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用充气桨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9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桨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钓鱼用充气桨板。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的垂钓者在使用充气桨板钓鱼时,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储存钓上来的鱼,所谓传统的方法就是在桨板上放一个桶,桶里有水,将鱼放在桶里。这种方式有如下几个弊端:第一,桶加水具有一定的重量,增加桨板的负重,在水面移动桨板时更加费力;第二,桶里能够储存的鱼的重量相当有限,而且鱼放置在狭小拥挤的桶里会加速鱼的死亡。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钓鱼用充气桨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钓鱼用充气桨板,包括主充气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气桨板一侧设有第一副充气桨板,所述第一副充气桨板与主充气桨板为一体,并其内部气体联通,所述副充气桨板还一体式联通有气筒,所述气筒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的鱼篓,所述鱼篓向下穿过气筒。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筒为空心圆柱形,所述气筒顶部高于副充气桨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篓包括上轮廓圈和下轮廓圈,所述上轮廓圈和下轮廓圈之间设有渔网,所述渔网上端开口处于上轮廓圈固定连接,所述渔网下端与下轮廓圈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轮廓圈通过拉绳和第一魔术贴与气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一端与上轮廓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魔术贴的勾边固定连接,第一魔术贴的毛边固定连接于气筒上端。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充气桨板另一侧还设有第二副充气桨板,所述第二副充气桨板上端通过第二魔术贴固定连接有鱼竿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竿架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的勾边,第二魔术贴的毛边固定连接在第二副充气桨板的上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竿架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分别开设有第一架槽和第二架槽,且所述第二架槽为上方开口的弧度大于二百度的弧形槽,所述第一架槽的高度低于第二架槽。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第一副充气桨板与主充气桨板为一体,并其内部气体联通,可以一次性充气,避免增加多余的操作。在冲完气后,气筒会膨胀立起来,此时可将鱼篓安装在气筒上方,鱼篓向下穿过气筒下沉至水中,鱼篓本身较长,一方面可以容纳较多的鱼,避免鱼群拥挤,同时让鱼继续在鱼篓在约束下在河水里游动,能够有效延缓鱼的死亡。另一方面,鱼在鱼篓的范围
内游动的河水里,避免增大桨板的负载,在水面移动桨板时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鱼篓和鱼竿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鱼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鱼竿架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主充气桨板,2-第一副充气桨板,3-气筒,4-鱼篓,5-上轮廓圈,6-下轮廓圈,7-渔网,8-第一魔术贴,9-拉绳,10-第二副充气桨板,11-第二魔术贴,12-鱼竿架,13-第一架板,14-第二架板,15-第一架槽,16-第二架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钓鱼用充气桨板,包括主充气桨板1,其特征在于:主充气桨板1一侧设有第一副充气桨板2,第一副充气桨板2与主充气桨板1为一体,并其内部气体联通,副充气桨板还一体式联通有气筒3,气筒3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的鱼篓4,鱼篓4向下穿过气筒3。
25.第一副充气桨板2与主充气桨板1为一体,并其内部气体联通,可以一次性充气,避免增加多余的操作。在冲完气后,气筒3会膨胀立起来,此时可将鱼篓4安装在气筒3上方,鱼篓4向下穿过气筒3下沉至水中,鱼篓4本身较长,一方面可以容纳较多的鱼,避免鱼群拥挤,同时让鱼继续在鱼篓4在约束下在河水里游动,能够有效延缓鱼的死亡。另一方面,鱼在鱼篓4的范围内游动的河水里,避免增大桨板的负载,在水面移动桨板时更加轻松。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气筒3为空心圆柱形,气筒3顶部高于第一副充气桨板2。
27.气筒3在充完气后为空心圆柱形,便于安装鱼篓4,顶部高于第一副充气桨板2,即远高于水面,避免鱼篓4里的鱼跳出。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鱼篓4包括上轮廓圈5和下轮廓圈6,上轮廓圈5和下轮廓圈6之间设有渔网7,渔网7上端开口处于上轮廓圈5固定连接,渔网7下端与下轮廓圈6固定连接。
29.上轮廓圈5和下轮廓圈6可以支撑起渔网7的上端和下端,同时下轮廓圈6由于重力自然下沉会将渔网7拉成筒状,使渔网7的容积更大,为鱼群提供舒适的空间。而且,在不使
用时,柔软的渔网7也便于收纳,避免占用较大空间。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轮廓圈5通过拉绳9和第一魔术贴8与气筒3上端固定连接,拉绳9一端与上轮廓圈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魔术贴8的勾边固定连接,第一魔术贴8的毛边固定连接于气筒3上端。
31.在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一魔术贴8的勾边与毛边贴合即可,安装和拆卸均十分的方便,而且由于魔术贴本身柔软,在桨板处于干瘪不使用的状态,也不用担心划破桨板表皮。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主充气桨板1另一侧还设有第二副充气桨板10,第二副充气桨板10上端通过第二魔术贴11固定连接有鱼竿架12。
33.鱼竿架12通过第二魔术贴11与第二副充气桨板10连接,也是十分的便于安装和拆卸。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鱼竿架1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11的勾边,第二魔术贴11的毛边固定连接在第二副充气桨板10的上端。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鱼竿架12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架板13和第二架板14,第一架板13和第二架板14分别开设有第一架槽15和第二架槽16,且第二架槽16为上方开口的弧度大于二百度的弧形槽,第一架槽15的高度低于第二架槽16。
36.在将鱼竿放置于鱼竿架12上时,首先将已经伸长完毕并且鱼钩甩入水中的鱼竿放入第一架槽15和第二架槽16内,应当注意的是,的鱼竿的竿身为一端细一端粗的圆柱形杆,而后将鱼竿向前推动一下,直到第二架槽16将鱼竿的尾部卡紧,由于第一架槽15的高度低于第二架槽16,所以鱼竿不会脱落。当鱼上钩时,首先将鱼竿后退一下,再将鱼竿从第一架槽15和第二架槽16取出,最后将鱼拉起。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