上、床板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弹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辊和引导辊,并在二者上套设被褥,从而便于被褥的运动,便于在急症的紧急情况下快速切换被紫外线消毒后的被褥。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锁驱动机构,可以自动将下方消毒后的被褥逐渐运动至上侧,而将上侧的被褥运动至下侧进行消毒,且运动后实现自锁,最大化的避免被褥任意运动。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可以起到张紧的作用,一方面保证了被褥可以被张紧传动,另一方面张紧后的被褥具备更好的舒适度和整洁度,同时避免褶皱导致无法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锁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引导辊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板、2行走轮、3支撑柱、4床板、5侧板、6紫外线消毒灯、7引导辊、8主动辊、9自锁驱动机构、91伺服电机、92联轴器、93蜗杆、94蜗轮、10被褥、11隔板、12空腔、13挡块、14连接架、15弹簧、1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实施例一
29.参照图1至图2,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行走轮2,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上端设置有床板4,床板4上铰接有侧板5,侧板5可以防止病人掉落。
30.底板1和床板4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11,隔板11将底板1和床板4之间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隔板11围成矩形结构,该密封的空间可以用于隔绝紫外线。
31.底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灯6,紫外线消毒灯6用于对被褥10的表面进行消毒,在急症科室紧急使用来不及换被褥时可以及时的消毒。
32.床板4的底端设置有一个主动辊8和至少一个引导辊7,主动辊8和引导辊7上共同套设有被褥10,隔板11上开设有用于被褥10穿过的开槽。
33.值得一提的是,被褥10可以从床板4的两侧绕过,或者可以在床板4的某处开设开口,从而用于被褥10的穿过。
34.参照图2,主动辊8连接有驱动其转动并在转动后自锁的自锁驱动机构9,自锁驱动机构9由伺服电机91、蜗杆93和蜗轮94构成,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35.伺服电机91安装在底板1、床板4中的一个上面,伺服电机91用于提供动力驱动蜗杆93转动。
36.伺服电机91的输出轴与蜗杆93固定,蜗杆93与蜗轮94啮合,蜗轮94与主动辊8同轴键连接。蜗杆93在伺服电机91的动力下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94转动,蜗轮94带动同轴的主动辊8转动,主动辊8从而可以带动被褥10运动,将下方消毒后的被褥逐渐运动至上侧,而将上侧的被褥运动至下侧进行消毒。
37.蜗杆93的展开螺旋角小于蜗轮94蜗杆接触的摩擦角,从而可以实现自锁,最大化
的避免被褥任意运动。
38.值得一提的是,主动辊8的外表面可以套设橡胶,也可以采用粗糙的表面,从而增加与被褥10的摩擦力。
39.实施例二
40.参照图3至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引导辊7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4,床板4与连接架1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空腔12,空腔12内设置有挡块13,连接架14贯穿床板4并与挡块13固定,连接架1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连接架14上、床板4和固定块16之间设置有弹簧15。
41.通过弹簧15的设置可以起到张紧的作用,可以带动固定块16、连接架14和引导棍7对被褥10进行张紧,一方面保证了被褥10可以被张紧传动,另一方面张紧后的被褥具备更好的舒适度和整洁度,同时避免褶皱导致无法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行走轮(2),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设置有床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床板(4)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底板(1)和床板(4)之间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灯(6);所述床板(4)的底端设置有一个主动辊(8)和至少一个引导辊(7),所述主动辊(8)和引导辊(7)上共同套设有被褥(10),所述隔板(11)上开设有用于被褥(10)穿过的开槽;所述主动辊(8)连接有驱动其转动并在转动后自锁的自锁驱动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上铰接有侧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隔板(11)围成矩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9)由伺服电机(91)、蜗杆(93)和蜗轮(94)构成;所述伺服电机(91)安装在底板(1)、床板(4)中的一个上面;所述伺服电机(91)的输出轴与蜗杆(93)固定,所述蜗杆(93)与蜗轮(94)啮合,所述蜗轮(94)与主动辊(8)同轴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9)还包括联轴器(92),所述伺服电机(9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2)与蜗杆(93)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辊(7)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4),所述床板(4)与连接架(1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内设置有挡块(13),所述连接架(14)贯穿床板(4)并与挡块(13)固定;所述连接架(1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所述连接架(14)上、床板(4)和固定块(16)之间设置有弹簧(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转运护理床,涉及急症护理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床板;所述底板和床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底板和床板之间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消毒灯;所述床板的底端设置有一个主动辊和至少一个引导辊,所述主动辊和引导辊上共同套设有被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被褥穿过的开槽;所述主动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并在转动后自锁的自锁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辊和引导辊,并在二者上套设被褥,从而便于被褥的运动,便于在急症的紧急情况下快速切换被紫外线消毒后的被褥。况下快速切换被紫外线消毒后的被褥。况下快速切换被紫外线消毒后的被褥。
技术研发人员:田美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美鸣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