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90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缆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


背景技术:

2.电缆内部主要是包含有多种类型的铜线,外部包围有绝缘胶体,电缆能够主要是通过电缆内部的铜线进行导电处理,在电缆生产过程中,由于铜线原料在搬运运输过程中,为了方便进行搬运,要将铜线原料进行弯折或是弯曲处理进行运输,但是在利用铜线制作电缆时,需要将弯曲或是弯折的铜线进行整直后,目前现有的铜线整直机主要是能够针对固定尺寸的铜线进行整直处理,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电缆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于的更换不同尺寸的铜线整直机,使用起来较为麻烦,降低了对于电缆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通过伸缩组件以及整直组件的配合,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整直处理,使得在面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时均可进行整直处理,无需来回更换设备,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电缆的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包括:底板、伸缩组件和整直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另一端上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所述整直组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上安装有所述整直组件,所述整直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第二升降组件,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横板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横板上,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安装所述顶板下方;所述伸缩组件用于带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所述第二滚轮组件进行升降处理,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用于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
6.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横板连接。
7.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三滚动轮、第四滚动轮和第五滚动轮,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三升降板、第四升降板和第五升降板,所述第三升降板一端与所述第三滚动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四升降板一端与所述第四滚动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五升降板一端与所述第五滚动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
8.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四滚动轮设置
在所述第三滚动轮和所述第五滚动轮之间。
9.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四滚动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设置的尺寸设置为预设数值。
10.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一滚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滚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所述第三滚动轮之间形成第一整直区域。
11.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二滚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五滚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滚动轮和所述第五滚动轮之间形成第二整直区域。
12.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一整直区域与所述第二整直区域的区域面积均设置为预设数值。
13.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三滚动轮、所述第四滚动轮和所述第五滚动轮上均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外接电源。
14.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焊接在所述底板下方的四角处。
15.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设置有底板、伸缩组件和整直组件;其中,伸缩组件一端与底板连接,伸缩组件另一端上安装有顶板,顶板上安装有整直组件,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横板,固定横板上安装有整直组件,整直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第二升降组件,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横板上,第一升降组件上安装有第一滚轮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固定横板上,第二升降组件上安装有第二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安装顶板下方;伸缩组件用于带动安装在顶板上的第二滚轮组件进行升降处理,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用于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
17.通过上述可知,在实际对铜线进行整直时,首先根据要整直的铜线的尺寸调节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之间的区域,主要是通过伸缩组件进行实现,在调节完成后,将需要进行整直处理的铜线一端整直,然后插入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中,且在固定横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用于对铜线起支撑作用,在放置完成后,利用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的滚动作用,进而能够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进而可知,通过伸缩组件以及整直组件的配合,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整直处理,使得在面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时均可进行整直处理,无需来回更换设备,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电缆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个示意图;
20.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个示意图;
21.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个示意图;
22.附图中所示标号:1、底板;11、万向轮;2、伸缩组件;3、第一升降板;31、第一滚动轮;4、第三升降板;41、第三滚动轮;5、第四升降板;51、第四滚动轮;6、第五升降板;61、第五滚动轮;7、第二升降板;71、第二滚动轮;8、固定横板;9、固定板;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包括:底板1、伸缩组件2和整直组件;所述伸缩组件2一端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伸缩组件2另一端上安装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上安装有所述整直组件,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横板8,所述固定横板8上安装有所述整直组件,所述整直组件包括固定板9、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第二升降组件,所述固定板9安装在所述固定横板8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横板8上,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安装所述顶板10下方;所述伸缩组件2用于带动安装在所述顶板10上的所述第二滚轮组件进行升降处理,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用于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
25.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现有的铜线整直机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电缆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于的更换不同尺寸的铜线整直机,使用起来较为麻烦,降低对于电缆生产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通过伸缩组件2以及整直组件的配合,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整直处理,使得在面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时均可进行整直处理,无需来回更换设备,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电缆的生产效率,更具体的为,电缆生产用铜线五轮整直机中主要包括伸缩组件2和整直组件,伸缩组件2一端连接底板1,另一端与顶板10连接,整直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第二升降组件,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一升降组件连接,第二滚轮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连接,第二滚轮组件安装在顶板10上,伸缩组件2主要是带动顶板10进行上下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之间形成的不同的区域面积,在实际应用中,在面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时,主要是通过伸缩组件2调节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之间的区域面积,从而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尺寸电缆的整直,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主要是对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的位置进行上下的微调,使得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能够贴合在铜线上。
26.通过上述可知,在实际对铜线进行整直时,首先根据要整直的铜线的尺寸调节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之间的区域,主要是通过伸缩组件2进行实现,在调节完成后,将需要进行整直处理的铜线一端整直,然后插入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中,且在固定横板8上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用于对铜线起支撑作用,在放置完成后,利用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的滚动作用,进而能够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进而可知,通过伸缩组件2以及整直组件的配合,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铜线进行整直处理,使得在面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时均可进行整直处理,无需来回更换设备,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电缆的生产效率。
27.可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71,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3和第二升降板7,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轮31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横板8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轮71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横板8连接。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71设置在固定横板8上,对于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71的水平位置较为固定,在需要对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71进行高度的调节时,主要是通过第一升降板3和第二升降板7的调节作用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升降板3和第二升降板7的调节高度在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定。
29.可选的,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三滚动轮41、第四滚动轮51和第五滚动轮61,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三升降板4、第四升降板5和第五升降板6,所述第三升降板4一端与所述第三滚动轮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所述第四升降板5一端与所述第四滚动轮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所述第五升降板6一端与所述第五滚动轮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10连接。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滚轮组件设置在第一滚轮组件的上方,在第二滚轮组件中包括第三滚动轮41、第四滚动轮51和第五滚动轮61,在各个滚动轮上均对应的设置有升降板,对于各个滚动轮的高度上下微调主要是通过升降板进行调节,对于调节的高度在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定。
31.可选的,进一步,所述第四滚动轮51设置在所述第三滚动轮41和所述第五滚动轮61之间;所述第四滚动轮5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9的上方,所述固定板9上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设置的尺寸设置为预设数值;所述第一滚动轮31设置在所述第三滚动轮4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滚动轮31和所述第三滚动轮41之间形成第一整直区域;所述第二滚动轮71设置在所述第五滚动轮6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滚动轮71和所述第五滚动轮61之间形成第二整直区域;所述第一整直区域与所述第二整直区域的区域面积均设置为预设数值。
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整直区域以及第二整直区域主要是用于放置需要进行调直处理的铜线,其中,通过伸缩组件2调节主要就是调节第一整直区域和第二整直区域的面积大小,在将铜线放置在第一整直区域和第二整直区域之后,利用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71、第三滚动轮41、第四滚动轮51和第五滚动轮61的作用对铜线进行整直处理,其中,对于第一整直区域和第二整直区域的区域面积数值在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定。
33.可选的,所述第一滚动轮31、所述第二滚动轮71、所述第三滚动轮41、所述第四滚动轮51和所述第五滚动轮61上均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外接电源;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万向轮11,所述万向轮11焊接在所述底板1下方的四角处。
34.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最新回复(0)