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桨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气囊充气桨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到海边滑翔冲浪,但是滑翔冲浪时需要使用到一种桨板。
3.但是目前,现有的桨板大多单气囊充气桨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磕碰到一些尖锐物体造成气囊破损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可能使人掉落到水中出现危险。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气囊充气桨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气囊充气桨板,包括桨杆和桨板主体,所述桨板主体包括第一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内部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充气囊损毁时保护使用者的第二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上端中部固定连接用于防止使用者滑倒的防滑垫。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滑垫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滑块,所述防滑垫中间部位固定安装多个脚部固定组件,所述脚部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弹力绳。工作时,使用者可将双脚通过防滑垫上的脚部固定组件将脚步固定在桨板主体上,避免在使用桨板主体的过程中,因为风浪过大而导致落水,固定块便于将弹力绳固定在防滑垫上,弹力绳便于适用于脚部大小不同的人群。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滑垫一侧的第一充气囊表面上固定安装网兜,另一侧的第一充气囊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束缚带,所述防滑垫左右两侧的第一充气囊表面上固定安装绑柱。工作时,第一充气囊前部的网兜便于使用者存放随时需要使用的物品,而后端的束缚带便于将使用者的背包等物品绑定,第一充气囊两侧固定连接的绑柱,可将脚绳一端固定在绑柱上,避免使用者失足落水后,桨板滑走导致使用者出现危险。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尾部固定安装气门芯一,所述气门芯一一侧的第一充气囊上固定安装气门芯二,所述气门芯二下端固定安装连接管连通第二充气囊内部,所述第一充气囊内部下端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充气囊内部下端,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充气囊外部下端。工作时,首先将通过气门芯二向第二充气囊内充气,将第二充气囊充气完成后,再通过气门芯一向第一充气囊内灌输气体,将第一充气囊充气完成,同时连接柱固定第二充气囊的位置,避免桨板主体在使用时,第二充气囊在第一充气囊内部晃动,导致第一充气囊内部气流流动,使得第一充气囊发生爆炸损坏。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尾部下端固定连接粘连块,所述粘连块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连接鱼鳍上端卡块,所述粘连块下端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卡块上开设有相应的螺纹孔。工作时,鱼鳍便于在桨板主体高速行驶时,保证桨
板主体的破水性与稳定性,同时鱼鳍滑动安装在粘连块内后,又通过内嵌螺栓双重固定鱼鳍,避免鱼鳍在使用时,高速的水流将固定鱼鳍的螺栓松开,从而使得鱼鳍掉落,影响桨板主体的正常使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与第二充气囊均由多层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工作时,采用的是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的第一充气囊与第二充气囊,不怕车碾、不怕火烤、不怕剐蹭、安全可靠,同时当充气到12~15psi的时候,硬度堪比硬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桨杆上侧以及中间部位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套,所述桨杆底部固定安装桨叶。工作时,桨板的运用便于控制桨板主体的运动速度。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通过桨板主体与桨杆的配合使用,采用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双气囊充气桨板,可在外侧气囊受损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避免使用者在第一充气囊损坏时,使用者落水出现危险。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桨板主体正视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粘连块与鱼鳍连接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浆杆,2-桨板主体,3-第一充气囊,4-第二充气囊,5-防滑垫,6-防滑块,7-脚部固定组件,8-固定块,9-弹力绳,10-网兜,11-束缚带,12-绑柱,13-气门芯一,14-气门芯二,15-连接管,16-连接柱,17-粘连块,18-卡槽,19-卡块,20-鱼鳍,21-防滑套,22-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双气囊充气桨板,包括桨杆1和桨板主体2,桨板主体2包括第一充气囊3,第一充气囊3内部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充气囊3损毁时保护使用者的第二充气囊4,第一充气囊3上端中部固定连接用于防止使用者滑倒的防滑垫5。