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平面布局,具体的说是一种左右分流双电梯厅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2.矩形高层住宅建筑的现有平面布局结构采用如图1所示的常规做法:在矩形建筑平面1设置一组电梯厅4a,并将消防电梯8和两个疏散楼梯7及其前室7a布置于电梯厅4a两侧,共同形成一个交通和疏散的中心,位于整个平面中上部位置。整体平面中部水平方向设置一条沿矩形公寓建筑平面的长边方向l延伸的内部走廊9,连接电梯厅4a,消防电梯8和疏散楼梯的前室7a,并向左右两个方向延伸通向和连接公寓的各个住户单元2的入户门2a。内部走廊9满足了电梯厅4a能通向任何一个住户单元2,且任一住户单元2均能通向疏散楼梯7的基本要求,该平面存在以下不足:
3.其一,此种布局方式因为电梯和疏散楼梯布局位置的限制,需要占用一定的建筑面宽,因此整个矩形平面的长边方向l会较长,短边方向w会较窄。且较大的整体建筑面宽会对总平面布局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4.其二,平面中部的交通走廊长度较长,宽度有限。因此住户出电梯厅通向住户单元需要行走较长一段距离,且此段路程的空间体验感不佳。
5.第三,平面中部的交通廊的长度较长,整体平面的使用率不高,该平面使用率为74.6%。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左右分流双电梯厅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
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左右分流双电梯厅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包括矩形建筑平面,该矩形建筑平面内布置有八个住户单元,位于上排的四个住户单元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p1、p3、p5、p7,位于下排的四个住户单元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p2、p4、p6、p8;其中,所述矩形建筑平面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编号为p1至p4的四个住户单元和编号为p5至p8的四个住户单元分别记为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
9.其特征在于:
10.所述矩形建筑平面在所述上排与下排之间布置有核心筒,使得所述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分别位于所述核心筒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核心筒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组电梯组,所述左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和位于左侧的电梯组的电梯厅通过左侧短走廊连通所述核心筒的左侧门,所述右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和位于右侧的电梯组的电梯厅通过右侧短走廊连通所述核心筒的右侧门;
11.并且,所述矩形建筑平面在所述核心筒的内部布置有疏散楼梯。
12.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每一住户单元均能够通过走廊通向电梯组和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下,同时使得每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单楼层的四个住户单元(即:左侧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1至p4的四个住户单元,右侧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5至p8的四个住户单元),实现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住户出行活动分流,它们的行动流线互相分离不干扰,减少了两组电梯组的交叉混用,提高了住户的私密性,减少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人员在电梯中的密闭小空间交集,很好响应现今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建筑空间内的人员分流,减少交叉使用要求。
13.优选的:所述左侧短走廊和右侧短走廊均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
14.优选的:所述位于左侧的电梯组处于编号为p1与编号为p3的两个住户单元的入户门之间,所述位于右侧的电梯组处于编号为p5与编号为p7的两个住户单元的入户门之间,所述左侧短走廊从位于左侧的电梯组的电梯厅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所述右侧短走廊从位于右侧的电梯组的电梯厅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
15.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短走廊和右侧短走廊均从电梯厅的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住户单元的入户门门前空前通过短走廊与电梯厅形成一体的空间,使得住户单元的入户门达到电梯厅的距离最短,且住户在其中行走的空间感受更优。
16.优选的:每一组所述电梯组均设有两台电梯。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建筑平面在所述核心筒的内部布置有两部所述疏散楼梯,位于左侧的疏散楼梯的前室连通所述核心筒的左侧门,位于右侧的疏散楼梯的前室连通所述核心筒的右侧门,该两部疏散楼梯的前室通过核心筒走廊连通。
18.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每个住户单元均能通向疏散楼梯,保证各住户在平常使用状态下的空间感受良好的同时,减少核心筒走廊的长度,减少了公共面积,提升矩形建筑平面的使用率,平面使用率达到76.5%,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性。
19.优选的:所述矩形建筑平面在所述核心筒的内部还布置有消防电梯,该消防电梯位于所述两部疏散楼梯的左侧或右侧,且该消防电梯与相邻的疏散楼梯共用前室。
20.优选的:所述两部疏散楼梯的入口处和所述核心筒走廊的两端均安装有消防门,所述核心筒的左侧门和右侧门均为消防门,以提高消防安全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核心筒布置在上排与下排的住户单元之间,设置位于核心筒左右两侧的两组电梯组,并分别用左侧短走廊和右侧短走廊实现连通,能够在满足每一住户单元均能够通过走廊通向电梯组和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下,同时使得每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单楼层的四个住户单元(即:左侧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1至p4的四个住户单元,右侧的电梯组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5至p8的四个住户单元),实现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住户出行活动分流,它们的行动流线互相分离不干扰,减少了两组电梯组的交叉混用,提高了住户的私密性,减少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人员在电梯中的密闭小空间交集,很好响应现今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建筑空间内的人员分流,减少交叉使用要求。
