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211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在清洁垃圾的时候,其铲料机构不能完全地将清洁机器人前侧的垃圾铲进清洁机器人内,使得清洁机器人清洁垃圾的能力不是很强,会造成需清洁的表面还残留垃圾等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有待上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
4.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包括具有铲料口的壳体、驱动装置、三个铲料板以及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三个所述铲料板间隔设置且均匀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外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每个所述铲料板自远离所述转动轴一端设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可于所述壳体的铲料口外且可与清洁表面抵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轴外侧壁上的三个所述铲料板转动,以将所述壳体下方的垃圾铲进所述壳体内。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清洁表面抵接的铲料斜板。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铲料斜板自远离所述壳体一端抵接所述清洁表面的两个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所述铲料斜板自远离所述壳体一端且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主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驱动杆、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且与所述主齿轮相配合的从齿轮、位于所述驱动杆两端的两个活动齿轮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两个所述活动齿轮相配合的两组带动齿轮,所述转动轴两端设有与两组所述带动齿轮相配合的两个转动齿轮。
8.进一步的,所述铲料斜板自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设有第二橡胶层。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铲料板包括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固定部、一端位于所述固定部内且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的活动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内的多个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所述固定部且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部,所述第一橡胶层位于所述活动部自远离所述固定部一端。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通过应用本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表面移动并其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垃圾的时候,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以带动三个铲料板转动,以将清洁表面的垃圾铲进壳体内,以完成需清洁表面的垃圾的清洁打扫,本铲料机构能完全地将清洁机器人经过的需清洁表面上的细微垃
圾、液状油污、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铲进清洁机器人内,使得应用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清洁垃圾的能力强,不会使得需清洁的表面还残留垃圾等问题,增加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省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省略壳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铲料板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包括具有铲料口的壳体10、驱动装置20、三个铲料板30以及转动轴40,所述转动轴40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三个所述铲料板30间隔设置且均匀设置于所述转动轴40外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40转动,每个所述铲料板30自远离所述转动轴40一端设有第一橡胶层34,所述第一橡胶层34可于所述壳体10的铲料口外且可与清洁表面抵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20驱动所述转动轴40外侧壁上的三个所述铲料板30转动,以将所述壳体10下方的垃圾铲进所述壳体10内。
17.应用本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表面移动并其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垃圾的时候,驱动装置20驱动转动轴40转动,转动轴40以带动三个铲料板30转动,以将清洁表面的垃圾铲进壳体10内,以完成需清洁表面的垃圾的清洁打扫,本铲料机构能完全地将清洁机器人经过的需清洁表面上的细微垃圾、液状油污、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铲进清洁机器人内,使得应用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清洁垃圾的能力强,不会使得需清洁的表面还残留垃圾等问题,增加用户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橡胶层34能更好的抵接于清洁表面(相当于橡胶刮于清洁表面),使得铲料板30能更好的将垃圾推进于壳体10内。
18.所述壳体10包括一端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清洁表面抵接的铲料斜板11。每个铲料板30在转动过程中,铲料板30自远离转动轴40的一端是一直与铲料斜板11抵接的,这样更好的将垃圾推至壳体10内,使得该清洁表面的垃圾全部被铲进壳体10内的垃圾箱中。
19.所述壳体1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铲料斜板11自远离所述壳体10一端抵接所述清洁表面的两个第一弹簧12,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2一端抵接所述铲料斜板11自远离所述壳体10一端且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使得铲料斜板11自远离壳体10一端是一直抵接于清洁表面的,这样应用该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能在需清洁表面将垃圾全部铲料进清洁机器人内。
20.所述驱动装置2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电机21、位于所述电机21输出端的主齿轮22、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的驱动杆23、套设于所述驱动杆23上且与所述主齿轮22相配合的从齿轮24、位于所述驱动杆23两端的两个活动齿轮25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与两个所述活动齿轮25相配合的两组带动齿轮26,所述转动轴40两端设有与
两组所述带动齿轮26相配合的两个转动齿轮41。电机21输出端的主齿轮22带动从齿轮24,从齿轮24带动驱动杆23转动,驱动杆23以带动两个活动齿轮25转动,然后再通过两组带动齿轮26带动两个转动齿轮41,以带动转动轴40转动,使得三个铲料板30随着转动轴40的转动而转动,使得清洁机器人在清洁移动的过程中,将其经过的需清洁表面上的垃圾进行铲进壳体10内的垃圾箱中。
21.所述铲料斜板11自远离所述壳体10一端设有第二橡胶层111。第二橡胶层111抵接于清洁表面,清洁机器人在清洁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橡胶层111是抵接于清洁表面的,即移动的过程中,相对的,能更好的使得垃圾移动进壳体10内。
22.每个所述铲料板30包括与所述转动轴40连接的固定部31、一端位于所述固定部31内且与所述固定部31活动连接的活动部32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31内的多个第二弹簧33,每个所述第二弹簧33一端抵接所述固定部31且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部32,所述第一橡胶层34位于所述活动部32自远离所述固定部31一端。这样使得铲料板30远离转动轴40一端是受第二弹簧33的力抵接在清洁表面的,这样驱动装置20驱动铲料板30转动铲料的过程中,能将全部垃圾铲进壳体10内,使得需清洁表面不存留垃圾,增加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垃圾能力。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清洁机器人的铲料机构通过应用本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表面移动并其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垃圾的时候,驱动装置20驱动转动轴40转动,转动轴40以带动三个铲料板30转动,以将清洁表面的垃圾铲进壳体10内,以完成需清洁表面的垃圾的清洁打扫,本铲料机构能完全地将清洁机器人经过的需清洁表面上的细微垃圾、液状油污、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铲进清洁机器人内,使得应用铲料机构的清洁机器人清洁垃圾的能力强,不会使得需清洁的表面还残留垃圾等问题,增加用户使用体验。
2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