通过桨板主体2与桨杆1的配合使用,采用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双气囊充气桨板,可在外侧气囊受损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避免使用者在第一充气囊3损坏时,使用者落水出现危险。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防滑垫5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滑块6,防滑垫5中间
部位固定安装多个脚部固定组件7,脚部固定组件7包括两个固定块8,固定块8之间固定连接弹力绳9。工作时,使用者可将双脚通过防滑垫5上的脚部固定组件7将脚步固定在桨板主体2上,避免在使用桨板主体2的过程中,因为风浪过大而导致落水,固定块8便于将弹力绳9固定在防滑垫5上,弹力绳9便于适用于脚部大小不同的人群。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防滑垫5一侧的第一充气囊3表面上固定安装网兜10,另一侧的第一充气囊3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束缚带11,防滑垫5左右两侧的第一充气囊3表面上固定安装绑柱12。工作时,第一充气囊3前部的网兜10便于使用者存放随时需要使用的物品,而后端的束缚带11便于将使用者的背包等物品绑定,第一充气囊3两侧固定连接的绑柱12,可将脚绳一端固定在绑柱12上,避免使用者失足落水后,桨板滑走导致使用者出现危险。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充气囊3尾部固定安装气门芯一13,气门芯一13一侧的第一充气囊3上固定安装气门芯二14,气门芯二14下端固定安装连接管15连通第二充气囊4内部,第一充气囊3内部下端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柱16,连接柱16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充气囊3内部下端,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充气囊4外部下端。工作时,首先将通过气门芯二14向第二充气囊4内充气,将第二充气囊4充气完成后,再通过气门芯一13向第一充气囊3内灌输气体,将第一充气囊3充气完成,同时连接柱16固定第二充气囊4的位置,避免桨板主体2在使用时,第二充气囊4在第一充气囊3内部晃动,导致第一充气囊3内部气流流动,使得第一充气囊3发生爆炸损坏。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充气囊3尾部下端固定连接粘连块17,粘连块17内部开设有卡槽18,卡槽18内滑动连接鱼鳍20上端卡块19,粘连块17下端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卡块19上开设有相应的螺纹孔。工作时,鱼鳍20便于在桨板主体2高速行驶时,保证桨板主体2的破水性与稳定性,同时鱼鳍20滑动安装在粘连块17内后,又通过内嵌螺栓双重固定鱼鳍20,避免鱼鳍20在使用时,高速的水流将固定鱼鳍20的螺栓松开,从而使得鱼鳍20掉落,影响桨板主体2的正常使用。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充气囊3与第二充气囊4均由多层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工作时,采用的是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的第一充气囊3与第二充气囊4,不怕车碾、不怕火烤、不怕剐蹭、安全可靠,同时当充气到12~15psi的时候,硬度堪比硬板。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桨杆1上侧以及中间部位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套21,桨杆1底部固定安装桨叶22。工作时,桨板的运用便于控制桨板主体2的运动速度。
32.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33.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首先将通过气门芯二14向第二充气囊4内充气,将第二充气囊4充气完成后,再通过气门芯一13向第一充气囊3内灌输气体,将第一充气囊3充气完成,同时连接柱16固定第二充气囊4的位置,避免桨板主体2在使用时,第二充气囊4在第一充气囊3内部晃动,导致第一充气囊3内部气流流动,使得第一充气囊3发生爆炸损坏,接着使用者可将桨板主体2放入海中,使用者再将双脚通过防滑垫5上的脚部固定组件7将脚步固定在桨板主体2上,避免在使用桨板主体2的过程中,因为风浪过大而导致落水,同时鱼鳍20便于在桨板主体2高速行驶时,保证桨板主体2的破水性与稳定性,同时鱼鳍20滑动安装在粘连块17内后,又通过内嵌螺栓双重固定鱼鳍20,避免鱼鳍20在使用时,高速的水流将固
定鱼鳍20的螺栓松开,从而使得鱼鳍20掉落,影响桨板主体2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桨板主体2与桨杆1的配合使用,采用高强度pvc拉丝料结构构成双气囊充气桨板,可在外侧气囊受损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避免使用者在第一充气囊3损坏时,使用者落水出现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