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2.在世界轿车发展史上,轿车消费家庭化是从经济型轿车的发展开始,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型轿车都是家用轿车市场的主流,现今世界上,节能、环保、紧凑型的经济型轿车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发展经济型轿车产业更受到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为此我们提出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
3.现有的汽车在人们开车时,如果想要调节副驾驶座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副驾驶的后排太靠后时乘坐难受想伸手调节够不着,使用体验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在人们开车时,如果想要调节副驾驶座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副驾驶的后排太靠后时乘坐难受想伸手调节够不着,使用体验相对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包括:
7.无线开关,所述无线开关的底部前后两侧粘接有双面胶带,所述无线开关的底面中央设置有磁块,且无线开关的内部下方融熔连接有卡块;
8.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活动连接在无线开关的内部,且第一活动板的中部安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底部两侧连接有第一按压杆,且第一活动板的顶部两侧与无线开关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的右侧安设有第二按键,且第二按键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无线开关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部两侧连接有第二按压杆,且第二活动板的中部与无线开关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
9.所述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还包括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安装在无线开关的内部底端,且pcb电路板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pcb电路板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触点组,且第一触点组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触点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按键与第一活动板之间为粘接,且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形状规格一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无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一转轴构成等力臂杠杆结构,且第一活动板与无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一弹簧构成弹力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杆与第一活动板之间为电焊连接,且第一按压杆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一触点组的单一触点的顶面直径。
13.优选的,所述pcb电路板与无线开关之间通过卡块以及缺口构成固定结构,且卡块与缺口之间为间隙配合。
14.优选的,所述磁块与无线开关之间为镶嵌连接,且磁块的底面与双面胶带的底面保持相平状态。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无线开关、pcb电路板、双面胶带以及磁块,通过按压pcb电路板上的第一触点组或者第二触点组能够无线自由调节副座椅,不破坏线路,通过双面胶带能够将无线开关固定在车身内部的任意一处,通过磁块能够将无线开关吸附在车身的内部铁质区域,此举可以实现无线开关的随意贴合以及无损安装。
17.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按压杆以及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活动板的中部,使得第一活动板成为等力臂杠杆结构,通过按压第一按键的任意一端控制时,按压的所需要使用的力量一致,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开关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开关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pcb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开关底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第一按键;2、第二按键;3、无线开关;4、第一弹簧;5、第二活动板;6、第二弹簧;7、pcb电路板;8、第二按压杆;9、第二转轴;10、双面胶带;11、第一按压杆;12、第一活动板;13、第一转轴;14、第二触点组;15、缺口;16、第一触点组;17、磁块;1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图1-5,智能调节副驾座椅系统,包括无线开关3、pcb电路板7和第一活动板12,无线开关3的底部前后两侧粘接有双面胶带10,无线开关3的底面中央设置有磁块17,且无线开关3的内部下方融熔连接有卡块18,磁块17与无线开关3之间为镶嵌连接,且磁块17的底面与双面胶带10的底面保持相平状态,镶嵌连接确保将磁块17嵌入无线开关3的底部,可以通过磁块17将无线开关3吸附在车身内部的铁质区域内,较为方便,磁块17的底面与双面胶带10的底面保持相平状态,确保在通过双面胶带10对无线开关3的底部固定时,磁块17不会阻碍双面胶带10的贴附;
27.第一活动板12活动连接在无线开关3的内部,且第一活动板12的中部安设有第一转轴13,第一活动板12与无线开关3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3构成等力臂杠杆结构,且第一活动板12与无线开关3之间通过第一弹簧4构成弹力结构,等力臂杠杆结构确保通过按压第一按键1的任意一端控制时,按压的所需要使用的力量一致,体验较好,弹力结构一方面确保第一弹簧4能够对第一活动板12起到支撑的效果,另一方面确保撤去作用在第一按键1上的外
力后,第一按键1以及第一活动板12能够在第一弹簧4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第一活动板12的底部两侧连接有第一按压杆11,且第一活动板12的顶部两侧与无线开关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按压杆11与第一活动板12之间为电焊连接,且第一按压杆11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一触点组16的单一触点的顶面直径,电焊连接确保第一按压杆11与第一活动板12之间连接的紧固性,第一按压杆11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一触点组16的单一触点的顶面直径,确保第一按压杆11能够与第一触点组16有着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第一活动板12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按键1,第一按键1与第一活动板12之间为粘接,且第一按键1与第二按键2形状规格一致,粘接确保第一按键1与第一活动板1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形状规格一致确保第一按键1与第二按键2的按压效果一致,第一按键1的右侧安设有第二按键2,且第二按键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5与无线开关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第二活动板5的底部两侧连接有第二按压杆8,且第二活动板5的中部与无线开关3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9;
28.pcb电路板7安装在无线开关3的内部底端,且pcb电路板7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缺口15,pcb电路板7与无线开关3之间通过卡块18以及缺口15构成固定结构,且卡块18与缺口15之间为间隙配合,固定结构确保通过卡块18卡入缺口15的内部能够将pcb电路板7与无线开关3连接在一起,间隙配合确保卡块18与缺口15之间连接的紧固性,pcb电路板7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触点组16,且第一触点组1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触点组14。
29.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双面胶带10或者磁块17将无线开关3固定好,当车辆启动电源接通状态,主机通过转接副驾驶bcm模组为接收信号,通过无线开关3按压第一按键1的一侧,使第一活动板12绕着第一转轴13转动,带动第一按压杆11转动,从而与第一触点组16的某一触点接触,接触后,发射指令给主机来控制副驾驶座椅前或者后调节,通过无线开关3按压第二按键2的一侧,使第二活动板5绕着第二转轴9转动,带动第二按压杆8转动,从而与第二触点组14的某一触点接触,接触后,发射指令给主机来控制副驾驶座椅靠背的前或后调节,从而能够实现副座椅的两轴四向调节。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