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及其泄压手柄体组件。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现有的手柄体可分为两类一体式手柄体和多零件的组合的手柄体,当与手柄体相连的地刷出现堵塞等异常情况时,操作者明显感觉到向前推动的阻力变大,影响正常的吸尘工作,此时便需要对手柄体进行泄压,按功能区分手柄体要么是不带放气泄压功能和要么带放气阀功能,而带放气泄压功能全都是通过手动操作模式实现的,功能单一且不够智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及其泄压手柄体组件,其可在机器作业过程中整机高阻力或高真空度状态下实现自动泄压功能,达到顺畅作业。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泄压手柄体组件,包括手柄盖以及可滑动收容在手柄盖内的手柄体,所述手柄盖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手柄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手柄体上开设有与气流通道相通的通气口,所述手柄盖内还设有弹性件;
6.在机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密封件密封住通气口;在作业时移动力大于所述弹性件弹力时,手柄体移动并使弹性件变形,使得通气口与密封件相互错位,达到自泄压功能。
7.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固定设置于手柄盖内的密封垫,密封垫由高弹eva材质制成。
8.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通气口均相对于手柄体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9.优选的,所述手柄体上还设有将通气口分隔为多个小孔的格栅。
10.优选的,所述手柄盖上设有挡板,所述手柄体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手柄体的定位柱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挡板上。
11.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手柄盖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拉伸并连接在手柄体上,使得手柄体上的通气口抵接在密封件上。
12.优选的,所述手柄盖上安装有切换拨扭,切换拨扭具有锁紧模式和解锁模式,在锁紧模式下,手柄盖与手柄体相互固定;在解锁模式下,手柄盖与手柄体可相互移动。
13.优选的,所述手柄体的顶部设有挡筋或凸起,所述切换拨扭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或挡筋,所述凸起与所述挡筋配合使用。
14.优选的,所述切换拨扭滑动设置在手柄盖上,在锁紧模式下,所述凸起抵住挡筋;在解锁模式下,所述凸起与挡筋相互错位。
15.本实用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具有泄压手柄体组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柄设为手柄体和手柄盖组合的形式,操作者握住手柄盖,
手柄体可在手柄盖内滑动。常态下,手柄体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在手柄盖上,此时手柄体上的通气口抵住密封件,气体无法流通;当手柄操作阻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手柄体滑动,弹性件被进一步压缩,此时,通气口脱离密封件,气体流动降低手柄的移动阻力。
18.(2)在手柄盖上设置切换拨扭,具有锁紧模式和解锁模式,在锁紧模式下,通过手柄体顶部的挡筋,切换拨扭抵住挡筋时,手柄体无法滑动;在解锁模式下,切换拨扭向一侧偏移时,切换拨扭脱离挡筋,此时手柄体可自由滑动,手柄具有泄压功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的锁紧模式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的解锁模式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的通气口与密封件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的爆炸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手柄体组件去除上壳体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中:1、手柄盖;2、手柄体;11、上壳体;111、通孔;112、切换拨扭;113、凸起;114、切换口;12、下壳体;121、密封件;122、弹性件;123、挡板;124、定位柱;21、气流通道;22、通气口;23、格栅;24、挡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泄压手柄体组件,参照图1、图2和图3,泄压手柄体组件包括手柄盖1和滑动设置在手柄盖1上的手柄体2,手柄盖1呈圆柱状,其端部弯折向下,操作者可握住弯折向下的部分;手柄体2同样呈圆柱状,其端部同样弯折向下。手柄体2穿设在手柄盖1中,并可延手柄盖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手柄的一端通常通过软管连接真空源,真空源提供负压;另一端通过金属管连接地刷,地刷与地面进行接触,吸附地面灰尘等杂物。在手柄体2中延其自身的中心线上开设有气流通道21,气流从气流通道21中流通。在手柄体2上还开设有与气流通道21相通的通气口22,手柄体2有锁紧模式和解锁模式,在锁紧模式下,手柄体2的前端抵在手柄盖1上,此时通气口22被堵住,气流只能从气流通道21中流动,无法通过通气口22流动,即无法泄压;在解锁模式下,手柄体2向后滑动,通气口22与外界相通,此时气流从气流通道21流通,进行泄压。
29.参照图2和图4,通气口22设置为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梅花状或其它多边形,以能够便于气体流通为佳,本方案中仅介绍方形的较佳示例。通气口22设置在手柄体2的底部,且位于底部弯折处,在手柄盖1的对应位置具有密封件121,密封件121为密封垫,密封件121为高弹eva材质,其粘接在手柄盖1上。通气口22倾斜设置,当手柄体2向前滑动时,通气口22抵在密封件121上,从而密封。通气口22内设有网格状的格栅23,将通气口22分隔为一个个小孔,便于气体流通,同时也便于封堵通气口22。
30.参照图4和图5,手柄盖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注塑件,手柄体2夹设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下壳体12上具有通孔111,手柄体2的弯折部分穿过通孔111并向下延伸,通孔111设置的比手柄体2的弯折部分大,使得手柄体2能够在通孔111中来回活动。密封件121粘接在下壳体12上,且倾斜设置,以适应倾斜的通气口22。
31.参照图5和图6,为了固定手柄体2在手柄盖1中的位置,在手柄盖1与手柄体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122,弹性件122的作用在于对手柄体2施加弹力。在工作过程中,移动阻力大于40n状态下,弹性件122被进一步压缩,手柄体2上的通气口22与密封件121错位,气体得以流通,泄压后,在移动阻力小于40n时,手柄体2在弹性件122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向前抵住手柄盖1,即通气口22抵住密封件121,实现密封。
32.具体的,在下壳体12上设有挡板123,在手柄体2上设有定位柱124,弹性件122为弹簧,弹性件122的一端抵在挡板123上,另一端卡合在手柄体2的定位柱124上。弹性件122的弹性力作用方向设置为与手柄体2的滑动方向一致,当然,弹性件122也可以倾斜设置,即弹性件122的弹性力作用方向倾斜于手柄体2的滑动方向。
33.在本方案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122还可以设置成拉伸状态,即在平常状态下,弹性件122拉伸,对手柄体2施加拉力,使得手柄体2上的通气口22抵在密封件121上,其中,弹性件122为弹簧;当机器开始泄压时,弹性件122进一步拉伸,使得手柄体2上的通气口22脱离密封件121,从而得以泄气。此时,弹性件122设置在通气口22背向通孔111的一侧,弹性件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手柄盖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手柄体2上。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挂钩连接或卡扣连接。弹性件122优选套设在手柄体2内,这样既可以固定弹性件122,也可以节省空间。
34.参照图5、图6和图7,为了实现手柄两种工作模式的自由切换,在上壳体11上还设有切换拨扭112。具体的,上壳体11上开设有切换口114,切换拨扭112卡合在切换口114内。切换拨扭112设置成适应上壳体11的弧形,使切换拨扭112可绕手柄体2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切换拨扭112的下方具有凸起113,在手柄体2的顶部设有挡筋24,挡筋24绕手柄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挡筋24对应伸入切换口114的一半位置,使得切换拨扭112在来回滑动时,其下方的凸起113可以与挡筋24错位。锁紧模式下,凸起113抵住挡筋24,手柄体2无法来回滑动;当需要切换模式时,滑动切换拨扭112,变为解锁模式,此时,切换拨扭112下方的凸起113与挡筋24错位,手柄体2可自由滑动。
35.当然,本方案中,也可以将挡筋24和凸起113的位置互换,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即挡筋24设置在切换拨扭112的底部,凸起113设置在手柄体2上。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具有上述泄压手柄体组件。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