23.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短走廊和右侧短走廊均从电梯厅的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住户单元的入户门门前空前通过短走廊与电梯厅形成一体的空间,使得住户单元的入户门达到电梯厅的距离最短,且住户在其中行走的空间感受更优。
24.第三,本实用新型设有两部疏散楼梯,且两部疏散楼梯的前室和两组电梯组的电梯厅通过左侧短走廊、左侧门、核心筒走廊、右侧门和右侧短走廊连通在一起,能够在满足每个住户单元均能通向疏散楼梯,保证各住户在平常使用状态下的空间感受良好的同时,减少核心筒走廊的长度,减少了公共面积,提升矩形建筑平面的使用率,平面使用率达到76.5%,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性。
25.第四,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矩形建筑平面的长边长度、增加矩形建筑平面的短边长度,使得矩形建筑平面的布局能够更具灵活性。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图1为现有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方位用语“上、下、左、右”,仅是方位上的相对概念,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所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一
3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左右分流双电梯厅的矩形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包括矩形建筑平面1,该矩形建筑平面1内布置有八个住户单元2,位于上排的四个住户单元2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p1、p3、p5、p7,位于下排的四个住户单元2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p2、p4、p6、p8;其中,所述矩形建筑平面1的长边方向l和短边方向w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编号为p1至p4的四个住户单元2和编号为p5至p8的四个住户单元2分别记为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
33.所述矩形建筑平面1在所述上排与下排之间布置有核心筒3,使得所述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2a分别位于所述核心筒3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核心筒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组电梯组4,所述左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2a和位于左侧的电梯组4的电梯厅4a通过左侧短走廊5连通所述核心筒3的左侧门3a,所述右部住户单元的入户门2a和位于右侧的电梯组4的电梯厅4a通过右侧短走廊6连通所述核心筒3的右侧门3b;
34.并且,所述矩形建筑平面1在所述核心筒3的内部布置有疏散楼梯7。
35.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每一住户单元2均能够通过走廊通向电梯组4和疏散楼梯7的基本要求下,同时使得每组电梯组4就近服务于单楼层的四个住户单元2(即:左侧的电梯组4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1至p4的四个住户单元2,右侧的电梯组4就近服务于编号为p5至p8的四个住户单元2),实现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住户出行活动分流,它们的行动流线互相分离不干扰,减少了两组电梯组4的交叉混用,提高了住户的私密性,减
少了左部住户单元和右部住户单元的人员在电梯中的密闭小空间交集,很好响应现今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建筑空间内的人员分流,减少交叉使用要求。
36.以上为本实施例一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37.优选的:所述左侧短走廊5和右侧短走廊6均沿所述长边方向l延伸。
38.优选的:所述位于左侧的电梯组4处于编号为p1与编号为p3的两个住户单元2的入户门2a之间,所述位于右侧的电梯组4处于编号为p5与编号为p7的两个住户单元2的入户门2a之间,所述左侧短走廊5从位于左侧的电梯组4的电梯厅4a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所述右侧短走廊6从位于右侧的电梯组4的电梯厅4a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
39.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短走廊5和右侧短走廊6均从电梯厅4a的左右两侧拓展延伸而成,住户单元2的入户门门前空前通过短走廊与电梯厅4a形成一体的空间,使得住户单元2的入户门2a达到电梯厅4a的距离最短,且住户在其中行走的空间感受更优。
40.优选的:每一组所述电梯组4均设有两台电梯。
41.实施例二
42.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43.所述矩形建筑平面1在所述核心筒3的内部布置有两部所述疏散楼梯7,位于左侧的疏散楼梯7的前室7a连通所述核心筒3的左侧门3a,位于右侧的疏散楼梯7的前室7a连通所述核心筒3的右侧门3b,该两部疏散楼梯7的前室7a通过核心筒走廊3c连通。
44.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每个住户单元2均能通向疏散楼梯7,保证各住户在平常使用状态下的空间感受良好的同时,减少核心筒走廊3c的长度,减少了公共面积,提升矩形建筑平面1的使用率,平面使用率达到76.5%,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性。
45.以上为本实施例二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46.优选的:所述矩形建筑平面1在所述核心筒3的内部还布置有消防电梯8,该消防电梯8位于所述两部疏散楼梯7的左侧或右侧,且该消防电梯8与相邻的疏散楼梯7共用前室。
47.优选的:所述两部疏散楼梯7的入口处和所述核心筒走廊3c的两端均安装有消防门,所述核心筒3的左侧门3a和右侧门3b均为消防门,以提高消防安全度。
4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