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防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车防盗器是指在车人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知道车的状态,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防盗目的的防盗装置,现有的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在安装时,均是固定安装在电动车内部,电动车的震动传递到报警装置时,震动效果较差,需要设置对震动的放大装置,来保证报警装置能够灵敏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凹型座,所述凹型座内侧安装有对称的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限位筒,所述第一限位筒内部滑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内部滑动设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凹型座中心处的一端和第一限位筒靠近凹型座侧壁的一端均安装有圆球,所述圆球外侧设有固定桩,对称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之间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所述凹型座顶端中心处安装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有对称的第一偏移柱,对称的所述第一偏移柱之间安装有对称的第二偏移柱,底层的所述第二偏移柱顶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方安装有第二限位筒,所述第二限位筒内部滑动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内部滑动设有第二移动杆,所述固定块一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内部滑动设有对称的固定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上方安装有矩形框。
5.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杆外圈固定卡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凹型座中心处的一端和第一限位筒靠近凹型座侧壁的一端所连接的固定桩分别固定安装在凹型座的侧壁和报警装置本体的侧面上,所述圆球转动装置在固定桩上。
6.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本体滑动设置在矩形框内部,所述报警装置本体垂直方向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矩形框内侧的四个侧面均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能够在限位槽内部滑动。
7.优选地,对称的所述第二偏移柱外侧均安装有连接块,顶层的所述连接块与矩形框底端固定连接,底层的所述连接块与凹型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偏移柱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偏移柱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铰接座,对称的所述第一偏移柱两端的第一铰接座与对称的第二偏移柱两端的第二铰接座铰接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杆顶端安装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能够在第二限位筒内部
滑动,所述第三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限位片底端和第二限位筒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下端滑动贯穿第二限位筒,所述第二移动杆底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限位筒顶端和第二连接片底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限位筒和第二连接片所连接的第二铰接座分别安装在顶层的第二偏移柱和固定块顶端。
9.优选地,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弹簧两端与第一连接片靠近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第一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座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侧面,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的第二铰接座与一个第一偏移柱铰接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利用对称的第一偏移柱偏移,并压缩或拉伸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使报警装置本体随第一偏移柱的偏移而发生位置变化,来对电动车受到横向的震动进行传动。
12.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移动杆在第一限位筒内部滑动,并带动限位环压缩或拉伸第一弹簧,使报警装置本体在矩形框内部滑动,来对电动车受到纵向和垂直方向的震动进行传动。
13.3、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效果来提高报警装置本体的灵敏度,且在受到较大的碰撞时,能够对报警装置本体进行缓冲保护。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凹型座;2、第一传动组件;201、第一限位筒;202、第一移动杆;203、限位环;204、第一弹簧;205、圆球;206、固定桩;3、报警装置本体;4、第二传动组件;401、第一偏移柱;402、第一铰接座;403、第二铰接座;404、第二偏移柱;405、连接块;406、固定块;407、第一连接片;408、固定杆;409、第二弹簧;410、第二连接片;411、第二移动杆;412、限位片;413、第三弹簧;414、第二限位筒;5、矩形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凹型座1,所述凹型座1内侧安装有对称的第一传动组件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包括有第一限位筒201,所述第一限位筒201内部滑动设有第一弹簧204,所述第一弹簧204内部滑动设有第一移动杆202,所述第一移动杆202靠近凹型座1中心处的一端和第一限位筒201靠近凹型座1侧壁的一端均安装有圆球205,所述圆球205外侧设有固定桩206,对称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之间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3,所述凹型座1顶端中心处安装有第二传动组件4,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包括有对称的第一偏移柱401,对称的所述第一偏移柱401之间安装有对称的第二偏移柱404,底层的所述第二偏移柱404顶端安装有固定块406,所述固定块406上方安装有第二限位筒414,所述第二限位筒414内部滑动设有第三弹簧413,所述第三弹簧413内部滑动设有第二移动杆411,所述固定块406一侧设有第二弹簧409,所述第二弹簧409内部滑动设有对称的固定杆408,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上方安装有矩形框5。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杆202外圈固定卡设有限位环203,所述限位环203与第一弹簧2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202靠近凹型座1中心处的一端和第一限位筒201靠近凹型座1侧壁的一端所连接的固定桩206分别固定安装在凹型座1的侧壁和报警装置本体3的侧面上,所述圆球205转动装置在固定桩206上,使第一限位筒201和第一移动杆202能够在固定桩206上偏移。
23.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本体3滑动设置在矩形框5内部,所述报警装置本体3垂直方向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矩形框5内侧的四个侧面均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能够在限位槽内部滑动,使报警装置本体3能够在矩形框5内部滑动。
24.进一步的,对称的所述第二偏移柱404外侧均安装有连接块405,顶层的所述连接块405与矩形框5底端固定连接,底层的所述连接块405与凹型座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偏移柱401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402,所述第二偏移柱404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铰接座403,对称的所述第一偏移柱401两端的第一铰接座402与对称的第二偏移柱404两端的第二铰接座403铰接连接,使第一偏移柱401偏移能够带动顶层的第二偏移柱404移动。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杆411顶端安装有限位片412,所述限位片412能够在第二限位筒414内部滑动,所述第三弹簧413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限位片412底端和第二限位筒414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411下端滑动贯穿第二限位筒414,所述第二移动杆411底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片410,所述第二限位筒414顶端和第二连接片410底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402,所述第一铰接座402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座403,所述第二限位筒414和第二连接片410所连接的第二铰接座403分别安装在顶层的第二偏移柱404和固定块406顶端,利用限位片412压缩第三弹簧413,使第二限位筒414和第二移动杆411偏移后能够复位。
2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408远离第二弹簧409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片407,所述第二弹簧409两端与第一连接片407靠近固定杆408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407远离固定杆408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座402和第二铰接座403,所述第一铰接座402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座403,所述第一连接片407上第一铰接座402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座403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06侧面,所述第一连接片407连接的第二铰接座403与一个第一偏移柱401铰接连接,利用第二弹簧409来传递震动。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装置固定安装在电动车内部,在电动车受到横
向的震动时,此时对称的第一偏移柱401随之偏移,第一偏移柱401连接的第一连接片407和固定杆408随之移动,并压缩或拉伸第二弹簧409,此时顶层第二偏移柱404随对称的第一偏移柱401偏移而摆动,并使第二移动杆411从第二限位筒414内部滑动出,且限位片412随之压缩第三弹簧413,从而使报警装置本体3随第一偏移柱401的偏移而发生位置变化,在电动车受到纵向和垂直方向的震动时,此时第一移动杆202在第一限位筒201内部滑动,且带动限位环203压缩或拉伸第一弹簧204,使第一移动杆202和第一限位筒201连接的圆球205随之偏移,从而带动报警装置本体3在矩形框5内部滑动,利用第一传动组件2和第二传动组件4的传动效果来提高报警装置本体3的灵敏度,且在受到较大的碰撞时,能够对报警装置本体3进行缓冲保护。
2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