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是用于清理环氧树脂生产时烟气中灰尘的辅助装置,其在除尘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通过吸尘网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过滤,导致灰尘的清除效果较差,同时需要频繁的更换过滤网,确保装置的吸尘效果,造成大量的浪费,导致装置的经济使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实现了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便于对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的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包括除尘主体、进气管、排气管、注液管、固定板、吸尘板、活性炭吸附板、高压水泵、连接管、两组固定块、高压喷头、水轮、转动轴、两组固定环和两组清理刷,除尘主体内部设置有腔室,进气管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左端中部,排气管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右端上部,并且注液管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左端底部,进气管、排气管和注液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固定板固定在除尘主体腔室内,固定板的右侧设置有多组通孔,并且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均固定在固定板的顶端,吸尘板位于活性炭吸附板的左侧,并且高压水泵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右端底部,高压水泵的输出端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通过两组固定块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右端,并且连接管位于排气管的后侧,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除尘主体的顶端并与高压喷头连通,水轮位于高压喷头的正下方,水轮固定在转动轴的右侧,并且转动轴与除尘主体腔室左右两端的上部转动连接,两组固定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的左侧和中部,两组清理刷分别固定在两组固定环的顶端,并且两组清理刷分别与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的左端接触;通过注液管将水注入到除尘主体内,并通过高压水泵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将水输送到高压喷头处,通过水的冲击力带动水轮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固定环和清理刷转动,同时通过进气管将环氧树脂生产时产生的烟气通入到除尘主体内,并通过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同时通过高压喷头喷出的水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即实现了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便于对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
5.优选的,还包括电机、搅拌轴、螺旋搅拌叶和排渣管,电机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左端底部,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与除尘主体转动连接,并且搅拌轴位于固定板的下方,螺旋搅拌叶固定在搅拌轴上,排渣管固定在除尘主体底端右侧,并且排渣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通过注液管也可将絮凝剂注入到除尘主体内,并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和螺旋搅拌
叶转动,使得从固定板通孔流回的溶于灰尘的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使得灰尘凝聚沉淀,对水进行净化,便于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6.优选的,还包括两组集尘盒和多组把手,固定板的顶端左侧和顶端中部设置有凹槽,两组集尘盒分别放入在固定板顶端左侧和顶端中部的凹槽内,并且两组集尘盒分别位于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的左侧,集尘盒的顶端设置有开口,多组把手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两组集尘盒顶端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集尘盒和把手,便于收集从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上清理下的灰尘,便于进行集中处理,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7.优选的,还包括封板、多组紧固螺栓和抓手,除尘主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取放口,封板将除尘主体的取放口覆盖住,并且封板与除尘主体通过紧固螺栓螺装连接,抓手固定在封板的前端中部;通过设置封板、紧固螺栓和抓手,便于定期的对集尘盒内收集的灰尘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8.优选的,还包括多组支撑腿、多组垫块和多组地脚螺栓,多组支撑腿均匀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底端,垫块固定在支撑腿的底端,并且垫块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偏移或倾斜,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9.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固定在搅拌轴与除尘主体的连接处;避免水从搅拌轴与除尘主体的连接处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10.优选的,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固定在除尘主体腔室的右端底部,并且高压水泵的输入端与过滤网连接;通过设置过滤网,对吸入到连接管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凝聚沉淀后的灰尘进入到连接管内造成堵塞,确保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11.优选的,还包括观察窗,观察窗固定在除尘主体的前端底部;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除尘主体内灰尘沉降的情况,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的将沉淀物从排渣管处排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注液管将水注入到除尘主体内,并通过高压水泵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将水输送到高压喷头处,通过水的冲击力带动水轮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固定环和清理刷转动,同时通过进气管将环氧树脂生产时产生的烟气通入到除尘主体内,并通过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同时通过高压喷头喷出的水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即实现了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便于对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吸尘板和活性炭吸附板,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尘主体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1、除尘主体;2、进气管;3、排气管;4、注液管;5、固定板;6、吸尘板;7、活性炭吸附板;8、高压水泵;9、连接管;10、固定块;11、高压喷头;12、水轮;13、转动轴;14、固定环;15、清理刷;16、电机;17、搅拌轴;18、螺旋搅拌叶;19、排渣管;20、集尘盒;21、把手;
22、封板;23、紧固螺栓;24、抓手;25、支撑腿;26、垫块;27、地脚螺栓;28、密封圈;29、过滤网;3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0.实施例1
21.除尘主体1内部设置有腔室,进气管2固定在除尘主体1的左端中部,排气管3固定在除尘主体1的右端上部,并且注液管4固定在除尘主体1的左端底部,进气管2、排气管3和注液管4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固定板5固定在除尘主体1腔室内,固定板5的右侧设置有多组通孔,并且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均固定在固定板5的顶端,吸尘板6位于活性炭吸附板7的左侧,并且高压水泵8固定在除尘主体1的右端底部,高压水泵8的输出端与连接管9连接,连接管9通过两组固定块10固定在除尘主体1的右端,并且连接管9位于排气管3的后侧,连接管9的另一端穿过除尘主体1的顶端并与高压喷头11连通,水轮12位于高压喷头11的正下方,水轮12固定在转动轴13的右侧,并且转动轴13与除尘主体1腔室左右两端的上部转动连接,两组固定环14分别固定在转动轴13的左侧和中部,两组清理刷15分别固定在两组固定环14的顶端,并且两组清理刷15分别与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的左端接触;通过注液管4将水注入到除尘主体1内,并通过高压水泵8和连接管9的配合使用将水输送到高压喷头11处,通过水的冲击力带动水轮1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13带动固定环14和清理刷15转动,同时通过进气管2将环氧树脂生产时产生的烟气通入到除尘主体1内,并通过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同时通过高压喷头11喷出的水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从排气管3排出,即实现了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便于对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其在工作时,通过注液管4将水注入到除尘主体1内,并通过高压水泵8和连接管9的配合使用将水输送到高压喷头11处,通过水的冲击力带动水轮1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13带动固定环14和清理刷15转动,同时通过进气管2将环氧树脂生产时产生的烟气通入到除尘主体1内,并通过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同时通过高压喷头11喷出的水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从排气管3排出,即实现了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便于对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之后通过设置集尘盒20和把手21,便于收集从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上清理下的灰尘,便于进行集中处理,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然后通过注液管4可将絮凝剂注入到除尘主体1内,并通过电机16带动搅拌轴17和螺旋搅拌叶18转动,使得从固定板5通孔流回的溶于灰尘的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使得灰尘凝聚沉淀,对水进行净化,便于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对吸尘板6和活性炭吸附板7进行清理,避免频繁的更换,提高装置的经济使用性,同时实现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多级过滤,提高装置的除
尘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的除尘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25.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